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伶編譯報導)心臟疾病是重大死因之一。醫師提醒民眾,即使自認為體重適當、吃得營養並且規律運動,也不能保證心臟健康。心臟疾病並非總是找上那些看起來像高危險群的人。
自認健康者也不免動手術
據CNN報導,54歲的貝爾(Tom Bare)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在中學裡教授科學,身材苗條、愛好運動且講究飲食。不過,今年春天他仍免不了做開放式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延續他的生命。
那一天,住在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貝爾正在家的附近慢跑。僅僅跑了3/10英里就開始胸部作痛,接著疼痛蔓延至左手臂,然後是呼吸變得短促。緊急就醫之後,數日內就排定了手術。雖然他自認將身體照顧得很好,但為貝爾執刀的醫師說,從貝爾的血小板數量可推測他有心臟病發作的危險。
家族遺傳基因的影響
貝爾有其心臟病的家族遺傳基因。他的外公、外婆均死於心臟病,他的母親以及兄弟都曾做過心臟手術,他自己也長期服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statin)。一般認為體內膽固醇數值若高於240即有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而貝爾服藥後可將體內膽固醇從300降至125。他嚴格的控制飲食:早餐吃燕麥;午餐吃水果;晚餐則以雞肉或墨西哥式食物為主。
貝爾不抽菸,體重適中,也沒有糖尿病。他說,因為生活嚴謹,朋友們都認為他是最不可能得心臟病的人。但是兄弟與母親相繼心臟手術後,他預知自己可能也避免不了哪一天要挨一刀。
創建預防醫學研究機構(Preventiv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並任總裁的歐尼斯(Dean Ornish)博士正致力研究生活型態與健康的關聯性。他認為無論多麼嚴酷的家族疾病基因都可以藉改變生活型態來轉變,絕無任何人天生注定會得心臟病,即使父母與其兄弟姊妹都死於同樣的心臟疾病。只是日常生活需要比普通人更加謹慎,例如遵守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習慣。
其實貝爾4年前就擔心自己的冠狀動脈並為此做了鈣離子掃描檢查。那時已經顯示出徵兆了。他說,數值若為0是最佳狀態;與我同年齡的人一般數值為5;而我的數值顯示為111。數值超過100的話就會被歸為心臟病的高風險群了。今年他再做鈣離子掃描時數值竟然高達243。
心臟健康的比例低於1%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調查,39%美國人自認為心臟很健康。但是依協會執行長布朗(Nancy Brown)的分析,僅低於1%的人真的擁有健康的心臟,而不斷增加的心血管疾病案例才是真正令人憂心。
目前貝爾尚未全職上班,他的身體還沒完全復原。經歷了這樣的重大手術之後,他想為自己的後半生重新規劃。雖然醫生告訴他還有很長的40年可活,但是誰能說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