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醫治病,近程的目標,就是將已得之病趕緊治好;遠程的目標,那就是讓人不再得病。因此傳統中醫有「治未病、治已病」的說法。
流行性傳染疾病或瘟疫等,在《內經》的敘述就是屬於溫病、熱病、疫病等範疇,看書中有:「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意思是說,溫熱之病已經有了痊癒跡象,應該注意不要吃肉,不要多吃食物。可是,現代人的觀念裏,常以為剛生過重病,總覺沒有體力、總覺虛弱,尤其營養學醫生或教授們所給人們的觀念是,蛋白質的營養為人最最需要的,沒有卡路里那就沒有能量可以幹活。現代篤信營養學的人們,最難以接受的事實便是吃肉、吃飯還會讓人病情變壞。
除了忌口這種屬於形而下的防病概念,還得有更高層次的防病想法。
《道德經》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人不應該過度聽聞或甚至應該拒絕聽聞不好的音樂、拒絕欣賞不好的畫作或電視節目、杜絕不好的作品等等視聽污染之事物,令心中純淨、無雜染。
《內經.湯液醪醴篇》云,人的病情,用盡了各種方法,包括「鑱、石、針、艾」(亦等同現代之各種手術)之法治病,卻仍然「形弊血盡而功不立」的原因就是「神不使」;就是因為針灸砭石等,都是屬於「道」的範圍,如果「精神不進,志意不治」,那麼病就不可能痊癒。於是結論云,一個人之所以「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的原因,那就是《內經》所說的「嗜慾無窮,而憂患不止」、《老子》所說的「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最後就「精氣弛壞,榮泣衛除」;再更甚的,就是「神去之,而病不癒也」。
過度的音色五味都讓人生病,拒絕是其一之方法;如果人們都能接觸美好的音樂、美好的藝術作品那又會怎樣呢?現代人有「水結晶實驗」、有「植物情緒實驗」,都有肯定的、正面的答案。那麼,怎樣去接觸美好的作品呢?
筆者每閱讀《大紀元時報》新聞、觀看「新唐人電視」新聞節目,「美國神韻藝術團」全世界各處的表演,都令人振奮、都非常的啟迪人心,幾乎任何作品都沒離開中國美好傳統文化之根。她就是可以陶冶人們心情、穩定人們情緒的優良作品。接受訪問的、觀賞表演之後的人們,幾乎一致的肯定她的心靈啟迪功效,那就起到《內經》所教給人們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了。
心中存有正氣,病邪就不能侵擾人了,如此不就可以無須任何藥物的輔助、達到最好的防病效果嗎?
古時中國人對於疾病演變過程、科學的觀察,都非常仔細,現代人很難以望其項背。
現代人,只要談到醫學科學,一切都講究統計數據,一切都講究實證,這樣的結果,不但不能瞭解傳統中醫之所云,更不可能理解並深入傳統中醫之實踐。
如果能重新思考,改變已經僵化了的科學認知和科學觀念,徹底的、從根本上、真正的來研究中國的傳統科學和傳統醫學,將會有個嶄新的體驗,也讓處於各種流行疾病而不能自拔的大眾,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