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港合拍片現困境

人氣 31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05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梁珍香港綜合報導)近年來,迫於資金和市場的壓力,香港電影導演和製片人紛紛北上,中港合拍片成為趨勢,但香港導演要在混亂的中國電影市場上,保持獨特的香港特色和尺度,無異於虎口拔牙,其中的酸甜苦辣,映射出兩地文化的差異。

3月20日晚上,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序幕。由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與編劇韋家輝攜手合作的中港合拍片《單身男女》,作為電影節開幕電影之一,連日來在香港會展中心展開密集的宣傳活動。

輕鬆搞笑的場面,兩男爭一女的傳統愛情套路,人們紛紛驚呼,「這不是杜琪峰」,「這不是銀河製造」。作為幾乎是最後一個北上的香港大導演,曾拍攝過《黑社會》、《復仇》的杜琪峰,道出心中的無奈,「就是愛情喜劇片在送審時比較容易,沒有涉及到殺手、黑社會,或者某些敏感問題,這些會容易做。」

港產片變身中港合拍片

曾幾何時,港產片不再姓港,而冠上「中港合拍片」的新名稱,進入大陸電影市場。除了資金是大陸和香港電影公司合資外,香港電影也紛紛增加了內地演員,以更加符合內地審查制度下的「中港合拍片」的風格。

今年是中港合拍片的第十個年頭,據香港貿易發展局局長蘇澤光透露,由於內地對進口電影實施配額限制,每年只批准二十部海外電影進口。但如果電影是合拍片,可以不受限制,以引進方式在內地放映。

因此,為進入大陸市場,部分香港導演不得不選擇以合拍片的形式出現,2001年至2008年合拍片高峰期間,中外合作共兩百八十六部,香港則占當中七成,2010年內地十大賣座電影中,合拍片也佔了八部,包括徐克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中共電審制度下 香港禁片叢生

然而合拍片,首先要過的就是中共廣電局審查一關。中共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王衛平曾公開宣稱「在中國做電視劇你智商不夠,遊戲規則沒搞清楚,你還怎麼玩電視劇?」,更說:「在中國,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宣傳喉舌,這是它的主要使命,其次才是娛樂性。」

面對廣電部政策朝令夕改,禁令一大堆,讓香港電影人發昏。除了敏感政治題材外,連黑社會、警匪片等香港慣常的港產電影風格,都紛紛過不了關,無一例外地成為禁片,或者被要求大幅修改才能過關。

於是,講因果禪業的《大支佬》變成了不知所云的《大塊頭有大智慧》;展現兄弟友情、勵志精神的《豪情》,竟被亂剪成南轅北轍的掃黃打匪的警匪故事《天羅地網》在內地上映;而如《見習黑玫瑰》這類江湖女俠到了內地居然要改做「女子掃黑組」方可儆惡除奸的刪剪離譜程度,與前者相比,已算小兒科了。至於最慘的,其實還是著名影人曾志偉製作的《江湖》,由於涉及黑幫題材,雖作百般修改,終究未能通過內地審查。

然而,中共審查部門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很多香港電影一被禁,反而大紅,票房大好,讓影片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因為送審時被認為涉及宗教爭議,要求修改後才能上映。但問題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出現了少林,想把少林變成非少林,談何容易?前後拖延了半年,本片也無法通過電審,然而香港票房意外飆升至六千萬港幣,成為當時香港歷史最高的票房。

香港導演許鞍華投拍的《投奔怒海》,以越南共和國(南越)滅亡後的越南人民苦難的悲慘故事為主軸,被認為映射中國而成為禁片,除票房大熱外,還獲得第二屆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新人三項金像獎。

香港人要拍香港人的電影

作為最早進入大陸合拍片的香港徐克、施南生黃金拍檔,在電影節期間舉行的亞洲製片人論壇上,施南生感觸最深的就是兩地文化上的差異,「現在很多文化上的差異,比如我們這些受訓的導演對合約很緊張,必須要跟合約。但大陸就不是這樣。」

她說,有個朋友是大陸老闆,和某香港導演簽約,「他和我說,要改劇本,我就問他,為什麼要改劇本,改劇本不是要之前講好嗎?沒想到他說,我要先和那個導演講了要改,他就不簽約了。」

新晉導演彭浩翔也曾經投訴道:「除了審查,演員比例才是真正最煩的。合拍片要求有一定的內地演員比例,但是如果是講一個香港故事,這怎麼用呢?你們不會覺得一個警察用普通話對下屬說話很奇怪嗎!」

對於港產片的未來出路,轉向北上發展的杜琪峰則強調,個人仍最喜歡黑幫電影,因為黑幫片的世界很接近武俠世界,有抱負、有情意、有英雄感、義氣感。「如果以後我學多點,還是希望將我以前的風格融入合拍片中。」

資深導演劉偉強堅持,無論在何處,香港人一定拍香港特色的電影。「做為一個香港電影人都是為了香港,不會放棄香港人的特色,始終會有很多概念或者拍攝手法都是很港產的特色。」◇

本文轉自217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相關新聞
香港金像獎公布提名 劉德華無緣角逐影帝
香港國際電影節 《單身男女》揭幕
香港國際電影節 群星匯聚開幕之夜
組圖:第35屆香港電影節開幕星光燦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