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過生日的習慣,自小以來,簡單生活的家中,父母供給雖衣暖食足,卻從不特別在意成員的生日禮物,只有當天晚餐的一碗麻油麵作證。
一路到大,只記得國小時,曾帶過一次乖乖筒到學校,趁午飯後的小睡,一把把遞發給同學,好友這時也才驚覺:「原來今天是你生日喔!」
「因為從不過生日,所以也覺得沒有必要說自己今天生日啊!」我猶記得我這麼饒有口條式地回答她。
隔天,她帶了一枝上頭刻著一頭山羊的鉛筆送我,我永遠記得她當時笑得甜美燦爛地對我說:「你是山羊座!這個送給你!」這便成了我的第一份生日禮。
我仍記得她的名字,廖梓雯。
從此,這頭羊愛上了紙的溫度,用那枝鉛筆,握定了自己的志向,翻讀與寫作。
每一天都有人過節,生命年年進程,無刻容緩間,文字功力在情書私領域與週記公場域,磨練成精。閱讀界圖也從中學生優良讀物的贈禮,一路跨進中外文學經典,再滲出道德教理,昔日禁書今案上擺明,為視眼開誠佈新,便將圖書閱架一一抽取,期待另一批供給玩味與對襟。
往後我的人生經驗中,常常有人喚我「摩羯座」,月份之外也不再主動告知日期,可是我永遠認得那聲稚音,那枝筆,誘我走入山羊的迷宮,也唯有手中在握,才能確使我安全回返熟悉的歲跡。
珍貴的生日禮沒有誰再能代替。因此,對於書寫更不能忘情。
而關於生日伴隨而有的慶典,總是在電視連續劇或電影裡,替他們高興歡欣,小時候不懂事的自己,有時候難免心生欷噓,為什麼我從沒過過一個像樣的生日呢?
長到大學,一個人負笈陽明山問學,就讀著文藝創作的實作與理論,文字的神奇魔力,暫時讓自己拋解了思鄉的哀鳴,通通轉為靈思的泉筆。
到了二年級,教授現代詩的老師,命同學著手製作「詩展」,預計在季末的「文學週」出展,全班分為三大組:裝置、詩集及詩劇。而我積累著從高中以來的詩創作,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題名《開花在》,以浮雕樸淨作封,親自赴印兩冊,尚無自留。
再次增補、加印的當頭,影印店的門曆上正逢十二月,過幾天便是我的生日,便將此視作自己第二份的生日禮,也送致伊人,一方面證明自己發心書寫的路徑,同時一方面紀錄愛情酸澀的果實。
升上大三,一門引介歐美文學的課程,學期作業便是製拍短劇,當時我們這組選定沙特作品來改編詮釋,其實是對存在主義態度的熱衷與著迷,閱讀文本時的驚豔,正中打向自己迷惑的本心。演出與拍攝過程,每個人顯出淋漓盡致的身影,途中不時閃現靈思火花,「也許可以再加上這個橋段」、「如果這樣演,你覺得會不會更棒?」
到了影片後製、正式出爐,觀看試片的過程,每位成員對於畫面構成都十足滿意,果然通通表現在那門課的成績上頭。
這幾天,我在冬日的自家電腦,為了準備目前於學院擔任助教工作,打算播放此個人演出經驗,當作學生們期末戲劇表演的一份觀摩,影片播到最末段時,一段搞笑文字:「明年金馬奔騰時,在主持人不是蔡康永、林志玲的同時,也許能角逐最特別影片獎」,帶領我重回那個有趣的拍片時光,另外還打上了製作日期:「2004,12,28。」那不正是我的生日嗎?原來,我的生日禮還有這麼一項。
大學最後一年,報考研究所甄試的最後期限,來到了位於嘉南平原的鄉間,口試當天已近秋氣,焦急一顆心如夏天著毛衣,最後冬日收得的成績單上載明「錄取」。第四份生日禮,讓我從此定落,如一枚尋求適切土地的種子,得著安身與養蓄,立定生根至今,已過了兩年半的研究生活。埋首字堆,繾綣文風。
簡居其間,深耕文學,秉持從心而出的鋒芒走筆,開啟了遞投的發念,也常常在投發稿件後,陷入漫長的等待,等待報刊主編來信告知留用與否,等待擇期刊出的日期不定相逢,唯一可確定的是,始終不悔的文字交心、情感天平。
終於又走到了十二月的現下,文散得以集結成書,主要是為紀錄深居大林的成果累積,亦為思念緯經作不變的證明,《柔情大林》於是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五份生日禮。
這段兩年半的時間,用溫情勾勒起陽明山的求學歲月,以柔情彩繪阿里山的清淺晝夜,層層墨跡全是憂鬱,伏伏湧泉盡是謙遜,讓創作靈感兩地牽情,持續不息。藉由寫作更加沉澱自己,雖然稿費低垂的生活,依舊困頓,但充實心靈,只是慚愧了指導老師與急急待發的畢業論文。
再回首那第一份生日禮,與從不辦生日節儀的曾經,細點吃過別人手裡接過的蛋糕數,才知覺父母生得自己,文學餵得氧命,生日禮便是不彰顯、不話明地,完完全全守護著一株生命的天地。
後記:本文創作於2008年冬末,並作發表。於今,樹齡跨越兩輪,亦增添生命中兩份肯定的錄紀,總以詩筆描廓,關於不變的思索──自己和他人、自己和萬事微物的層次問題。
生日不在日期,生日禮不在形式格局,旨在對主體回溯經驗的投射與連結。第六件、第七件……前路將不斷延進,當於生命回歸至最初始狀態時,才宣告滿全,也才值得宣示無悔此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