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李筱峰教授:〈游锡堃吟唐诗〉,及前行政院长游锡堃〈台湾主体 汉文化〉一文,身为濒稀传统诗学会会员,感触良深。
游前院长在美国华府侨宴中,以“母语”吟诵唐诗〈将进酒〉,引发讨论,李筱峰教授亦言受其曾任南瀛诗社社长、中华民国诗联学会理事的先祖父 李步云先生影响, 也喜欢用“天籁调”吟唐诗。台湾自沈斯庵创立东吟社,至今三百卅二年。清代台湾诗与对联成为交际应酬,互为赠答,在民间也广泛应用;日治时期,奖掖诗风,多次举办“全岛联吟”,诗与对联也成为一种民间与统治者,互动关系的润滑剂,以当时桃园有廿二个诗社中,“南雅吟社”、“崁津诗会”即为日人所创。台湾在日治时期也成就了汉诗辉煌国度。
一九四九年,很多有名中国传统诗人来台,都惊讶台湾的诗教如此昌盛,不禁赞叹:“美台诗之盛,猗欤休哉!”即如台湾文学之父赖和,客籍文学家钟肇政等,其传统诗亦不遑多让。今年总统府的春联:“自自冉冉,欢喜新春”,引用赖和的诗句,引起“自自由由”,还是“自自冉冉”的争论,“自自冉冉”四字连四仄,精研传统诗的赖和不可能犯此误。
观今诸多报章、杂志,甚至春联、寺庙对联,触目所及,率多打油诗、游戏联,平仄不分,对仗阙如,庄重不足,诗趣全无。而中国在文革时期“破四旧”后,又使用“普通话”,弃《平水韵》,改用《中华新韵》,其水准与原汁原味的台湾的传统诗社,传承汉语中古音韵之美,相差岂以千里计。余味隽永的诗,吟唱起来是余韵绕梁,发人深省。所以游前院长言:“这是台湾独特的汉文化底蕴,如今仍蕴藏于民间,文雅而温厚,是现在的日本、中国望尘莫及的。”
游前院长言日治时期:“全台诗社兴盛时达二百多”,但据台大黄美娥教授研究,有三百七十个以上传统诗社,如今不到五十个,社员七十岁以上者占七成以上,还有许多仅存社长一人的诗社在苦撑着,真正会写传统诗的不超过二百人,全国各县市文学奖项中,传统诗往往缺席,各县市社大传统诗也很难成班,传统诗抑、扬、顿、挫中古音韵之美,已濒临绝响。最后以游前院长言为结论:“我们看待祖先既已传承保留在台湾土地上的文化,都应当珍视、发扬。”@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