美《外交政策》:中共當局最怕的六類新聞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鋒綜合編譯報導)美國時政雜誌《外交政策》近日撰文,列舉了中共當局最怕的6類「壞新聞」。因為原文很長,所以每個小標題下都選擇了精華部份翻譯。

第一類壞新聞:經濟數據

近來有消息稱,當局開始試圖向外國投資者掩蓋中國公司的財政報告,當局以前還提供這些信息。5月份,政府還規定四大審計事務所在華分支必須在2017年前由中國籍人士進行管理,否則就不准繼續在華開展業務。這條規定是在去年數名外國籍高管紛紛辭職後出台的,他們此前表示在審計中發現不少中國公司的不規範操作。

而有時,官方數據也會被自己人屏蔽。2007年,一份政府報告使用環保部和統計局的相關數據指出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造成經濟損失,但高層認為此類信息令人不快,導致這些數據沒有公佈。

第二類壞新聞:刑事犯罪

有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謀殺案發數在2000-2009年間減少了一半。但是在2010年,中國社科院公佈報告,提出暴力犯罪率在上升;但是專家們都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官方數據此前十年都在說謊?

在今年初,《人民日報》對哈爾濱一名醫生被病人持刀刺死,對網民進行了調查,結果2/3網民都認為「殺得好」。中共官方明顯覺得這些數據「太公開」,該網絡調查頁面後被刪除。

第三類壞新聞:社會不穩

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劇烈的轉型,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北京領導層制定政策的首先考慮的問題。

統計局稱,2009年到2011年間,城鄉收入比從3.33縮小到了3.13。但其他方面的數據卻顯現了相反的趨勢。而如果計入城市高收入階層的灰色收入,該差距還要更大。甚至某些官方媒體都對此提出了質疑,《中國日報》在4月份的文章稱「政府沒能有效採取措施縮小城鄉差距」。

「群體事件」也是北京的敏感話題。這些事件通常都是官員濫權引發民憤。去年的廣東烏坎只是個特例,它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在中國,還有千千萬萬個村鎮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都沒有被報導。外國記者經常使用估計的數字,稱中國每年此類事件共有約10萬起。中共當局可能知道真實的數據,但決不會公佈。

第四類壞新聞:領導人的私生活

中共高層對他們的私生活諱莫如深。普通中國人知道誰是胡錦濤,還可能知道他妻子的名字,但是基本上她們私生活的內容不會對公眾開放。官方媒體只會報導領導人的公開活動,報導他們「體恤民情」。與之相比,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私生活,則在不斷地被各路媒體所報導。

那中共又在刻意隱瞞甚麼呢?以薄熙來為例,他在政壇失寵倒台後,有關他和家人的紙醉金迷生活被曝光。同樣的例子還有貪污1.57億元的前鐵道部長劉志軍;2010年的「我爸是李剛」事件。

但很多時候,公開某些官員的腐敗行為,很可能只是高層的丟卒保車。當然,普通人無法瞭解誰是車,誰是卒。

第五類壞新聞:大型工程

中國大型工程的一些數據很突出:全球最長的膠州灣跨海大橋,三峽大壩的蓄水發電能力,上海磁懸浮的運行時速。不過,在光鮮靚麗的外表後面,相關信息就少得可憐。

三峽大壩在籌建期間就有人擔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建成後又有相關機構觀測到大壩對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有誘發作用。而中共當局在2011年也終於承認對三峽工程非常擔心。但是,詳細的環境數據依然未予公佈,估計是當局擔心長江流域的上億居民會因這些真實數據而感到恐慌。

而去年造成40人喪生的「動車事故」,在公眾憤怒後才牽出了腐敗官員一味要求趕工,忽視質量,無視安全標準的驚人事實。但在事故過去將近一年後,這些事情又逐漸淡出了媒體,中共當局又開始建設其高鐵網絡。

第六類壞新聞:中共悲慘的歷史

中共在進行「自我批評」時,總是儘量避免力度過大,以免觸及其自身執政的合法性。當局回顧中共的歷史時候,大躍進、文革、89年的六四事件都有限制。

當局也不會公佈1950年前後的人口統計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較為方便地測算出究竟有多少人死於當時所謂「三分人禍,七分天災」的饑荒。

儘管北京時任市長陳希同近日在新書中承認,「六四」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對於一個一直想要爭奪天安門事件話語權的政權無疑又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外交政策》雜誌文末指出,與以上這些「壞新聞」相比,美國使領館公佈的空氣質量數據對於中共當局而言,只能算作「最為無害的壞新聞」。

(責任編輯:沈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