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國國王克服口吃障礙、接掌王位、發表演說振奮軍民士氣、贏得二次大戰的故事,拿下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劇本」四項大獎。
很令人意外?這部電影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
從技術層面上看,《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無論在劇本、選角、演技、剪輯、配樂、運鏡、服裝、美術等各層面均展現出上乘水準,並充滿濃濃的英國皇家風格,內斂中透發勇氣,沈穩中流露光芒。雖然沒有史詩般的戰爭大景,沒有驚心動魄的懸疑情節,但卻仍直接穿透人的心靈,傳遞一股溫暖而威嚴的感動。
那股感動是什麼?「王者之道」。
表面觀之,劇情主軸在告訴人們,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國之君也能主動體察國家與人民的需要,而去調整自己、超越自我、跟上時代,讓百姓充分信任與跟從,建立王者威信。
但仔細觀察片中主角博蒂(喬治六世,現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的諸多言行舉止,不難發現他心中繼承著傳統王室的敬天信神理念,認為王位之尊榮乃上天恩賜、囑託與責任,皇室成員必當極力護衛,不可輕率蔑瀆。因此當博蒂在西敏寺大教堂裡轉身驚見萊諾坐在加冕王座上,立即勃然大怒、嚴加斥責;而萊諾也看準博蒂心中存有王者之道,故意藉此使出「激將法」,點化博蒂要克服心中的怕心、驅散種種陰霾,才能真正「王者無懼」,擔下一國君主之重任。
此外,身為王者,必當時時自惕,更加修身養德、重禮有節,做為天下人民之表率,才能以德服眾、以威治國。特別是當時的大不列顛帝國疆土龐大,統治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如此偉大的帝國殊榮,讓博蒂更感重任在身,也是他父親喬治五世生前所念茲在茲,不願見到國家在大衛(博蒂之兄)繼承中敗落。
於是,片中處處可見博蒂的言行自律甚嚴,並重視身分、禮節、稱謂,以自身之言行維護皇室尊嚴。當「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大衛(愛德華八世)極力想娶進離婚兩次的華莉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更讓博蒂無法諒解,頻頻勸阻。雖然從片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怕離婚女子破壞皇室形象、敗壞門風,但更深層的歷史原因,應是在於更早期的王室成員均信守神的囑言,不可離婚。
「忠國愛民」也是王者之道的重要成分,即便自己不在王位上。當大衛當上國王,萊諾私下問博蒂是否有意自己坐上王位,博蒂聽聞大怒,直斥「豈可叛國」並立即與萊諾斷絕往來,從中也展現博蒂深明「君臣有道」以及他對國家、對君主的忠誠之意與堅護之心。
心有王道、深明大義、明辨是非、胸懷家國的博蒂,終於在這股責任與使命感的驅動鼓勵下,遇上萊諾這位良師益友,協助他從內心上摒除一切陰霾與掛礙,克服外在口吃毛病,最終發表振奮人心的國家演說,獲得內閣成員及舉國上下的敬佩,帶領英國贏得戰爭勝利。
無論是電影中還是歷史上,博蒂(喬治六世)與大衛(離開王位後成為溫莎公爵)兩兄弟無論在性格上、行事上均有著極大的對比與反差。這兩位國王,一個忠國愛民,一個身陷柔情;一個崇天敬神,一個放浪不羈;一個領導大英帝國贏得二次大戰勝利,一個在歷史的潮汐中悄悄褪去。兄弟二人均在史冊留名,或許正是上天透過這樣一場人間大戲,告訴後人什麼是「王者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