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壶之志
五月回宿雾,为的其实不是海,而是转机去Butuan,参加英文老师Janine的婚礼。她和Jay一样是我一对一课程的老师,负责口说。但那一日日的七十分钟里,与其说在学英文,不如说在交换错过彼此的那些年。脑海不断跳出: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我上辈子是怎么修,修得一个跨海的缘分,情同姊妹?
十月底,Janine与先生来台,热情招待自不在话下。惦记她爱茶,最后一天特意带他们去猫空,看山喝山。其中有一条通往壶穴的步道,我们运气好,一连看见了许多平时没注意过的小东西:绿瓢蜡蝉、簇生鬼伞以及羽化失败的青带凤蝶。
我对那青带凤蝶特别感兴趣,拍下的照片许多友人见了都以为他还活着,到最后明明在现场的是我,一时之间竟不肯定自己是否打扰了一场蜕变。但那青带凤蝶其实是死的,或许刚逝世没有多久,所以身上仍带着色彩。
几次与生命擦身而过,我深刻体会万物活着的时候虽看不出发着光,可一旦失去呼吸,就是蒙上了一层灰。这当然有它的科学因素,然而我对那样顿失光采的一刻既着迷又恐惧。它既展现了生命的神奇,也展现了生命的无情,不管怎么努力,那一刻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初初踏进死亡之门的青带凤蝶,揭示了一个神秘时刻:羽化的瞬间——羽化失败的瞬间。说瞬间,不太准确,我曾陪一只蝉一起走过,那漫长且难熬,我几乎能感受他的焦躁——这是他的第一次,原来要这么久,他却没有任何准备,蝉生充斥万一。
青带凤蝶便是经历了万一的版本,世上存在着羽化失败的人,尽管网路上转分享的往往是成功者的缩时摄影。他为什么失败我不得而知,但被纳入了吐息之间,世界一直在发生、而过去无从介入的时刻。观看也是一种介入,不足十年去修得一场同船渡,可有三五年修得一眼一瞬间。
我想,这是何以自己对“小东西”无法抑制地充满好奇。曾经想过,若得七天、十天假期,比起去看很多很大的生物,我也能满足定定在一处岸潜,专心用一支、两支气瓶的时间,只对一处的鱼群观察、发呆。我总觉得,那才是鱼的常民生活,就像有人旅行一定要上当地菜市场,认为这才探进了异国真实面。
这样的机会暂时还没有,不过幸运地陆陆续续在潜水过程里有一些相似的喜悦。第一次是在马来西亚的Mantanani岛,下潜时几只䲟鱼跑来,绕着我们打转。那天我光看他们就圆满了,一直拍照一直录影,对他们的泳姿赞叹不已。
每一种鱼都有一种迷惑人心的泳技,注视超过三十秒灵魂就会被带跑。我对䲟鱼充满好感,除了他们常常和我心爱的海龟一起出现,和绝妙大鱼鲨鱼一块露脸,也因为我的人生中有两段䲟鱼时光:大学休学转学考的一年和辞了第一份工作、改做自由业的两年。
那时生活靠的是少少的积蓄,努力用各种管道赚取最低收入,并摆出坚强但需要同情的面孔,接受家人与S的接济。S笑我是䲟鱼,跟着他这条大鱼吃饭。可我不像䲟鱼安于大鱼剩食,我的食量在惊人、普通惊人之间游走。
在Mantanani首次邂逅没有寄主的䲟鱼,特别的际遇领我回去找他们的资料来读。一读,才晓得自己真是一尾䲟鱼,因为他们是生物课讲到“片利共生”时最爱举的例子:两物种间,其中一种生物因这个关系而获得利益,但是另一方在这个关系中没有获得任何益处。
何止没有,网路上还有很多他们的负评,说虽然过去人们对䲟鱼的印象,是捡大鱼吃剩的食物为食,但有不少䲟鱼仗着自己又小又敏捷,会咻咻咻地抢夺大鱼食物,待大鱼气起来便吸附其身,谁都拿他没辙。而且,他们也不是皆乐意回馈大鱼、帮忙吃体外寄生虫的。有些䲟鱼不但不吃,还抢食抢得厉害,让寄主瘦成皮包骨……
家人与S很“幸运”,我纵然是尾䲟鱼,可不怎么自我中心。
第二次喜悦来自绿岛,观赏一群条纹豆娘鱼。这种走踏潮间带就能看见的鱼,一般不会有人专程去看,但当时我们正在执行潜水最后阶段的安全停留,无事可做,又碰巧位在浮潜者偏爱的喂鱼区,许多鱼都凑了上来,条纹豆娘鱼尤其多。
这下,我真把这种很常见的鱼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由于习惯人类喂食,他们并不急着从我身边游开,甚至,他们经过面前还刻意放慢,强化出场地给了一个slow motion——也可能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看,而刚好他们又慢了一咪咪,于是产生这般幻想。
鱼体配色加上绿岛夸张的能见度,每一只条纹豆娘鱼的鳞片都“栩栩如生”了起来。必须如此不当比喻,因为那一瓣瓣的鳞片完全没有过去其它海域的朦胧美,断然在美肌软体中弃“柔肤”选“锐化”。一瓣瓣,这只偏好黄鳞多一些,那只鳞上有伤有故事。我在三分钟里,拍到了“鱼相”,鱼鳞之相,以及鱼脸之相。
介入,与一群条纹豆娘鱼同船渡,这愉快,我不认为不足为外人道。
走过䲟鱼时光,习得所有擦肩都要因缘俱足,现在喜欢坦率地告诉别人:
“抱歉,我这人没有鸿鹄之志,只有藤壶之志。”
藤壶,幼虫自由生活,而后于一处定居,常见于礁岩、船底,有的还会赖在鲸身上;看起来再平凡不过,但能适应潮间带冲击的生活,也能跟命运之鲸去冒险。◇
——节录自《潜水时不要讲话》/ 麦田出版公司
(〈文苑〉)
责任编辑:李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