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隨筆:誰搶英國人飯碗?

移民搶飯碗? 英國三機構給出不同結論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19日訊】(轉載自BBC蘇平專欄)外國移民有沒有搶走英國工人的就業機會?

從西敏寺到艦隊街,從小酒吧到咖啡館兒,這恐怕都能算上爆炸力最強的話題之一。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不斷就外國移民與國人失業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展開辯論。僅在上個星期,我們就看到三家權威機構發表的三份報告。

問題是,這三份報告各執一詞。那麼,外國人到底是否搶了英國人的碗飯呢?

神奇的巧合?

首先,「移民觀察」(MigrationWatch )指出,東歐8國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在英國工作的東歐移民增加了60萬,與此同時,英國青年失業人數增加將近45萬。該機構主席格林爵士說,「如果說兩者之間沒有聯繫,簡直就是神奇的巧合」。

24小時後,國家經濟社會研究所(NIESR)發表報告指出,沒有發現移民搶走了原本可能會被英國人申請到的工作的證據。移民對英國失業人數變化的影響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同一天,內政部委託「移民事務諮詢委員會」(MAC)所做的調查發現,外來移民與本地人失業間「的確存在聯繫」:每一百個歐盟以外的移民進入英國,英國人的就業數量就會減少23個。

給我們一個機會吧?

三家機構立足點不同、出發點各異,三份報告放在一塊兒,無異於拿著蘋果、香蕉和橘子比模樣,不比也罷(有意者可以看英倫網的詳細報導)。

說白了,爭議的焦點還是那句「英國工作給英國人」(British jobs for British workers)。一方堅稱,目前經濟不景氣,飯碗總數有限,本地人更應該優先;另一方面則認為,移民是經濟的助動器;經濟不給力,飯碗的總數會更少。

工黨執政期間,布朗首相就曾提出過「英國工作給英國人」的口號;聯合政府的工作和養老金事務大臣鄧肯史密斯去年年中也懇切呼籲英國公司,不要把工作送給移民、「給我們的年輕人一個機會吧」。

政客固然要考慮拉攏選民,商界的立足點卻是效益。

倫敦金融城政策委員會主席傅思途(S Fraser)去年九月就曾明確說過,「英國工作給英國人」的概念存在「本質上的錯誤」。他說,國際知名的大公司選擇倫敦並不是出於摯誠不變的愛、而是受這裡良好的商業運作環境的吸引。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請到最好的僱員,不管這些人拿的是哪國護照。如果因為門檻兒太多、太高,請不到人,這些公司立刻就會轉移陣地!

傅思途還說,金融城內的移民工還會向社會注入大筆的資金,從出租車司機、酒店、餐館到街邊小店,倫敦的各行各業都會從中受益。

這樣看來,移民工反倒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

經濟不景氣,移民的競爭更引人注目

固然,金融城內的國際大公司,吸引的大多可能是掌握著本地人沒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的高端移民。那麼,那些不需要多少高技術的「底層」工作呢?無疑,三份報告的問世也引發了許多反思、自查。

BBC在報導MAC的報告時採訪了一位在倫敦開餐館兒、土生土長的英國老闆。他的手下,從廚師、侍應生到清潔工,僱的絕大多數都是外國移民。

他苦笑著說,不是自己不想用英國人,但是,首先,上門申請工作的人當中,外國人就已經佔了大多數;其次,移民工「確實能吃苦、有敬業精神」。

去年,面臨鄧肯史密斯的求情,商界領袖們團結一致地表示:青年失業,別怪我們!

英國商會會長弗羅斯特當時告訴BBC,英國公司僱傭更多移民工主要有兩個原因:許多英國年輕人缺乏技能、工作道德不對頭。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有兩個方面:教育和福利體制。

坐等天上掉餡餅

在「移民觀察」的報告公佈之際,「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REC)做出回應。REC政策與專業服務部主任海德利說,無法否認,英國擁有的是一個「充滿競爭、泛歐洲」的勞動力市場。

海德利說,雖然許多英國青年沒有工作,但是他們從招聘中介公司得到的反饋顯示,有些工作崗位根本招不到人。

他認為,目前面對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技能與可僱傭性。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確保英國青年掌握正確的就業態度、職業技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REC公共政策部主任伊科諾波利的一番話言簡意賅:不管移民政策如何,必須確保本地工人有足夠的技能、正確的敬業態度,能夠加入勞動力市場競爭,搶到工作機會。

言外之意,本地人也不能坐等天上掉餡兒餅。有人來搶飯碗,自己更需要加把勁兒!

(責任編輯:貝利)

相關新聞
新移民:神韻舞台給人以天宮的感覺
大陸移民夫婦:中國傳統跑國外看 很感動
大陸北方移民:神韻讓我飄起來
香港移民:神韻口碑好  口耳相傳力度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