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前,我母親家也算是個家底殷實的人家,所以金銀物件雖在浩劫中流失,但很多紅木傢俱就一直留了下來。小時候住房緊張,我一直嫌那些深色傢俱擺著太佔地方,心底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居室中的雜件都消失,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清心讀書、自由活動是多好的感覺,心想家徒四壁的感覺一定很棒,所以一直很羨慕那些在鄉下自己蓋房的村民們。
結婚後買了新傢俱,沒兩年,發現自己的生活空間又被佔滿 了,自己一度喜愛收藏的奇石擺件、珍稀書籍竟也成了堆高摞滿的雞肋,便想著如果有個個人資料館多好,那就可以把成長中的紀念物件都擺在那裏了,需要找東西時就去「資料館」,自己一個人在傢俱簡潔、古趣盎然的生活空間中簡樸生活一定會很愜意,在家時聽聽古樂、定心看書,有空時就外出郊遊會友,還可以將這種久違的真實生活的感覺傳遞給已迷失在現代電子設備堆裡的孩子。我本性還是喜好清靜。
於是試將一個房間佈置成僅存書案、明燈與白壁的簡樸環境。晚上看書寫字時發現果然效果超好,看書更入心,寫作思路更清晰,音響效果更好。
現代文明將許多東西塞進了我們的生活,而生命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與物件的多少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在喧囂浮躁的現代式生存中,我們其實需要經常歸零,清理一下過去的東西,才會在生命長河中有更多的開拓、創造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