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邻居,有一块共同用来栽植灌木花草与晾晒衣物的后院,几天前竟飞来了一只大型野鸟。首先发现的是妻,她兴奋地跑进来告诉我这喜讯。她只会说,像以前在中山公园看到的、在地上啄食蚯蚓那种褐色的野鸟,很像“暗公鸟”(夜鹭类之通称),不太怕人。
这真是喜讯!我二话不说,马上跑向二楼,拿出相机,由后门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一时之间,还找不到它位在何处,只得瞠目以对。妻在后,小声地告诉我:“你看,就在围起花坛的一排矮砖头上……”
果然它就在那儿!竖起长嘴向上,一动也不动地在砖头上。我以慢动作靠近了它,先拍了一张。我想这只大型鸟儿,敢情飞离约有一公里之遥的公园,竟然相中了我们家后院不到3到4坪宽的、长条型的花坛?!
花坛的尽头是一片矮墙,跨过去后接上巷道,可以通到光彩街;这时刚好有一老人走过来探视他栽培的藤蔓植物,比我更接近它;我还来不及出声警告他,它已受惊飞上高围墙,再飞到附近人家屋顶上。虽然我已连续拍了好几张,却依然懊恼;只得穷追不舍,用伸缩镜头连续拍了好几张,这才歇了手。
想起前年8月间,曾经有一只黄嘴角鸮,飞来后院低矮的印度樱桃树树枝上歇脚;而那只“猫头鹰”竟然看上我们这种寻常百姓家,实在喜不自胜;也收进镜头,发表在94年8月9日的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文化博览版上。现在为了确定这只鹭科鸟类的正名,这才发现原有的那本《台湾鸟类彩色图鉴》,最近送给住在台北、读高二、喜欢赏鸟的孙女儿了。
手边无工具书,实在有所不便,当天晚上立刻到书局买了一本林英典撰文及摄影的《发现台湾野鸟》,找到“黑冠麻鹭”的说明与照片。不过书上的照片,比我拍到的漂亮多了。特别是它胸部到腹部、尤其腹部的花纹,更令人联想起迷彩装的花样与色彩。难怪只要它抬高头颈部,一动也不动,的确很难发现它。
我在公园草丛中或泥地上,曾经看到它从地里用力啄出并夹起蚯蚓,却很有技巧地歇一会儿,似乎是等蚯蚓疲软了,再夹拉;如此分段拉起,能把整条蚯蚓拉出来填饱肚子,令人叹为观止。
又听一位鸟友说,这种鸟儿耳聪目明,特别是听觉特别发达,能听出地底下蚯蚓爬行的声音;只要一听到有蚯蚓的动静,必定会停下脚步,等到蚯蚓快冒出头来,立刻啄出来,又狠又准,很少失误。仔细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似乎又蛮吻合的。因而既是蚯蚓的克星(其实蚯蚓的钻洞能使土壤松软,有益农作物吸收养分与成长,应属益虫),又是啄食“专家”。
买来的新书注明:黑冠麻鹭是稀有的留鸟,台北市植物园区里,每年都有它繁殖的纪录。经常在低海拔的溪畔或树林下,啄食蚯蚓或小青蛙;遇有惊扰,立起冠羽或静止不动,伪装为环境的一部分,颇为可爱。
我家这只黑冠麻鹭,也许在中山公园里“度方步”觉得无聊,想换个地方与口味;于是飞来这方寸之地,试试运气与尝鲜的吧。
但愿今日相会,不仅是惊鸿一瞥;今后仍能时时相见,常留芳踪。◇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