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经历回忆录新移民阵痛

人气 3
标签:

几场游戏几场梦

  找工作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大学三年级的假期我就初出茅芦,拿着履历表在江南大地游走于工厂企业,研究单位,向人事处推荐自己,为毕业分配早做准备。当年还小有斩获,被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预先录用。毕业之后出国不成,在上海痛定思痛,下狠心自谋出路,直到在一家实力不错的广告公司谋得一席之地。MBA毕业更是创造了发简历200多封,经历二三十个面试,获得8个管理工作职位(offer)的个人找工纪录。

  “这些经验加上以前我招聘面试别人的体会,应该会有帮助吧。”我在心里盘算着。对,也不对。 对的是找工作的艰辛和考验依旧,不对的是这里是加拿大,人才市场的独特性要求我不断作出最大限度的超出以往舒适区的调整。而这恰恰是最折磨人,同时也是成败的关键。

  首先是找什么样的工作。第一次登陆时,有一天的下班时分我们经过多伦多市中心的商业区,看到众多的西装革履的职业白领在街头匆匆而过,我于是暗暗发誓:“给我两年时间,我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做白领没错,但什么领域的白领呢?

  我不想放弃国内积累的市场营销和客户销售的经验和职业兴趣,于是在开始阶段专注于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市场和销售职位。简历象炸弹一样每天轰炸着多伦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消费品公司,市场拓展公司和广告公司。多数炸弹像炸不开的臭弹,掉入泥潭后了无音讯。间或有一两个炸开了缺口,电话面试的对方在我一开口后的几分钟就匆匆**了。慢慢地我发现要继续从事高级市场工作必须克服的两点先天不足:

  1) 熟练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工作,生活,文化全方位的用语和当地表达方法;

  2) 深刻的本地市场和消费者的背景知识,熟知当地市场,竞争者,消费群体分类,心理和习惯等。在国内我可以很轻松地阐述某种产品的4P和相应行销策略,因为我生活在那里20多年,我了解我的社会和人们,在这里我的了解是零。

  这两个一朝一夕无法弥补的缺失决定了在市场销售领域,像我这样的新人只能从事要求相对低,入门简单快捷的某些其他“工作”。

  一天有一个电话什么都没问就叫我第二天去面试。我一阵激动,以为碰到了赏识我这匹“千里马”的伯乐。面试两个人一组和一个白人主管面谈。我费力地听着他的快速英语,大概知道公司是专门从事市场直接拓展和促销业务,目前有一个项目帮助一家大型餐馆进行促销,故招聘人员云云。我们明天8:00就开始上班,收入按销售提成,没有底薪。

  晚上老婆问我到底干什么,提成有多少,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就像以前我们在上海招的临时促销员吧。”

  第二天上班我们新人都被分散到不同的小组,坐老员工的汽车到一个叫Mississauga 的地方。后来才知道Mississauga相当于上海的闵行,离开多伦多市区有30公里的距离,这在当时我的概念中简直就是长途奔徙。车行40分钟到了一片不错的住宅区。我的“导师”带领我开始了行销工作。

  我们按照门牌号开始一家家敲门。

  “你好!今天过得好吗?我们是某某公司的代表,请问你有没有听说过或去过附近的一家 “某某餐厅”就是哪个绿色的房子……啊,很好!他们目前有特别折扣和优惠就餐计划,你是否愿意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可以省很多钱呢?”

  上午10点多的时候,70%的住户都是铁将军把门,间或有人开门,不是回绝,就是说自己的儿女都不在家,无法做决定,等他们下班再来等等。

  在和“导师”的交谈中了解到每天他从早8:00 干到晚上8:00,然后与其他人一起回公司写报告交差。如果运气好,可以卖掉10个以上促销计划,平均是6-7个,每个提成$15 加币。

  “每天大约100块,一个月是3,000块,约等于1万8 人民币。”我心中快速计算着。“收入还行,不过这大冬天的,全是体力活。”

  可能今天运气特别不好,临近中午我们还是没有成交一笔。而我已是饥肠辘辘,虽然包里有叶给我准备的午饭,但到哪里去热呢?本来以为会在室内上班的。

  “我们什么时候休息?”

  “一般干到下午一点,然后到附近的咖啡店休息一小时。”

  “那我不是要饿瘪了,”我心里犯着嘀咕,脚步也因为缺少热量变得沉重起来。

  我会一直认真干这个活吗?我的本来就不强壮的身体会承受得了每天超过12小时的户外严寒的体力考验吗?接连两个否定的回答让我下定了“开溜”的决心。

  “你知道吗,我突然想起今天下午2点我的太太要去医生那做个重要的检查,我想我得回去了。”

  “那……好吧。不过我们没法送你,你知道么走吗?” “导师”信以为真了,并详细告诉了我如何出小区到最近的公车交站。

  千谢万谢之后我飞也似地深一脚浅一脚逃离了完全陌生的现场。凭着嘴巴这张活“地图”, 在倒了五辆汽车和地铁,时历两个半小时后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结束了我第一 “半天” 的加拿大工作生涯。

  后来我认识不少新移民朋友初来乍到时干过或短或长的门销,又有机缘巧合认识了几个门销的“大拿”,他们每月收入可以过万。有的甚至自立门户或做起了区域总代理的职位。

  当时就非常好奇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还有门销这种我认为原始的行销方法。其实对于某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如电力合同,家庭保安系统等,它们的顾客需求面大,本身信息不对称性较小,消费者的价格弹性系数又高,所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足以吸引很快的成交。门销就不失为适应此类商品的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好方式。当然它灵活自主的弹性工作制和较少或几乎没有的繁琐售后服务也吸引了一批性格外向,反应敏捷,喜欢与人沟通的从业人员。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年的冬天,我们一伙人组团到美国迈阿密旅游,同行的7、8 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和背景。其中有一位上海来的未婚大龄B小姐(很不幸我和她来自同一个城市)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时时处处以个人利益出发,置集体决定和大局于不顾,引起了我们的普遍后悔和反感。大家碍于面子忍耐着。同行中又有一人称“大胡子”的著名门销大拿,因为为人豪爽幽默,颇得大家喜欢。

  一天晚餐后大家围在餐桌边谈天,我们问大胡子门销对很多人很难辛,他却乐此不疲,过人之处何在,每每向顾客解释时,是否如实相告,又或有误导之嫌?

  大胡子撅着仁丹胡悠悠道:“没有,完全没有误导。主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理解我的话。比如说,我告诉你-B小姐是我们当中最漂亮的一位小姐,这是一个事实。”

  一旁的B听得一脸的心花怒放。

  “可是,有一个事实我没有告诉你—B 小姐也许是我们当中最愚蠢的小姐!”

  我们个个前俯后仰,笑得喘不过气来,大叫:“大胡子,我们爱你!” 只见小B青一阵,红一阵,良久才憋出一句“大胡子,我也爱你!”

  既然没有“大胡子”的机智幽默和坚强的体魄去干门销,我想起了我的同学曾经从事的电话行销。通过他在原公司的关系(这是我在加拿大找工作唯一的一次借助占据70%招聘数量的人际关系),我很快递上了简历并应约参加为期一天的大规模公开面试会。

  整整一上午我们一百来号各“色”人种齐聚一堂,参加英语基本理解能力笔试,参加人际交流沟通基本能力笔试,参加专业技术基本概念能力测试。每完成一道测试,考官会宣布进入下一轮的名单。虽然身经千战的我不惧怕此类小考,顺利过关,但看着和自己有着同样境遇和期待的淘汰者的潸然离去,未免有兔死狐悲的伤感,慨叹现实的冷酷。

  中午稍事休息后,残余的三十来号人进入小组情景模拟和一对一面谈,继续相互搏杀。小组情景模拟是6-8个应聘者和一个主考围坐成一组,轮流就主考提出的不同场景进行英语演讲,模拟接听客户电话和进行电话销售。然后互相评论。这种集体能力大现眼式的方法把巨大的压力推向面试者,每个面试者象“超级女声”选秀般搔首弄姿。

  因为以前在一家德国外企有过极其类似的更为残酷和马拉松式的面试经验,所以我还能通过不断的自我对话调节这种不舒适。不过我从某些组员讲话的颤音中还是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和局促。

  终于捱到大揭晓的时刻,我很幸运地入围二十“佳丽”,并被分到国/英语组,被告知新项目10天后开始,敬请聆听电话通知。时薪$10.5。

  走出这家号称加拿大第一大电话行销公司的大门,我长长吐了一口恶气,脑海中蹦出“虎落平阳招犬欺”的形容。如果这像国内一样,大家忙活一天为了争取一个中高级以上的市场经理或区域经理的职位,我完全可以理解。可如此劳民伤财只是为了一个区区年薪2万的低级工作,是否有点形而上,还是加拿大的劳动力市场真的十分恶劣。与此同时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到自己的学历,智商和聪明才智受到了明显的贬值,英雄气短,英雄气短啊!

  毕竟迈出了工作的一小步,我们马上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万里外的父母。好让他们松些气。“一个月扣掉税,房租和日常开销还能节余几百块。”我们已经觉得挺满足的了。既然“大功告成”,我就到图书馆借了很多中文小说,在等待上班的日子里文学熏陶起来。

文章来源:DIY移民留学家园网

相关新闻
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获补助600元
近一年半有八万余外国人归化西班牙籍
草庵居士:挟百姓为人质
在加拿大找工:求职简历也要随机应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