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跟我學唐詩(15A)

作者:朝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通過對出征、歸家,兩個不同景色的描寫,詠歌了戍邊軍人的辛勞及思念家鄉的心情。(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十五課

一、尨也吠,燕于飛(《平水韻》上平五微)(選自《聲律啟蒙》)

聲對,飽對飢。
對龍旂。
楊花對桂簡對朱衣。
尨也吠,燕于飛。
蕩蕩對巍巍。
春暄資氣,秋冷借霜威。
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
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將帥,為歌楊柳依依。(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聲對色,飽對飢:在現存的古典近體詩對仗例句中,「聲」一般與其它字連用表示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人聲或樂器的聲音;「色」字亦然,表示各種景色。例如:

煙葉蒙籠侵夜色,風枝蕭颯欲秋聲。 唐‧白居易《和汴州令狐相公》
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 唐‧杜牧《寄題甘露寺北軒》
松桂影中旌旆色,芰荷風裡管弦聲。 唐末至五代‧韋莊《漢州》

飽對飢,例句:

不才空飽暖,無惠及飢貧。 唐‧白居易《聊寫鄙懷兼寄三相公》
駑駘自飽方爭路,騕裊長飢不在閒。 宋‧王安石《次韻奉酬李質夫》
(「駑駘」音奴台,劣馬。「騕裊」音咬鳥,駿馬名。)

2. 虎節對龍旂:虎節,周朝時期,凡多山的諸侯國其使者出行所使用符節(符信)有虎頭圖案;故稱。周朝之後,「虎節」一詞也可以用來表示「符節」。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龍旂(音祈),也有寫成「龍旗」,畫有兩龍蟠結的旗幟。先秦時期是天子或諸侯國君的儀仗之一。《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旒),以象大火也。」東漢‧鄭玄注:「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也。」秦朝之後,封建制消失,「龍旂(龍旗)」為皇帝專用。「旂」原意是指有鈴鐺的旗子;除了押韻之外其它可以與「旗」字通用。因為在《平水韻》中,「旗」字是四支韻,「旂」是五微韻中的字,必須注意。

首路龍旗盛,提封虎節嚴。 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
巴蜀出師分虎節,泰山封禪御龍旂。 (朝暉 原創)

3. 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桂葉,①桂樹的葉子。②比喻女子的眉毛。北宋‧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在古典近體詩中沒有「楊花」對「桂葉」的例子,但「桂葉」對「梅花、蓮花、櫻桃(指女子檀口)」等例子有很多。|白簡,①古時彈劾官員的奏章,在紙張尚未普及的時代,寫於白色的竹簡上,故稱。也有稱「憲簡」,義同。②形容諫疏或奏章也可用「白簡」,唐‧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白簡徒推薦,滄洲已拂衣。」|朱衣,古代天子夏季紅色的朝服或禮服。出自《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太廟,乘朱路,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另外,不同朝代對應品位的官服也常採用朱衣。唐‧李益《長干行》詩:「北客真三公,朱衣滿江中。」

逐流春水楊花去,著意晴煙桂葉新。 (朝暉 原創)
宰相趨朝呈白簡,中書退食卸朱衣。 (朝暉 原創)

楊花對桂葉。例句:逐流春水楊花去,著意晴煙桂葉新。(朝暉 原創)清 花卉畫冊 惲壽平桂花()

4. 尨也吠,燕于飛:尨(音茫),長毛狗。|燕于飛,用於形容送別的典故,出自《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于飛」比喻鳥類比翼雙飛。

客到荒村尨也吠,鶯啼古渡燕于飛。 (朝暉 原創)

5. 蕩蕩對巍巍:蕩蕩,①形容天空、大地、江河水流之廣大、空曠、博大。②形容賢人心胸坦蕩,等等。|巍巍,比喻崇高偉大。《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巍」讀音「語韋切,嵬wei2」,參考《康熙字典》)

堯帝封疆元蕩蕩,世皇功業甚巍巍。 元末明初‧劉基《聞高郵納款漫成口號》

6. 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春暄,指春暖花開時節。日氣,日光照耀。資,提供、供給、資養。這是一個倒裝句,詞意順序應該是「日氣資春暄」。|霜威,秋霜凌冽。

7. 出使振威馮奉世:振威,震懾、威嚇。|馮奉世,字子明,西漢上黨潞人(今山西省黎城縣)。漢武帝末期,以良家子選為郎官。漢昭帝時失官。年三十餘乃學《春秋》,習兵法。漢宣帝時,以衛侯身分出使大宛,時莎車殺漢使,馮奉世趁機發兵擊破莎車。擢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元帝時,率兵擊破隴西羌族叛亂,擢為左將軍光祿勛。永光三年,封關內侯。

8. 治民異等尹翁歸:異等,特等、優異。|尹翁歸,字子況,西漢河東平陽人(今山西省臨汾市)。初為獄小吏,曉習刑法。河東太守田延年見而奇其才,甚器重之。漢宣帝時為東海太守,敢於懲處黠吏豪民,一郡怖栗,莫敢犯禁。漢宣帝選用良吏,擢為右扶風(京師官職名),一年即大治,京師畏其威嚴。為政依法,為人清潔自守,語不及私。卒時家無餘財。(「尹」讀音「允,上聲」,參考《康熙字典》)

9. 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燕」通「宴」,宴飲、宴會。|弟兄,兄弟;在中國古代,有血緣關係的同輩男性才能稱為「兄弟」。其餘關係再好也只能稱為「朋友」。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載詠,「載」是詞綴,無實際意思,又如「載歌載舞」。詠,誦讀或吟唱。|棣棠,棠棣,常棣(音償第),三個詞組在古詩文中都常見。郁李樹的別稱。「棠」通「常」,讀音「常」,《康熙字典》在給「棠」字作註解時,沒有列出「棠棣、棣棠」的詞組。說明它只是「常」的借用字,故依「常」的讀音。|韡韡(音偉,上聲),形容光明華美。

上聯大意:兄弟宴樂,歌詠《常棣》之詩,以喻兄弟互助,前程光明。

10. 命伊將帥,為歌楊柳依依:命,王的命令。伊,那些、他們。「楊柳依依」出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通過對出征、歸家,兩個不同景色的描寫,詠歌了戍邊軍人的辛勞及思念家鄉的心情。

下聯大意:接到王命的戍邊將士,出發時親人送別,給將士唱《采薇》之歌,祈盼早日凱旋。

二、六首押「五微」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1. 酬給事   唐‧王維

洞門高靄餘暉,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裡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佩趨金殿,奉天書拜瑣闈。
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創作背景:公元755年夏初,王維在朝廷中擔任給事中(正五品上)一職,給事中屬門下省,編制內有四名,郭給事與王維都是一個官署的同僚。「酬」即「酬謝、唱酬」,以詩詞相酬答。

注釋:①洞門:也稱「月洞門」,朝廷中不同官署有隔牆,隔牆中間會開一常開式無門扇的圓形「洞門」,中國一些年代比較久的公園也常見這種門戶。另外,古代的富貴之家,廳堂中常使用「月洞門多寶格」的木製家具。②靄(音愛,去聲):《康熙字典‧靄》:「又《韻會》雲集貌。」本詩當動詞用。③陰陰:本詩比喻禁中的桃李樹,樹陰濃密。④禁裡:禁中。在古漢語中,凡是有侍衛守護的門戶稱為「禁」,而門戶內的宮殿群,朝廷各部門官署,都在門禁的範圍內,故稱禁裡或禁中。⑤疏鐘:稀疏的鐘聲。當時長安城內的寺廟薦福寺、興善寺等都有敲早、午、晚鐘,因為距離較遠,鐘聲傳到皇宮時有斷續感,故稱「疏鐘」。⑥玉佩:古代朝廷的官員上朝或參加重要集會時腰間必戴特製的玉佩,兩片連接在一起,結構精妙,走路時玉佩搖動及相互撞擊聲稱「佩聲」,佩聲可以清除人思想中的雜念。⑦天書:本詩指皇帝的詔書(聖旨)。⑧拜:本詩指朝廷官員。《康熙字典‧拜》:「又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陰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⑨瑣闈:皇宮宮殿正門及邊門上均有鐫刻連瑣青花圖案,也有稱「青瑣闈」;古詩文中常用來借指朝廷。「拜瑣闈」指作為一名朝廷官員。⑩無那:無奈。

全詩大意:夕陽的餘暉落照在月洞門及高高的閣樓上,禁城中桃李樹樹蔭濃密,柳絮飄飛。遠處寺廟的晚鐘聲隱約傳來,官所已經是傍晚時分;門下省周圍樹上有啼鳥聲,附近已經看不到官員。(在朝中的日子)早晨隨著玉佩的聲音走上金殿(早朝),傍晚前作為一名朝廷官員處理好聖旨的相關事宜。(聖旨由中書省的中書舍人起草,呈皇帝御覽,再轉給門下省、尚書省等部門處理。)還想留下來侍奉君王無奈年齡已老,將會因為生病而辭去朝官的職位。

詩評:本詩題目雖然是「酬郭給事」,其實也是王維在朝廷中工作場景的真實寫照。「洞門高閣」是皇家官署的建築風格。「禁裡疏鐘」對仗「省中啼鳥」;「晨搖玉佩」對仗「夕奉天書」,用詞典麗,倍極風華。尾聯表達了王維想辭官退隱的願望,可惜那一年末(公元755年12月),爆發了「安史之亂」事件,辭官之事被耽擱了。

古人詩評:唐‧皎然《詩式》:凡贈詩須切適人地位。給事在殿中,故發句(首聯)上句曰「洞門高閣」,起便壯麗;下句倍極風華。頷聯「禁裡疏鐘」「省中啼鳥」,寫景。頸聯晨趨金殿、夕拜瑣闈,寫事。落句(尾聯)言未嘗不欲從君,只以年老臥病,故解下朝衣而將老也。摩詰(王維)兩居給事中,故爾云云。起聯、頷聯、頸聯俱華貴,落句尤極蘊藉(含蓄)。題為摩詰《酬郭給事》,在摩詰口中必須推重給事,此即尊題(切題)之法。如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一首,落句云「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令心地欲皈依」,與此將毋同(恐怕相同)。[品]莊麗。

(皎然是唐朝著名的詩僧,他與顔真卿、劉長卿、劉禹錫、陸羽、孟郊、韋應物等詩人均有詩歌唱酬。因此他的詩歌評論是我們學習唐詩的重要參考。)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半生浪跡天涯,至今仍遠離家鄉。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表達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徐明義 提供)

2. 除夜   唐‧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
老添新子,病減舊容輝。
仍留念,功名已機。
明朝四九,應轉悟前非。

創作背景:此詩創作於公元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大年三十長安城,當時白居易在朝中擔任中書舍人(五品),家屬當時安置在襄陽。詩中說「明朝四十九」是指周歲四十九。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因厭倦了朝中的政治環境,自請到地方任職,擔任杭州刺史(從三品,上州),並且為當地民眾辦了很多實事。

注釋:①除夜:大年三十晚上。②歲暮:一語雙關,指年末及年紀大了。古詩文中也常見用「歲莫」(這時候「莫」讀去聲「暮」,而不能讀入聲)。每年的黃曆臘月開始都可以稱「歲暮」。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凡年齡接近或達到五十歲,都可以稱為「老年人」,而「歲暮」還有一個詞意指老年人或年紀大了。③甲子:本詩指年歲、年齡。④容輝:儀容神采。⑤鄉國:家鄉。白居易的祖籍是山西太原。實際出生於河南新鄭;因戰亂及各方面因素,家庭在紹興、衢州、宿州、襄陽都有遷徙居住過,晚年退休後與家屬定居在洛陽。⑥息機:指去掉了對名利的執著。參考第13課第一首詩的注釋。⑦前非:指以前的執著心或不足之處。真正的儒家修行者都會經常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而更正。《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唐‧司空圖《退居漫題七首(其六)》:「努力省前非,人生上壽稀。」另外,古詩文中也常用「悟前非」「知非」作為年紀五十歲上下的代稱。典故出自西漢‧劉安等撰《淮南子‧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所非。」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五十知非,古人嘗有。」北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老來悟前非,尚愧昔遊處。」

全詩大意:年紀大了每逢歲末就有很多想法;半生浪跡天涯,至今仍遠離家鄉不能回歸。年齡大了,明天開始又增加了一歲,因為生病而氣色不佳。除了心裡還想念著家鄉之外,對功名利祿的執著心已經很淡薄。明天就是四十九周歲,更應該想想自己還有多少不足之處沒有更正。

詩評:一個人年紀大了常常會回憶起自己年少輕狂時期做過的事情,有時就會覺得,自己當時真不應該那樣做。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白居易的此詩,是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值得借鑑和學習。@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