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故宮六百年不淹水是怎樣作到的?為何紀錄不保?

作者:容乃加
北京紫禁城──明清皇宮,600年不淹水的紀錄於2023年被打破。(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773
【字號】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於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竣工。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周圍城牆約為3.4公里,殿宇高聳,園亭宏麗,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

在明清兩代,紫禁城不斷進行擴建和維護。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對紫禁城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繕和改建,使其保持了良好的狀態。這座宏偉的宮殿見證了中華民族藝術與科技文明的發展,創下了600年在風雨中不淹水的建築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與智慧。

故宮完整嚴密的排水系統

元明清三代,京城宮殿的供水來自高梁河水系,每逢雨季,防汛是個大問題。而屹立600載的故宮卻從未出現過淹水,為什麼呢?當然和故宮防洪的設計有關。故宮建造之初,對排水就有精心的系統設計,使下雨時宮內的排水量要能大於降水量,這套系統從小處到大處,連成完整嚴密的排水網絡。

一、千龍噴水

故宮巍峨壯觀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高高的漢白玉石台基上,三層的台基墊高7米多,每一層台基四周的欄杆底部,都安置了雕琢精美的石龍頭,共計1142個。其實,這些雕琢精美的石龍頭是排放雨水的溝渠出口。每逢大雨一來,這些龍頭就會展現「千龍吐水」奇觀,噴水如瀑,逐層下落,將地面上的雨水排出,順勢流入內金水河中,蜿蜒排出紫禁城外。

故宮三大宮殿台基上的這些石龍頭一逢到降雨時,就會展現「千龍吐水」景觀。(Shutterstock)

二、排水網絡主次分明 暗溝明渠支幹相連

故宮內的雨水溝渠總長度超過15公里,其中暗溝長度將近13公里。這些暗溝,聯絡支渠、幹渠,最後全部通向內金水河,再與護城河(外金水河)匯流,將雨水排出城外。這些溝渠,導引宮內九十多個院落、72萬平方米面積上的雨水暢通排到故宮城外的排水系統中。

故宮的建築物密集,重重院落相互阻隔,各個宮殿院落之間,使用排水系統疏通,有支線、幹線,有明渠、暗溝,還有涵洞等綜橫交錯,主次分明形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排水網絡。明渠明現於地面,暗溝則如蛛網密布於地下,明渠遇到台階或者大障礙物,則在渠下開一「錢眼」排水入暗溝。

三、三道防線

故宮的防水系統至少形成了三道防線。第一道為內金水河(大明壕),第二道為西苑太液池和後海兩個人工湖,第三道為護城河筒子河(外金水河的一段)。

故宮全域的雨水最終都順序通過支線和幹線溝渠流入內金水河,然後一路蜿蜒至東華門南域的水閘流出,再與護城河匯合,流入外金水河。故宮內的人工湖──太液池和後海除了觀賞遊憩作用之外,還具有蓄水調節洪水的功能,以減緩洪水的流速,從而避免瞬間極大雨量帶來洪澇。

故宮的防水系統中,人工湖後海和太液池也是其中一道調節水量防洪的防線。不過近年,後海也籠罩在天象異變之中。圖:2021年3月15日,北京市出現沙塵暴,滿天黃沙、遮天蔽日,後海也受到沙塵暴侵襲。(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護城河——筒子河環繞紫禁城城垣,是外金水河的一段,河寬約52米,周長達3,840米,平均蓄水量約54萬立方米。這條護城河不僅加固了城牆,還為紫禁城提供了防洪的功能。

四、地形地勢利於排水

明清時期紫禁城總平面圖,可見內金水河蜿蜒城中從東華門匯入筒子河。(大紀元製圖)

北京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形勢西北高東南低,所以北京的水系流向是歸向東南。故宮的設計與北京的地形走向相合,也是北高南低。故宮北門神武門地面標高46.05米。南門五門地面標高44.28米,高差約2米。這種利用地形、地勢落差的建築設計有利於自然排水,使積水能緩慢排泄。

故宮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Fotolia)

同時以故宮中軸線為分水線,建築物中高側低,東西兩邊的地形逐漸降低,也有利於溝渠之水從東西兩側流入護城河。

還有,在明清兩代,在每年黃曆3月打開紫禁城的暗溝清理淤塞,定期疏通維護了北京故宮建築群屹立600年不受汛期洪澇的侵襲。

天象異變的衝擊

2023年7月31日,颱風杜蘇芮環流造成中國北京連日暴雨,破了半世紀以來的雨量紀錄。北京多條街道變成河流,多地嚴重淹水,甚至紫禁城也不能倖免,打破了罕有的600年不淹水紀錄。

中共黨媒報導顯示,2023年7月31日故宮內汪洋一片。社交網絡熱傳號稱600年從未淹水的紫禁城淹水的視頻和照片。(視頻截圖)

紫禁城破紀錄的淹水情況,會是偶然嗎?幾個塑料瓶垃圾就能使「大紅水」排不了了?背後能不有更深奧的原因嗎?《易‧繫辭上》說「天垂象,見吉凶」,當天象帶來災變、導致「人禍」,在古代中國歷史中都被視為棒喝人間不義之行的警訊。近年在中共之國,天象頻頻發生巨變、種種災禍屢屢打破紀錄。古代的文明中國信仰的是「天人合一」的生活之道,為人處世講求良知善行,講求合乎天道。行善積德之人,福德深厚,不求富貴,而富貴自來;行善積德之政,風調雨順,反之,暴政惡政招致天災地變和人禍(人禍也可能是上天假借的一種懲罰方式)。

在中原大地上,中共七十多年來戰天鬥地的紅禍無窮無已,它迫害人權、迫害正信、活摘器官的邪惡已是普世皆知,而且受害者的數量非常龐大。俗語說,「人不治,天治」,二十多年來人間制裁邪政的正義力量遠遠不足,所以上天就要出手!故宮紫禁城在明清是一國權位的象徵,這裡淹水了,該當是末世王權沉落中的一種徵兆吧!@*

責任編輯:李梅#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歷代宮殿都「像天立宮」以表示君為天子「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 文化旅遊
  •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 這座以黃色琉璃瓦,加紅色宮牆為主的建築,雖然叫做紫禁城,但是中國代表皇家的顏色多以黃色為主,因此可知紫禁城的「紫」,並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星垣」,也就是今日所說的北極星。
  • 從明成祖到清朝末代皇帝,紫禁城一直是明清皇帝的皇宮,天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的地方。「紫禁城」的命名有什麼依據嗎?為何對應天上的星宇空間呢?
  • 瀘定橋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沒有建橋之前,人們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無論官民,商旅,還是藩地使臣過河都很艱難。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新疆的坎兒井鼎盛時期曾多達一千多條,全長5,000公里,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齊名,開闢了沙漠綠洲文明,展現中國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 中國古代傑出的大工程建築涉及軍事防禦、水利堰渠水道、皇宮帝陵、交通橋梁和宗教建築與藝術等等的範疇。其中的萬里長城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一個,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著錄的灼灼星曜,閃爍著中華建築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 在西元前的中土秦國境內蜀郡,李冰父子營造了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的無壩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實證了神傳文化科學文明的卓越性!
  • 中國蘇州重元寺。(shutterstock)
    房屋塌陷,寶塔傾斜,若想扶正,免不了勞師動眾,敲敲打打。中國古代,有不少奇人異士,以精湛高超的技藝,扶正殿閣、房宅。也有人使用神通,扶正了傾斜的石橋。更奇異的是,有木匠刻意造了一座斜塔,憑著西北勁風吹正塔身,可謂神乎其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