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百年真相之中共】

林辉:中共何曾备战与粉碎侵华日军计划?

人气 1007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01月30日讯】在中共的宣传中,蒋介石和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唯有中共是“全力抗日”。这完全经不起推敲,以当时中共“小米加步枪”的可怜配备就想与装备、实力远超自己的日军对抗,完全是天方夜谭。就连各方面装备胜过中共军队的国军,与日军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的。

蒋介石秘密备战

事实上,与中共只知唱高调相反,早已意识到与日本必将有一战的蒋介石,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东北后,就开始了秘密备战。

据蒋介石的养子蒋纬国在回忆录中透露,父亲在台湾曾亲口告诉他当年建军备战的情况。当时,国民政府与德国秘密签订了一个协议,即用中国的矿产、农作物,包括棉花、桐油、钨矿、锑矿等,换取德国最新制造的武器。

蒋介石的构想是在1939年前,完成以德国最新装备并在德国顾问帮助下改编80个师的目标。他先命桂永清将军组建一个教导队,其下成立两个师。然后,邀请德国军事顾问,前来培训军官、编练军队。以两个师为基础,渐次扩至4个师,同时完成建立各兵科学校以及各勤务学校,直至陆军大学。再由4个师逐渐完成40个师的改编,之后再扩增为80个师,以及与之配套的海、空军和勤务支援部队等。(另有资料称:蒋介石要建的是60个师)

为此,蒋介石不仅从德国购买了一万金马克的武器装备和兵工设备,而且邀请了不少德国军事顾问,帮助国民党建立各种军官学校以及陆军大学。因此,当时的德国顾问一部分在军队,一部分在学校。前来中国的德国军事顾问中比较有名的有塞克特和法根豪森。据说当时德国顾问多得连军乐学校都有,国军的行军乐、阅兵曲都是德国人教授的。

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即在80个师组建完成后,在1939年反攻东北,收复失地,并提出归还台湾的要求。然后,再收复北疆。显而易见,蒋介石很早就有了收复国土的全面性计划。

除了装备、训练军队外,至抗战全面爆发前,蒋介石已将全国战场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正面,包括山东区、河南区与徐海区。二是晋绥侧面阵地,包括山西区、绥远区。三是东正面,包括江苏区、浙江区。四是南海区,包括福建区、广东区。五是警备区,包括陕甘宁青区,湘鄂赣皖区、广西区、滇黔区和川康区。国军还在这些地方修筑大量工事和阵地。

此外,为了保障持久抗战,蒋介石还亲往西南地区,与西南地方军阀建立关系,使之同意在这些地方建立抗日根据地。

西安军事叛变打乱计划

然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军事叛变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虽然中共迫于苏联的压力,促使张、杨放了蒋介石,但它不仅使中华民国政府“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个月,)可竟全功者,几乎毁于一旦”,并造成西北建设损失严重,而且使中共再次得到喘息机会,并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获得了合法存在和扩张的权利和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西安军事叛变后所表现出来的全国团结一致的气氛,特别是蒋介石能够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人格和威望,使日本在其发生后仅半年就提前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而此时,国民党刚刚装备完40个师的兵力,若干工事还没有完成。

粉碎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当时,日军凭借着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及远超出中国军队的装备,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对此,欧美国家也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认为国民政府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抗战很快会失败。

侵华日军的盘算和欧美国家的态度似乎并无道理。因为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军力上,日本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时日本国内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而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之为战争服务。

此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北后,日本大规模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这也为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日本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1931年至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欧美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 年,日本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并跃升为工业强国。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反观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国民政府是刚刚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却又面临着中共武装乱国,以及日本的蠢蠢欲动,此外还背负着晚清至北洋政府等历届前政权所留下来的巨额债务。因此虽多方发展经济,并在关税自主、币制改革、整理外债、金融改革、工农业改革、交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如在工业方面,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4%,工业品总产值从1927年的67.01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2.74亿元,增加了83.2%;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千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但因为时日尚短和薄弱的工业基础,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

1937年,中国的军事工厂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火炮,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均不能生产。飞机和舰艇虽然已经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以及原材料必须依赖输入。中国工厂无批量生产的能力,就战争的需要来说,实际上等于不能制造。

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中曾对抗战爆发前的中日军力进行过对比。当时,中国陆军220万,日本448万;中国海军舰艇吨位6万多,最好的舰艇也次于日本的重巡洋舰,日本海军为190万吨,包括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实力仅次于英美;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仅有305架,但因缺乏零件等原因,实际可用的只有223架,日本空军(分属于陆军和海军)则有2700架。

此外,日本陆军的编制充实,特种兵数量大,装备较中国军队精良,而且士兵训练有素,受武士道精神灌输,极其顽强。 而中国军队除中央直属的70个师中的40个配有进口的新式武器、并接受德国顾问团的指导外,其它地方部队装备较差,训练也不那么严格。

资料还显示,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中国调整师的相比,人员是中国的2倍,步骑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日本师团还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多辆,坦克24辆。

显而易见,此时中日军力上的差距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甲午战争,这也就难怪侵华日军称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也就难怪欧美各国不看好中国政府。

然而,现实却粉碎了日军的梦想。1937年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并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而国民政府则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兵力。

国民党的初期战略是:为实现持久抗战,决定先“以空间换时间”,即先抗战的士兵,要尽可能地拖延,能守一天就多守一天,能守一个小时就多守一个小时,好让后面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于是,英勇的国民党军人在装备低劣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抵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这场被称为“淞沪大战”的会战中,国民党一些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以阵亡18万、杀死日军4万的代价将日军拖在上海三个月不能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这宝贵的三个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厂、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为实现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同时,这场会战也使国际社会改变了原有的看法。

是什么使装备、训练都不如日军的中国军人让日军狂躁?让世人刮目相看?参加此役的国民党胡宗南部第八师师长陶峙岳说道:“我们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官兵,思想上只有国家民族,个人安危均已置之度外……后来有人问我,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怎么能坚守21个日夜?我说,就是两个字‘死守’。”这样的精神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其后,国民政府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展开了与日军的持久抗战,直至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而在中共的党史中,可曾见过针对日军侵华的备战计划、工事和阵地吗?!#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破坏抗日之分析 (三)
学者揭中共“狼牙山五壮士”造假故事
许剑虹:读《毛泽东勾结日军的真相》有感
金剑平:中共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来发动内战(完整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