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八三三年二月十六日(2)
我們不把讀者帶到市政府和教堂裡去,因為很少人跟著一對情人來到這些地方,一般的習慣是當劇情發展到新郎上衣翻領飾孔上插上了一束花,大家對演出就轉過身去不看了。我們只想提一提一件發生在從受難修女街到聖保羅教堂路上的小事,這是參加婚禮的人沒有注意到的。
當時聖路易街北段末端正在翻修。從御花園街起就不通行了。婚禮的車輛不能直接去聖保羅教堂。必須改變路線,最近的路線是從林蔭大道繞過去。來賓中有一個人提醒說這天是狂歡節,那邊會有很多車輛。吉諾曼先生問:「為什麼?」「因為有化妝遊行。」「妙極了,」外祖父說,「就打那兒過,這兩個年輕人結婚後,就要過嚴肅的家庭生活,讓他們看一下狂歡節的化妝作為準備吧。」
他們就從林蔭大道走。第一輛婚禮轎式馬車中坐著珂賽特和吉諾曼姨媽,吉諾曼先生和冉阿讓。馬呂斯按照慣例,仍與未婚妻分開,只乘坐第二輛。婚禮的行列從受難修女街出發後,就加入了那漫長的車隊,形成了兩條沒完沒了的鏈條,一條從馬德蘭教堂到巴士底監獄,另一條又從巴士底監獄到馬德蘭教堂。
林蔭大道上全是戴著假面具的人。儘管不時下著雨,滑稽角色、小丑和傻瓜依然在活動。在一八三三年心情舒暢的冬季,巴黎化裝成了威尼斯。今天我們已見不到這種狂歡節了。現在一切現象都是擴大了的狂歡節,所以沒有什麼狂歡節了。
街道兩旁擠滿了過路人,窗口擠滿了好奇的人。在劇院立柱廊周圍的大平台上,沿著邊擠滿了觀眾。除了觀看化裝戴假面具的人外,還要看這狂歡節所特有的、像隆桑那樣的車隊,這些形形式式的車輛,如出租馬車、市民馬車、帶篷大車、皮篷式兩輪小車、單馬有篷雙輪車,它們順序前進,按警章嚴格要求,一輛緊跟一輛,好像在鐵軌上行駛一般。在這車隊中的任何人,他既是觀眾又在演出。警察把這兩條平行的、朝相反方向前進的絡繹不絕的車輛控制在林蔭大道的兩側,不讓這兩條河一樣的車流發生任何故障,一條往下游去,一條往上游去,一條走向昂坦大街,一條走向聖安東尼郊區。那些帶有徽章的法國貴族院議員和公使的車輛可以在大路中央自由來往。有些精彩而歡快的車隊,特別是肥牛(1)車也有這種特權。在巴黎的狂歡中,英國人也揮著他的馬鞭,西麥勳爵坐著遊覽馬車招搖過市,這車被起了一個下等人的綽號。
(1)肥牛(BoeufGras),狂歡節中盛飾遊行的肥牛,表示吃葷的最後一日。
保安警察沿著這兩列車隊跑來跑去,好像看羊的群狗,車隊裡有規規矩矩的私人轎式馬車,擠滿了姨婆和老祖母,在車門口站立著容光煥發的化了妝的兒童,七歲的男小丑,六歲的女小所扮的滑稽角色的尊嚴,態度莊重,猶如官員。
車隊不時會在某處發生阻塞,路側兩列車隊中的一列就得停下來一直等到疙瘩解開;一輛礙事的車子足以使整個隊伍癱瘓,後來又繼續前進。
婚禮的車隊是在走向巴士底的行列裡,沿著大道的右邊。走到白菜橋街附近時,停了一下。幾乎同時,對面,往馬德蘭教堂去的那一列車隊也停下來了,就在這地方有著一輛載有戴假面具的人的車。
這種車輛,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這些滿載戴假面具的人的貨車,巴黎人是很熟悉的。如果它們在某個狂歡節或封齋節的中期不出現,人們就會覺得出了事,就會說:「裡面肯定有名堂,大概內閣要換人了吧!」一大堆卡桑德(1)、阿勒甘(2)、高隆比娜(3),高出行人的頭,在車中顛簸著,奇形怪狀的人物應有盡有,從土耳其人到野人,扶著侯爵夫人的大力士,能使拉伯雷塞住耳朵的滿口粗話的女人,同樣的情況罵街的潑婦們也會使阿里史托芬垂下眼簾,麻絲做的假髮,桃紅色的汗衫,衣著講究的人戴的帽子,扮鬼臉人的眼鏡,雅諾(4)那種會引來蝴蝶的三角帽,衝著行人的怪叫,兩拳支在大胯上,姿態大膽放肆,袒著雙肩,戴著假面具,真是極其厚顏無恥;這是一夥放任不羈的亂糟糟的角色被一個戴著花冠的馬車伕帶著遊逛,這種車就是這樣的一個集體。希臘需要特斯畢斯(5)的四輪載貨馬車,法國需要瓦代(6)的出租馬車。
(1)卡桑德(Cassandre),意大利喜劇中的老頭,總是被周圍的人所欺騙。。
(2)阿勒甘(Arlequin),意大利喜劇中之人物,身穿各色三角形布頭拼湊成的衣服,頭戴黑色面具。
(3)高隆比娜(Colombine),意大利喜劇中聰明伶俐的侍女。
(4)雅諾(Janot),滑稽丑角。
(5)特斯畢斯(Thespis),希臘悲劇始祖,乘車巡迴演出,以馬車作為戲台。
(6)瓦代(Vade,1720—1757),法國滑稽歌曲作家、戲劇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