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13日訊】許多年前有首很流行的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然而我這次不是邀情人到臺北來看雨,而是請人來觀選,這有另一番浪漫。
我作為大陸旅台學者、一介儒生,從未想過久居臺灣。我是揚州人氏,揚州古老而風韻優雅,棲身于煙雨中的亭臺樓閣,比臺灣歷史還悠久。然而我卻被寶島迷住,所迷所喜的不是臺灣的歷史和山水,而是看到了祖輩建立而父輩失落的憲政夢,看到現代中華文化的“繽紛花雨”——自由仁義和溫良的禮教。的確,我書中所讀、依稀夢中所覓的,竟在寶島有所求得。故且在寶島駐足吧,雖然是異鄉,也能暫慰無歸家之途的浪子的心。
我曾一手主辦過2010年臺灣五都選舉觀選團,這次我又主辦和組織了兩個觀選團觀摩中華民國臺灣的第五次總統直選和第8屆「立委」選舉,廣邀俊賢來台觀選,廣交友,人情長,志彌堅。
這次觀選團中除海外觀選團之外還有大陸觀選團,這是所有觀選活動中的一大亮點。整個觀選團的團員素質也高,有著名學者、記者等等。
海外觀選團成員有十四位,他們是:汪岷、程幹元、陳曉、劉偉民、溫雲超(北風)、郭寶勝、韓文光、陳君、覃夕權、胡峻玲、揚巍、餘小飛、邊湄等,其中程幹元先生原是中國行政法學會副會長,溫雲超(北風)也是中國著名的民主推手和媒體人,震驚世界的“烏坎村事件”就是溫雲超所在的《陽光事務》最先作新聞輿論推動的。餘小飛做過英國第一大報《泰晤士報》13年駐北京記者,胡峻玲博士曾任美國博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汪岷、揚巍是老民主運動人士。
大陸觀選團成員有六人,他們穿越“鐵幕”到達臺灣觀摩選舉,其中有著名記者高瑜、曾經在中共國務院和人大立法委做過重要立法工作的俞梅蓀、知名保釣人士張立昆等。來自大陸的民主人士能夠穿越“鐵幕”來台觀選,乃這些年來極為罕見的,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觀選團隊。
曾任中國行政法學會副會長的程幹元老先生年近八旬,依然堅持來台觀選。他寫有“雨中尋聖”一文紀念此行。他寫到:我是中華民國第一屆總統選舉的見證人。63年前,我這個生在首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子民,還是小學六年級學生。背著書包,走過國府路國民大會堂門口,聽到擴音器正高聲播出副總統選舉的唱票聲:“孫科——,李宗仁——”。沒想到,經過一個甲子的歲月滄桑,我又成為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總統選舉的觀選人,耳邊傳來的是“蔡英文凍蒜!”“馬英九凍蒜!”……熱騰騰的掃街拜票呼聲,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到處飛舞;這一切似乎又回舊夢,眼前浮現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真是“似曾相識燕歸來”,恍若隔世,百感交集。
讀程老先生此文,感慨萬千。我想我們應該思索一下:既然觀摩“中華民國大選”,就要理解清楚何為“中華民國”呢?
中華民國是1912年辛亥革命民主建國而建立的,乃天下公器也,非個人黨派主義族群地域以及政府政權所私有。因此任何政權、地域不能佔有作為“天下之公”的中華民國,政權可以定期輪替,中華民國不能定期輪替,政府不等於國家。國家可喻為“鐵打的營盤”,政府政權可喻為“流水的兵”。認知此理,大陸人觀摩臺灣大選首先須知中華民國在臺灣所承續之法統源自1947年南京憲法,南京憲法承續1912年民國開國時的臨時約法。臺灣民主化中最大訴求就是“百分之百回歸憲政”。當今中華民國政府已經“臺灣化”,但是“臺灣化民國政府”只是中華民國史上的一個階段的政權而已,並不等同於天下之公的法理上的中華民國。所以,現在大陸人觀摩的臺灣大選實質是中華民國史上“政權臺灣化”時代的民主選舉。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民主化和民主運動的傳統和成就,首先是1912年民國臨時約法到1947年南京憲法的民主憲政法統,首先是清末的立憲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以及自由仁義的現代中國文化(即:梁啟超、孫文、張君勱、牟宗三等無數先賢推進的新儒家文化),然後是“新文化運動”等。這是中國大陸被專制斷裂開的中華民主傳統,在臺灣我們還能看到這傳統的延續。所以,我們觀摩學習的不僅是臺灣民主,更是觀摩中國民主傳統之延續。
我們是觀摩祖輩先賢建立而父輩失落的民主憲政傳統和現代中國文化之延續。
因此,我把本文主題定為“再續祖輩建立而父輩失落的民主憲政夢”,這也可以作為所有大陸人來台觀摩學習的不可離的題目。(除非有人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價值觀和政治模式,可以例外)
在臺灣,民主選舉過程也是盛大的慶典過程,臺北的冬天雖然一向是陰雨綿綿的,然而從1月9日到1月14日白天,台北風和日淡,天公也作美配合這民主慶典,也施惠於我們這兩個來自大陸和海外的民主人士的觀選團。
我帶領觀選團一行從1月9日到1月14日,拜訪行程從臺北到台南,從總統競選總部到立委競選總部。先後拜訪馬吳全國競選總部、民進黨中央黨部、宋楚瑜全國競選總部、英嘉台中市競選總部、馬吳台中競選總部、馬吳台南競選總部、英嘉台南市競選總部、新竹呂學樟立委競選總部、台中黃義交立委競選總部等等。
還拜訪了陸委會、臺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主委、達賴喇嘛基金會等
1月13日下午,我帶領觀選團一行和台大兩位教授,在台大召開“中華民國大選和大陸民主化”座談會。晚上,團員還到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造勢大會現場去體會選舉氣氛。
1月14日下午觀選團參觀了中央選舉委員會計票中心,見證民主選舉結果誕生的歷史性場面。
回憶起來,這次觀選有許多值得留念的對話和場面。
1、觀選團參訪親民黨全國競選總部,得到親民党廖蒼松副秘書長親自接待;參訪新竹得到呂學樟立委的接待;參訪台中,在英嘉競選總部得到列隊歡迎,民進黨創党黨員何敏誠議員、蘇孔志執行長熱情接待了我們。隨後,我們參訪台中馬吳競選總部,得到杜建國主委、副執行總幹事兼發言人唐國泰的熱情接待。
我們團員提出:希望臺灣為大陸人權人士多多發出聲援。
唐國泰先生回應說:國民黨根深蒂固地支援中國大陸民主化,大陸民主化是臺灣安全的保障,大陸民主化要和平漸進推動。我曾經發表個人看法,香港可以作為民主試點,如果國民黨和共產黨都可以自由參加香港民主選舉,那麼兩岸領導人就有了合適會面的地點——香港。民主化能夠真正拉近兩岸距離。
唐先生對當前選戰動態表示:與紅衫軍運動抓住了清廉價值相比,“三隻小豬運動”欠缺價值內涵。政黨要賦以運動以價值。馬英九身上呈現的清廉價值最終會壓過三隻小豬的短暫風頭,民意會反映這一點的。
2、“三隻小豬”的募款競選運動就是起源于台南,不知是不是為了配合“三隻小豬”的選舉熱情?台南競選總部的幹部選得特別年青,主任陳膺仁才32歲,是全臺灣最年輕的競選總部主任,遠看上去只有二十多歲。
陳膺仁認為:現在有十五萬底層民眾參加“三隻小豬活動”,正顯示了他們對現狀的不滿,反對貧富差距拉大,表達了對民進黨的期望,這是民進黨小額募款運動之價值,目前光“三隻小豬”就募到了兩億兩千萬新臺幣。
團員郭寶勝提問:蔡英文若當選總統後,會不會支持中國大陸民主化呢?
陳膺仁回答說:中國民主化需要國際社會的合力支援,而決不是臺灣就有能力和影響力的,中國民主化要依靠中國人民慢慢漸進推動而成。
3、1月11日早上,我帶領大陸觀選團一行拜訪陸委會,陸委會趙建民副主委、楊處長、龔科長接見觀選團,雙方就臺灣民主和大陸人權民主的問題進行了交談。趙副主委的儒雅風度給大家深刻印象。
4、我們參訪民進黨中央黨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民進黨國際部副主委、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孟君小姐,親自迎接了我們,安排我們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廳舉行座談會。
5、1月12日上午,我帶領海外觀選團一行拜訪陸委會。據傳出身野百合台中學運的陸委會主委秘書施威全先生親自接見了我們,
施先生告訴我們最近陸委會賴幸媛主委臉書寫道:大陸對待異議人士的方式,會決定臺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關鍵性地影響兩岸關係。馬總統曾說過,自由、人權等價值是衡量兩岸距離的指標,藉此我要再度強調,大陸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特別關注社會公平、司法正義及人權保障,同時儘快釋放異議人士。
施先生還對民主政府進行了詮釋,指出:很多人對於民主有誤解,以為政府只會躲在民意後面,其實不是。政府應該是走到民意前面,突破成見。
原中國行政法學會副會長程幹元先生回應道:中國民主化始于清末立憲、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大陸要繼承中國的民主傳統和民主精神,臺灣要關注大陸民主化。
座談會之後,陸委會盧處長、胡科長設宴招待觀選團。
6、1月13日上午,我帶領觀選團部分團員拜訪了臺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主委翁國彥先生,雙方就聲援中國人權展開熱烈交談。
我提出無論誰當選,希望臺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推動臺灣領導人關注中國大陸人權,並且發聲。
翁主委還介紹了臺灣民主人權的成就。
團員溫雲超感慨道:不是聯合國成員的臺灣都已經簽署了政治和文化兩個人權公約,並通過立法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令人尊敬。
7、1月13日下午,我和張清溪教授、明居正教授在台大社科院第一會議室召開“中華民國大選和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座談會。張清溪教授主持,明居正教授主講,觀選團與會者開放討論。
張教授談了臺灣經濟政治史,認為:自由經濟造就臺灣今天。張教授精闢地引述道:商人性格是極壞的君主,元首性格是極壞的商人,只有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結合才克服人性的弱點。
明居正教授以中華民國民主化的經驗為主、兼論大陸政治民主化問題
明教授論述道:臺灣20世紀50——70年代,實行有限自由的地方選舉,反對派可以通過選舉掌握地方政權。臺灣民主化經驗是:1、漸進主義,2、暴力少、流血少,3、選舉有公信力,4、政黨輪替。
臺灣民主化的負面教訓是:1、解嚴太晚,解嚴進程又太快導致3-4年的社會動盪;2、藍綠政黨惡鬥;3、黑道參加選舉漂白,進入地方政界;4、賄選現象;5、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糾纏;6、貪腐嚴重。
明教授對大陸早日民主化有很大期待。
隨後,與會者踴躍發言,氣氛熱烈,尤其是原中國行政法學會副會長程幹元先生,從法學角度深刻講了中國憲政民主的迫切性和中國民主人士要加強法學修養。
座談會很熱烈。可惜有不良的“喧賓奪主的小插曲”,說明民運需要加強自身素質。
原來此座談會是我帶領觀選團與台大兩位教授共同舉辦的。另一個觀選團也來參加會議,雖然人多不守秩序有些亂,但是來的皆是客,人多也好!可是,另一個觀選團的臺灣召集人A先生,在張教授短暫離開時臨時上臺主持,然而作為主辦人和主持人的張教授很快回來,A先生占主持人位置“戀位”不讓,張教授被擠在一旁一直到會議結束,這令大家和兩位教授很訝異,但在會場上也不便說明。由此可見人的素質很重要,越是追求民主的人,越不能有自以為老大的心態,要守文明規則,很可惜,出現這種不好的民主示範。
會後,我和觀選團設宴招待兩位台大教授,張清溪教授也大度釋然,不把此事放在心上。
8、投票日前一天,團員們分別趕往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造勢大會,體驗了嘉年華一樣的候選人和支持者活潑互動的造勢氣氛,造勢大會的熱情和心聲猶如超級交響樂,令人沉醉,永不用擔心專制者的“鐵腕”,永不用擔心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被侵犯,相反,任何國家領導人的權力是民眾所賦予的,為了當選,政治家必須做到與更多的民眾同聲同心
9、投票日下午4點多,我帶領觀選團一行來到中央選舉委員會選情中心參觀,巧遇行政院副院長陳沖來視察,中選會張博雅主委迎接的場面。選舉揭曉後,敗選的蔡英文向馬英九祝賀、向選民檢討;當選的馬英九稱只能高興一晚就要為國家發展而勤奮努力了。
10、1月15日中午,我為觀選團一行舉行了告別宴,張清溪教授也參加了。席間,大家舉杯同慶這在台學習觀摩的一周生活,結交朋友、觀摩選舉,最終是為了促進中國大陸的民主化。感謝臺灣人的熱情和理性,感謝中華民國理性和成熟的大選,演繹了一堂生動的“民主課”。
經過長達一周的觀選,總體觀感是:這次選舉體現出臺灣民主政治大有進步。
第一,競選主軸集中于民生問題和社會公共政策,過去的意識形態之爭和族群對立已經邊緣化了,得不到選民的普遍關注,選舉更趨向理性和務實。
第二,過去的彼此人身攻擊、賄選等現象少了,負面選舉的選風也有一定改善,沒有發生不良的突發事件,選舉順利落幕。
第三,選舉多了理性和成熟以及自信,少了悲情和激情,也少了社會對立。
民主成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和改良的過程,中華民國臺灣的政黨、社會運動邁向理性成熟化,選民也漸漸邁向理性成熟化。臺灣作為“民主燈塔”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光芒四射,令人起敬。
這次大陸觀選團成行是最大亮點,這會使臺灣的民主經驗和成就直接傳聲回大陸。例如:團員每天向大陸網路發選舉觀感,直接和間接影響讀者達幾十萬人。曾經在國務院、人大立法委任秘書要職的俞梅蓀先生趕回去,參加1月17日趙紫陽家舉行的7周年祭,先後200多人參祭。午餐時,俞梅蓀暢談臺灣觀選所見所聞以及自己心得,俞先生說:我昨晚從臺灣趕回,觀摩選舉,看到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和數十位立法委員候選人,日夜深入民間遊說各自的執政打算,鞠躬作揖拜票,請求投票給自己,聲音沙啞,極度疲勞;當選者又去民間謝票,感謝支持。當選者成公僕,落選者成主人。我問及臺北街上幾位行人,他們自信地對我說:“任何人當選對我們百姓都不會錯。”蔣經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奮力開放黨禁報禁,導致國民黨下臺,奮鬥數年又通過競選上臺。臺灣各政黨在民主競爭中早已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親歷臺灣社會的高度民主和文明,嚮往臺灣人民的自由幸福生活,期盼大陸的憲政民主早日到來。在場人士無不為之鼓舞和興奮,大家鼓掌,場面熱烈。
大陸觀選團團員著名記者高瑜,她曾獲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諾新聞自由獎,分別兩次榮獲國際婦女傳媒基金會勇氣獎和Hellman人權獎,高瑜在台觀選期間接受國際傳媒採訪,又發表好幾篇觀選報導,選後又在我及友人幫助下,專訪了施明德、李桐豪等臺灣政界人士。
大哉!民主之“燈塔”!成熟和理性的中華民國大選!
放眼世界,2011年“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席捲被認為非常落後專制的北非和中東,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等皆先後進入民主化階段,多數國家舉行大選決定國家的前途。獨裁專制者或者被迫逃亡(如:本阿裡)、或者被起義軍處決(如:卡紮菲)、或者被審判(如:穆巴拉克)。
在此背景下,成熟而理性的中華民國臺灣大選影響巨大,兩岸專制和民主的強烈優劣對比深刻影響了大陸民心!這在大陸開明的官方人士和民間會引起較大和持續的影響力,發人深思。
百年前大陸無數仁人志士為民主建國而奮鬥,百年後中華民國臺灣得民主“正果”,雖然大陸不幸淪入專制之“鐵幕”,但是只要人人奮發向上,重建民主仁義之中國是歷史之必然,是人心之所向!
老學者陶世龍受此鼓舞寫道:建議兩岸的統一不妨從對憲法的研討開始,從正視1947年南京憲法開始。更有大陸知名學者明確認為:未來中國最平順的憲政建設道路就是回到1947年中華民國民主憲法的方向。
辛亥革命已經100年,中國民主憲政史已經100年,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再建自由仁義之中國!
2012-2-11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