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環庭,古木依石,顯貴賦閑。
憶明朝進士,逍遙歸隱。官家敗子,輕易輸還。
一世忠王,數年失首,幽靜仙宮睡不酣。
遺史在,但今時重利,誰肯常翻。
碧池明月傾談,讚竹塢、清風、花映斑。
看情人對對,鴛鴦戲水。青松崗崗,形影隨山。
舉酒同歌,與君共醉,狂放一回風雅攀。
請提醒,怕如泥睡倒,妻把門關。
文摘:
拙政園簡介
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殊旅遊參觀點,世界文化遺產。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西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佈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西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拙政園歷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西元1509年),拙政園由王獻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晉朝〈閒居賦〉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有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
史籍上記載王獻臣曾委託畫家文徵明做最早的設計,並存文氏之〈拙政園圖〉、〈拙政園記〉和〈拙政園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畫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當時,園面積約13.4公頃,規模比較大。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池廣林茂。有繁花塢、倚玉軒、芙蓉隈及軒、檻、池、台、塢、澗之屬,共有31個景點。整個園林竹樹野鬱,山水彌漫,近乎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
根據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園記〉中的描述,一開始建造此園時,他就發覺這塊地並不太適合蓋相當多建築,地質鬆軟,積水彌漫,而且濕氣很重。因此文徵明以水為主體,輔以植栽,因地制宜設計出了各個景點,並將詩畫中的隱喻套進視覺層次中。園中至今仍留有許多文徵明的對聯與詩,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最能帶出此園的意境。
此外,園中所栽種的紫藤相傳是文徵明親手種植。由此可看出文徵明相當喜愛植物,有學者分析在31個景點中,超過一半的景,都與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關。
經歷—百二十餘年後,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並蕩為丘墟的東部園林歸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畫山水,悉心經營,佈置丘壑,將其重新修復,並將「拙政」改名為「歸園田居」,取意陶淵明的詩。
清順治十年,陳之遴曾購得此園。1662年,拙政園充公。康熙年初,曾為駐防將軍府、兵備道行館。其後還予陳之遴子,再賣給吳三桂婿王永甯,王曾大興土木,堆幟丘壑,園狀大為改變。
康熙十八年,為蘇松常道署。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蔣棨接手此園,並將園中規模略做更改,東邊的庭院切分為中、西兩部分。
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園當做蘇州的重要基地,改之為忠王府。
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富賈張履謙接手此園,改名為「補園」。當時拙政園的腹地縮小到1.2頃,張履謙大舉裝修了相當多細緻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園今日之基礎。
同治年間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張之萬,辛亥革命伊始時的江蘇都督程德全,抗戰時期的偽江蘇省省長陳則民都看中了拙政園。時疫醫院、戒煙所、區公所都曾是拙政園的別名。
至抗戰爆發前夕,一代名園衰落至「狐鼠穿屋,蘚苔蔽路」的境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軍飛機幾度轟炸蘇州,遠香堂受震破損,南軒被焚毀,園內亭閣傾圮,枯葦敗荷,荒穢不堪。
1951年11月,拙政園劃歸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文管部門立即修繕,延請專家名匠,規劃整治,按原樣修復,1952年11月6日,整修後的拙政園中部和西部正式開放,成為普通百姓休閒遊玩的去處。
1961年拙政園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遊覽參觀點。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建設部授予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稱號。
從1996年始,拙政園每年春夏之季分別舉辦杜鵑花旅遊節與荷花旅遊節。
2009年7月8日,拙政園迎來500周年華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