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来标示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实在是相当方便的。以前在中国大陆久居的人们﹐初来乍到西方社会﹑比方说到美国时﹐会极其不自然的发现几乎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按美元计价的价钱。最直截了当的例子就是法庭的判决﹐不管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做了什么坏事﹐如果犯罪一方不认罪伏法﹑悔过道歉﹐对受害者的补偿呢﹐在法庭的判决中﹐往往总是可以用金钱来表达。
许多中国人说美国没有人情味﹐是冷冰冰的社会。初看好像如此﹐美国人按章办事﹐铁面无私﹐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财务账目都分得很清楚。但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美国的慈善捐款是世界上最多的﹐许多富人把钱财捐给非营利组织﹐而不留给子女。即使是收入较低的人﹐慈悲的心肠也不少。最近有个南美的移民﹐是一个开校车的司机﹐每个星期只挣七百块钱。有一天他发现纽约贫民区有许多人饿肚子﹐而他自己可以满足生活﹐就每周花上三﹑四百元﹐每天下班做饭送给这些人吃﹐已经做了四年了。他也不图个什么﹐也不是什么英雄模范﹐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做。
在给学生解释各国之间贸易的根源﹐为什么许多国家并没有生产任何产品的“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但仍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讲“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问题时﹐会用到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必须把物品的货币价格撇开来﹐不是用多少多少美元一顿西红柿﹑或多少多少美元一台机器来度量﹐而是用多少顿西红柿一台机器﹐或者多少台机器一顿西红柿﹐亦即把西红柿的“价格”用机器来表达﹐或者机器的“价格”用西红柿来表达。这时﹐有人就觉得很难理解。这也难怪﹐用货币–“钱”来标示商品﹐这个概念在人们心目中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那么﹐“钱”的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可交换的商品﹑可用价格来标示呢﹖至少﹐人们到别的国家旅游﹐在海关换钱时﹐一种货币的价格是可以用另外一种货币来标示的。那同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换呢﹖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同种货币之间的交换﹐难道不是跟换零钱差不多﹐是等价的嘛﹖是这样的﹐一块美元换四个25美分的硬币﹐是等价交换。但如果同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有时间差﹐属于延期的交换﹐或者“期货”的交易﹐那价格又该怎样定呢﹖这里也有一个钱的“价格”﹑或钱的价钱的问题﹐那就是利率。
利率﹐作为一种钱的“价钱”﹐是人们为使用自己尚未拥有的钱而支付的“价格”。利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达﹐用年利率来计算。
利率作为钱的“价格”﹐在今天社会有更大﹑更重要的意义。各国政府利用利率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的工具﹐用以控制投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跟美国邻居聊天儿﹐谈当今的利率﹐有些年龄大的人回忆起当年曾经借过年利13%的住房抵押贷款﹐听起来挺吓人的。但那些人似乎也从当年的高利率中走过来了﹐今天还活得挺滋润。倒是今天的社会﹐利率已经降到了那么低﹐人们的担心和忧愁呢﹐还是有增无减。
英格兰银行目前的利率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从1989年到2009年﹐英格兰银行的利率就在15%和0。5%之间变幻。德国银行的存款利率1969年高达14%﹐1920年代甚至接近90%﹐最近几年在2%左右徘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是一样﹐过去半个世纪内利率在0.25%和19%之间变动。得到中共支持的津巴布韦﹐在独裁者穆加贝的统治之下﹐为了对付通货飞胀﹐曾把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到了800%﹗
钱能够“生息”的原因﹐按现代人的解释﹐是因为人们延迟了消费。你如果把钱借给别人用﹐就意味着你不能现在消费。一般理论认为﹐人们宁可现在就拿到消费品﹐而不愿意等到以后﹐亦即及时行乐要比含辛茹苦﹑先苦后甜要更受欢迎。另外﹐人们总是有对通货膨胀的耽心﹐所以今天的钱一定比明天的钱更值钱。也因此﹐在自由市场竞争之下﹐利息都是正的﹑大于零的。
美国的中央银行 – 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一直在利用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买卖财政部公债的操作﹐来调节利率。但今天﹐人们悲观的意识到﹐联储会拯救美国经济的能力可能达到了极限。最近美联储的决策者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准﹐继续降息已经没有可能,这可真是有点“弹尽粮绝”了。
那该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美联储收购银行资产﹐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现金﹐用这一方式来达到进一步降低利率的效果。但如果这样做﹐通货膨胀一旦失控,美元大幅下跌﹐问题会更大。本来是用来避免通货紧缩的举措﹐如果造成通货膨胀的出现﹐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人类控制金钱的工具中﹐利率历来被认为是个强有力﹑甚至万能的杠杆。目前世界经济滞胀(stagnation)的可能﹐让人们失去了对这一杠杆的信心。钱的价钱的滑落和利率杠杆的失灵﹐应该让人们从新思考﹐我们在钱的内涵的假设﹑金钱运作的机理﹑以及财富流动的原因的认识上﹐是否有根本性的破绽。如果钱财背后有更深远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利率﹑信用﹑和投资在左右﹐我们又该怎么办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