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留得美名在人间

弘毅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篇》)大意是君子就怕死后没有好的名声被人称颂。

我们的先人非常重视后世对自己的评价,所谓“谥号”就是帝王或士大夫死后后人根据他的行为对他做出的评价。在位时以德施政、造福于民的君主或士大夫死后会得到“文”、“桓”等谥号,如周文王、春秋时的晋文公、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在位时荒淫无道、残民以逞的则会得到“厉”、“幽”、“灵”等谥号,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春秋左传》记载,鲁文公元年,楚成王想废掉太子商臣,商臣率领东宫守卫包围了成王宫殿。成王上吊自杀。楚国人给成王加谥号“灵”,成王虽死也不瞑目;把谥号改为“成”,他才合上了眼睛。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耻下问,因此称他为‘文’。”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的有几种情况: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勤学好问、慈惠受民、愍民惠礼、赐民爵位等六种。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为人,名声与道德是直接关联的。一个人道德高尚,自然声名远扬,万古流芳。反之,则会留下千古的骂名。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更容易逆天叛道,为所欲为。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平定六国后,下达制书说:“朕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时有号,死后又按照他的行为给他立谥。这样一来,就是儿子评论父亲,臣子评论君子了,朕不同意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号。朕称始皇帝,后世按数字排列,从二世、三世直到万世,让它传递无尽。”秦始皇取消谥号,不让后人评价自己,即不在乎上天的惩戒,也不在意后人的评价。他暴虐无道,不讲仁慈、恩惠与道义,结果二世而亡。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世时道德败坏、做恶太多或者不能顺天意而行者,自然得不到后人好的评价。其实这样的生命也不会有好的归宿,因为生命是轮回不止的。

今天,为祸人间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中共邪党即将被众神解体。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人的一念决定着自己未来生命的走向。作为恶党的党魁,能够象戈尔巴乔夫那样顺应天意与民心,解体共产邪灵,将名传千古,为后世景仰。如果为了一己私利逆天意而行,甚于为了维护邪恶的统治对民众施暴,粉饰太平,将象秦始皇那样受到后人永远的唾弃。

在今天汹涌澎湃的“三退”大潮中,在道义上摈弃邪党,退出邪党各种组织的人,他们不仅为自己选择了光明的未来,也会留得美名在人间。后人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为解体中共、为中华民族的重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那些为蝇头小利一意孤行追随恶党,丧尽天良的人,不仅仅将做恶党的陪葬,也会像迫害忠良的秦桧那样留下千古的骂名。

明代的于谦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不惜粉身碎骨,舍生取义。今天,只要你选择了正义与良知,轻松的“三退”,就可留得美名在人间,何乐而不为呢?(//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位受刑人告诉我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牧师在他被判死刑以后去看他,他对牧师说:“牧师,我很惭愧,我没有听你的话,才弄到这个样子。”那位牧师没有一点责备他,反而说:“是我才该惭愧,是我做得不够好,才使你没有接受福音!”
  • 我认为我们不该过分地自己吓自己,我们也该听听电脑专家的说法,他们会告诉我们,大多数重要的电脑都是非常安全的。
  • 我们对于已经到了末期的病人,应该有一种特别的看法,我们无须再给他们做各种试验,各种治疗,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乃是要尽量设法减少病人的痛苦,给病人爱与关怀,使病人在有尊严的情况之下离开人世。
  • 我建议我们天主教会至少应该多多地使我们教友关怀全世界,祈祷的时候也不能只提到“国泰民安”为止,我们应该替全世界祈祷。
  • 我们看到这么多穷人争相掏出腰包来买彩券,已经感到十分不安,再看到一些聪明人在电视上公开骗人,更是难过到极点。
  •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其自己的秉性、特性及独有的生命特点。有安静的就有活泼爱搞笑的;有随和的就有一丝不苟的。不同的性格组成了不同的生命特质。
  • “苦茶渣”是苦茶籽榨过油后的残渣,是植物性的天然产品。茶籽油可做为食用油,而苦茶渣它更可废物利用,做为天然的清洁剂呢! 用以取代化学合成的产品,一来易冲洗、可节水,二来无残留、可安心。
  • 日本造纸厂的一名工人在整理回收的一次性筷子。
  • 近期在装修行业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便是"绿色装修",这反映出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对安全、健康、环保装修的向往。然而装修是否真的能做到"绿色"呢?"绿色装修"如何实现呢?
  • 厚厚的留言簿上写满了观众的观后感,他们用的是汉语、蒙古语、英语、日语等不同文字,发出的却是一个共同的声音:珍惜并留住内蒙古大草原这片绿色,保护北 方生态屏障。3月底,一个名为“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的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如何让污染远离美丽的大草原? 这是展览留给人们的思索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