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庭如何面對悉尼高房價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何蔚悉尼採訪報導) 悉尼房價居於世界第二位,同時悉尼也是世界上房價最貴的港口城市。悉尼普通購房者需要近10倍於收入的資金才能買房,買房承負的壓力令很多年輕人和低收入者「望房興嘆」,那麼華人家庭是如何面對的呢?

最近房地產市場的信息數據顯示,到2011年1月底為止,悉尼市區的平均公寓(單位)價格是65萬,市區以外的是58.9萬。悉尼市區的帶地房屋(樓)價格是119.5萬,市區外圍的則是112.5萬。

然而,據一項工資調查顯示,悉尼就業者中等收入的平均數是每週1,085美元澳元,或年收入56,700美元澳元。只有近五分之一(18%)的就業者每週收入超過2000澳元。根據家庭的平均收入,悉尼購房者需要近10倍收入的資金才能買房。

目前,很多的年輕人,低收入家庭以及單親家庭,因太高的房價而無法進入買房市場。從事網站設計工作的單身母親何敏一直帶著兩個子女當租房族,在3年的時間裏搬了四次家,因為他們所住的房子被房東賣了。每一次接到房屋代理要她搬家的通知,她心裏就直犯愁,找租借房屋本來就不容易,要找便宜的就更難。她也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但苦於只有一份收入,無法積攢到所需的首期付款。她曾經嚐試以全貸款的方式買房,但這兩年房價上漲太快了,憑她一個人的收入還是無法搞定幾十萬的貸款,無奈之下,她只能帶著買房的夢想,繼續住在低租金的房子裡。

30出頭的小周和太太在澳洲生活已有7年多了,前幾年是讀書,畢業後也工作了幾年了。但是,由於語言能力不高,只能做一般工作,收入也不高。面對悉尼如此高的房價,他們不知道是否有運氣買房,只能無奈地當租房族。

在悉尼長大的華人青年,結束了學業,有了工作和收入後,也面對買房難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在就讀大學時,選擇向政府貸款,畢業後首先要還這筆貸款,才能有餘額積蓄。三年前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州立大學法律系的凱莉,就職於澳洲一鋼(一鋼)公司,她有一個買房的願望,但要積蓄一筆首期付款很不容易,她不得不找租金便宜的房子住,以積攢這筆錢。甚麼時候買房,買甚麼樣的房子,凱莉還沒有認真想過。

一些隨父母來澳移民的80後,90後情況相對好很多。他們在澳洲受了高等教育,能夠有好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加上父母在澳拚搏十幾、二十年的基礎,往往藉助父母的幫助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小曹年少時即隨父母到澳洲,父母靠打工供他讀了大學。小曹在大學讀的是精算專業,還沒畢業就有老闆看中了。現在工作7-8年了,年薪在10萬左右,太太也有5-6萬年薪。最初是父母把他們的小房子賣了,然後以小曹的名義買了大房子,小夫妻和父母住在一起。以後他們積蓄多了,就買投資房,幾年下來,小曹已擁有多套投資房。

Demographia國際購房能力調查報告作者之一的帕瓦萊提奇(休Pavletich)先生說:「相比工資收入,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遠比倫敦和紐約昂貴,這是非常荒謬的。實際上,這是國家的恥辱」。而從對首次購房者的調查中看,即使是在悉尼城市邊緣的新居民區,與平均收入相同的房屋僅佔11%,墨爾本則是26%。

帕瓦萊提奇先生還說,澳洲的住房市場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場。從物有所值的角度看,現在澳洲購房者所付的代價是最糟糕的。「由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對土地成本和土地需求供應的失控,整個澳洲的住宅建築發生了巨大的退化。」

他建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負責解決這一問題,應確保城市邊緣地區的住房可在4萬至5萬之間,而不是人們現在所付的這麼昂貴的價格。

紐省新政府是否能在致力於改善紐省交通的同時,也重視改善本省的房屋市場,將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相關新聞
悉尼房價高人口外流 墨爾本經濟就業增長快
悉尼房價居高不下 年輕人無望
悉尼房價仍偏高 銷售市場短時間內難恢復
悉尼房價下跌 銷量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