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從人性論看投資者的能力圈

劉軍寧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3日訊】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投資哲學是追求投資智慧的學問。投資是一種智力密集的活動,準確地說是智慧密集的活動。智慧短缺,投資不可能成功。最重要的智慧往往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律令)出現的。守住你的能力圈(不要踰越你的能力圈)就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投資智慧之一。而最大的投資智慧,就是在於如何知道什麼對象是你不該投資的。

保守主義強調,人類作為有限的存在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其內在的侷限性。人性和人的基本況境是不變的。按照保守主義的看法,人在本性是有限的存在,人是理性的,但是其能力是有限的。與上帝不同,沒有一個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對人而言,無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合理的。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全知,他不就成了上帝了嗎?這是不可以的。無知對每個個體來說,是無法完全克服的。一個人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的無知也就越多。比如說,我知道投資哲學裡有很多東西我都知道。而對不知道投資哲學的人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投資哲學是他的未知之域。每個人的知識都有無知與有知的界分,能力圈就是在這個界分上出現的。因此,每個人的能力都侷限在特定的範圍之內,每個人都有其難以踰越的能力圈。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

保守主義認為,理性能力是人為了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選擇正確手段的能力,是人類用智力理解和應付現實的有限能力。換句話說,理性是行動者在其知識和智慧範圍內掌握最有效的手段來達到目標的能力。有理性的人對事物所作的評判,並不是基於他本人那種不經分析的衝動、成見和癖性,而是基於他對所有能有助於形成深思熟慮的判決的證據所作的審慎的判斷。保守的投資者者正是這樣一種人。

保守主義者看來,人類所有的知識並不構成一個整體。所以,知識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總和。對人類來說,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未知的領域永遠存在,知識是擴展和演化的。我們知識的侷限性不是科學和理性所能克服的,它們的作用恰恰在於使我們認清這種侷限。沒有人能夠、而且也沒有必要去瞭解和掌握全部的知識,人所能掌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的真正智慧,不僅在於意識到自己已經知道多少,而且更在於意識到自己的認識能力和知識範圍的侷限性。

與動物不一樣,人被認為是有理性能力的動物。人是有理性稟賦的動物,因此他會力求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有時甚至會為自己不合理的行為也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人性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如果投資時理性佔了上風,投資者就會儘可能地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如果情緒佔了上風,或者不夠理性,投資者就會忘掉或無視自己的能力圈的邊界,非理性的投資也由此發生。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忠告是:投資應該是一種最理性的行為,如果超出了投資者的理解能力就不要投資,只做自己完全瞭解的事。

被稱為二十世紀英國最有思想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家奧克肖特指出:「保守就是寧要熟悉的東西不要未知的東西,寧要試過的東西不要未試的東西,寧要有限的東西不要無限的東西,寧要切近的東西不要遙遠的東西。」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家提出了投資者的能力圈理論。《保守的投資者夜夜安枕》的作者菲利普‧費舍在《尋常的公司與不尋常的利潤》一書中指出:智力、知識與經驗聯合起來構成投資者的常識和判斷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其能力圈都是有邊界範圍的,不可能無邊無際。這是保守主義投資家提出來的。能力圈的概念也由此產生。費舍創造了這個理論 ,巴菲特推廣了這個理論。

能力圈是人的理性化能力的一個具體體現。人是理性的動物,也是很情緒化的動物。按能力去投資是理性化的投資。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超出能力圈的便是非理性化的投資。
不論一個人多麼聰明,他都應該守在其能力圈之內。在這個能力圈,投資者享有專門的知識和特長。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投資者應該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是不是價值投資的第一原則還有很多爭論,不論是不是第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邊際是一種風險控制手段。在採取何種手段控制風險前,投資者先要確定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的作用在於鎖定正確的投資對象,安全邊際的作用在於避免為正確的投資對象支付高價。能力圈與安全邊際是保守投資者的左膀右臂!

你怎麼知道你知道?

雖然關於能力圈的理論簡單明確,但是要確定並恪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首先,確定自己的能力圈就十分困難。沒有一個人在人生的一開始就有能力圈。每個人的能力圈都是在從後來的生活經驗、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和個人愛好中逐步形成,而且會隨著個體的經歷、經驗、知識、愛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況且,一個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知道什麼,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最大的智慧就是在於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大多數的投資錯誤,都是以為自己知道,認為該投資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實際卻不然。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不僅要求投資者在自己的能力之內行事,而且在劃定自己的能力圈應該非常保守,寧可劃小些,不可盲目樂觀激進妄為,絕不能抱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極端自負心態。所以,自己對自己的所知,要格外誠實,對自己的能力估計和勘探,要非常保守,而不是激進。

投資大師常常告訴我們:所謂「能力圈」,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要永遠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投資,不管你的能力圈有多小。堅持自己能夠理解的範圍,只做自己理解的企業。在投資外擴展你的能力圈,在投資中守住你的能力圈。如果你不瞭解這個行業,你有兩個選擇:學會瞭解,或者迴避投資。如果你對這個行業的瞭解還處在學習過程中,也請不要涉足。

一些介紹能力圈理論的投資書也常常說,如果你理解一個公司,理解其業務、其產品及其所屬的行業,那麼這個公司就能你的能力圈之內。然而,什麼叫理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些公司和行業,都熟知一些商品,我們就能自認為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在我們的能力圈之內嗎?答案恐怕不是那麼肯定。我們最多可以說,略有瞭解、熟悉該品牌或產品的性能。即便是能看懂企業的商務模式,看懂財報、瞭解企業戰略都還不足以稱得上是理解。投資意義上的「理解」所要求的比這些多得多。作為能力圈意義上的理解,我同意這樣一種界定:所謂的理解是,是指投資者有能力看清作為潛在投資對象的公司其十到二十年的未來。如果投資者有十足的把握和證據表明他能看得清該企業在十到二十年之後的未來,那就可以說,該投資者理解其所可能投資的公司。因而,該公司也在其能力圈範圍之內。比如,我完全不知道蘋果公司在十到二十年之後暢銷的產品是什麼。所以,不論我現在對iPad、iPhone和Mac Pro多熟悉,不論蘋果公司多卓越,其產品多優異,蘋果公司仍然在我的能力圈之外。看懂一個企業的現在,預測未來一兩年的收益或者增長,與看清楚未來十年企業的狀況,完全是不同的視角和眼光。那時的公司不僅應該活的很好,其所帶來的投資回報會讓你非常滿意。不要說一般的外部投資者,即便是行業內的專家、企業家大多也是看不清楚十年後的情況。保守的投資者通常在其能力圈的範圍內選擇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與行業。

所以,看懂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看清其發展戰略,讀懂其財務報表,這些都不足以表明該公司在你的能力圈之內,「能力圈」是投資者建立在自己的專長、經驗和智慧基礎上的洞察力的作用範圍,這種洞察力能夠幫助投資者準確判斷出潛在投資對象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優勢。能力圈的邊界,就是這種洞察力的「有效射程」。如果在有效射程內,沒有合適的獵物出現,保守的投資者通常選擇耐心地等待,而不是向有效射程之外的目標開火!

能力圈原則的副產品是減少了投資的次數,也就減少了犯錯誤的機會,像巴菲特欣賞的棒球手泰德‧威廉那樣,通過只擊能力圈內的球來擊出更多的好球。堅守能力圈的原則需要有紀律與耐心的品格。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說,「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當有人對你說,某某時的資本市場遍地是金子的時候,你更要小心,因為許多金子落在的能力圈之外。要能夠克制自己不去撿能力圈之外的錢,哪怕它散落得遍地都是。守住能力圈還有一個隱蔽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地避免成為見錢就撿的機會主義者。而機會主義是保守主義價值投資的大敵。

人在本性上不僅有其有限的一面,每個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無限的一面。這是也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對許多人來說,對知識與財富的追求,對權力與利益的追求,甚至對卓越與不朽的追求都是沒有止境的。人的夢想與慾望也是沒有止境的。如有可能,人們甚至想目睹產生宇宙的那個大爆炸的現場。人性中追求無限的一面則意味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圈的不可遏制的衝動。就是說,超越能力圈的事是注定要經常發生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類的通病。有成就的投資者更容易犯這種錯誤。然而,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動物,而且這種超越性正是存在於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對現有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資者身上不可遏制的衝動。在投資領域,每個人都終將面臨這樣一種難題:他的能力越強、能力圈越大,邊界就相應地越模糊。越有能力圈,就越想衝出能力圈,踰越能力圈可能性就越大。偉大的投資者就是不斷地與這種衝動作鬥爭,並常常落敗。投資大師們越告誡別人要守住能力圈,他自己就越想突破。神對凡人充滿期望,期待投資者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每個人都守住自己能力圈的世界,是上帝期待出現的理想國。從這種意義上講,誠如德國作家安德雷斯(Stefan Andres )所言:我們都是上帝的烏托邦!

相關新聞
劉軍寧:談談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
劉軍寧:財富的秘密配方
劉軍寧:金錢的精神本質
劉軍寧:歷史,作為自由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