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参与雨伞运动感言:没有墙的家

人气 15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10月28日讯】10月28日,BBC中文网发表特稿,汇集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一些学生的“占中”感言。

没有墙的家 — 李淑君

一群“新移民”迁进了旺角弥敦道,把这段繁忙的道路当作自己的家,每晚静静地坐在弥敦道的马路上,等待黑暗后的晨曦。

为了表达警方对抗议者发射催泪弹的愤慲和展示争取公民提名的决心,这群来自港、九、新界各地的市民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个没有墙的家。

“我把床留守在旺角,代表我的床能替我发声。”

杨先生是第一个想到把床带到旺角马路中心的“居民”。他说,带床作晚上休息之用并非一时“贪玩”,而是要宣示留守的决心,在弥敦道的马路上长期生活。

起初,杨先生难以适应没有墙的“新居”,但日子久了,渐渐地发现这“新居”独特之处。没有了墙,却交了许多了睡在附近帐幕,陪伴多个无眠的晚上的朋友,彼此加油和互相鼓励。

“由于没有四面墙围住,第一日我觉得不舒服,但是没有了墙,看到这个世界其实很大,人与人之间不需太多隔膜。”

纵使的没有墙和锁,但是杨先生不担心财物被盗。每次外出归“家”,不但没有遗失物件,反而发现家中多了一些布置,尤其是书。

拈书微笑

“只要有一本我的书,书架上就会有愈来愈多的书。因为很多人知道我喜欢看书,便会带一些书过来,让其他人一起阅读。”

没有了墙的隔阂,尽管一个素昧生平的过路人,只要看到了杨先生的书架和上面的书,就能以文会友,甚至留下一本书,彼此拈书微笑。

没有墙的家用关心和信任做支柱,敞开了人与人之间冰冷的隔膜。

低头族的无言坚持 — 冯楚翘

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可不可以在香港的历史课本上真正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甚至没有人可以预测得到,这场运动到最后会如何结束。

然而,这场运动让一向被讥讽为低头族的年轻人,抬起头来,为扛起了香港的未来和历史的责任。

在这次运动中,有人由激于义愤的示威者,变成无私报道真相的公民记者;也有人从专业记者,变成了参与集会人士。

每天沉迷上网、打机,不问世事,冷漠自私的香港年轻人,在这场运动中,偏偏在警方发射87 枚催泪弹,喷射胡椒喷雾和用警棍驱打和平示威人士,这个最艰难的时候,竟然抬起头来,重拾久违了的“豪情”,走上街头,支持被催泪弹和胡椒喷雾“封口”的示威者。

“我们都知道,争取真正的民主是一场漫长的硬仗,绝非几天之内可以得到结果的容易事,但就算有多累,我们还是会继续撑下去。”

坚守金钟

虽然占领行动从港岛的金钟扩展到铜锣湾和九龙半岛的旺角、尖沙咀,但大家对占“钟”有一份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意结,决意要坚守金钟这几条街道。

因为它是这场运动的最初召集地?因为它是通往政府总部、立法会和特首办公室的兵家必争之路?还是因为金钟是警察在这里向示威者施放胡椒喷雾,发射催泪弹和挥动警棍驱赶民众的地方?

久违了的旺角 — 黄浩晋

旺角这个占领点在许多市民眼中是危险、混乱的,因为他们从媒体看到和听到黑帮分子生事,占中支持者被殴打的流血场面。亲身走访过后,我觉得旺角很和平,而且充满住久违了的香港特色。

被占领前的旺角,拉着行李箱带水货的大陆游客和匆忙工作的港人,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处身其中,稍不留神就会被行李箱辗脚,被大包小包的购物袋撞到,人们时有争执。

现在,旺角占领区内人人守望相助,自发地分发物资,管理现场秩序,照顾身体不适的市民。他们互相交流,尊重和珍惜在站台发言的机会,纵使偶有“挑机”事件,集会人士亦能冷静地处理,让不同意见的双方轮流表达意见;即使遇到无理的示威者,人们则以唱生日歌的方式将他“欢送”。在这片暂借的公共空间,不再是互相争利和吵骂的地方。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次群众运动,我走访占领区,并与看守物资站的志愿人士交谈。经过了一天的烈日煎晒和劳动,大家都感到疲惫和饥饿。这是,附近一家小餐馆的伙计送来了十多个免费饭盒,慰劳示威者,但留守区内却有几十人,就算只分给物资站的工作人员也是不够。怎料有人高呼“俾(让)记者食先”,我顿时愣住了。

我只是个新闻系的学生,还不是记者,而且和他们只是相识了不够60分钟,但他们也愿意让出便当,我感恩地默默接过。这不仅是一顿最美味的晚餐,而且是一顿最温暖的晚餐,弥漫着香港原有的“人情味”。现在的旺角,港人不再“各家自扫门前雪”,我看到久违了的香港精神。

八十七枚催泪弹的威力 — 杨皓岚

这个名为香港的小城市内住着各式各样的人,一直忙碌地活着,他们似乎有一个共性-冷漠和怕事。直到警方用八十七枚催泪弹把沉默的大众唤醒,我们才发现,这些“大部分人”一同站出来时,竟然改变了整个社会景观。

警方发射催泪弹后,支持学生运动的香港人不顾自身安全,跑到汽车干道,手牵手用身体切断行车线,慢慢在马路上建立起占领区。

起初,占领区内站满抗争的人,慢慢从临时搭建的凌乱物资站和医疗帐篷,开始有澡堂、自修室和图书馆等各式各样的设施,以作长期留守。

在留守区里,有人决心辞掉工作,卖掉汽车,把家中木床搬到马路上;有日本艺术家远道而来,言语不通,用木刻板画记下街道上为民主抗争的脸;有人从内地到香港的新移民,说着不标凖的广东话,与港人一同抗争;有承受家庭压力,但仍选择抗争的少年;有警察友善地给学生打气;有曾参与过茉莉花革命的埃及人;也有守护耶稣祭坛的东方亚述教徒。

这并不是你我每天都可看到的情景,这不是一般的游行示威,这是我们见证着互不相干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冷漠、怕事的人们变得热血沸腾;疏离的人们变得不分你我。这是八十七枚催泪弹激发的凝聚力。

小小黄丝一点也不渺少 — 汪伊婷

“占中”已持续多个星期,经过87枚催泪弹的洗礼、日晒雨淋,香港人争取真普选的决心从未熄灭。长时间的抗争,带来疲累的身躯,但抗争的心仍然伴随着黄丝带,强烈地跳动。

来到“占中”发源地-金钟,只见各人毫不介怀地坐在马路上。有的已把沥青做的马路当作床铺,以天为被;有的在放学、放工后立即赶来,把这儿当作是自己的家。

罗同学由运动的第一天,已经来到金钟,断断续续地留守近两星期。吃过了胡椒喷雾、受过了催泪弹。

经过这些洗礼,累吗?“累。”成功的机会大吗?“希望不大。”

但他仍然坚守,只因一个目的,向政府表达意见,争取真普选,争取公民提名,拒绝“袋住先”。纵然希望极微,但他相信,这场抗争是必须的。透过这方法,政府才会真正面对、聆听民意。他认为,现在退下来,将会前路无望;现在是退无可退,唯有坚持才能成功,靠每个人自己渺小的力量,来抵挡政府这道高墙。

面对这道高墙,小市民,只有一条象征民主普选的小小黄丝带。这条黄丝带给他们信念,他们相信这条黄丝带能带领他们走向光明,能为他们开拓新的道路。

我不是高材生 但我关心香港 — 李珈雯

占中运动遍地开花,金钟和旺角都出现占领留守区,人们的目标一致,就是争取民主。

香港不过是弹丸之地,但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灵。金钟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出入的都是上班一族。在金钟,你不难发现有上班族专程来占领区吃午饭,以示支持年轻人。下午,又有穿校服的学生放学后到来做义工,为留守人士派水和食物。“有冇人要扔垃圾?”、“唔该晒!”

这里人人有礼、互相尊重,围圈论政,分享感受和细心聆听。

旺角街头的占领区却弥漫着市井的江湖义气。其中一个物资站是由一班可能被外界认为是坏孩子的“废青”负责。他们衣着随便,裸露纹身、粗口横飞,但认真了解他们后,发觉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比任何一个“政棍”更希望争取公义。

他们轮更看守物资站,无工作的负责早更,仍要上学的便在放学后过来接夜更,总之希望为香港民主出一分力。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是高材生,但香港需要我们,我们就站出来了。”

在访谈时,远处的小讲台疑似发生争执,他们二话不说,立刻跑过去维持秩序,可幸只是虚惊一场。问他们为何这么紧张,原来他们的其中一名成员阿彦曾被疑似黑帮捣乱分子殴打,被送到医院疗伤。

他们不希望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所以即便是零星的口角之争,都会触动他们的神经,誓要阻止流血冲突。阿彦说:“那班黑社会打我,我没有还手,因为香港人的质素是很高的,我们是来维持秩序,不是来打架的。”

特首梁振英说,占领运动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但现实所见,香港两大占领区都成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乌托邦。

原标题:特稿:香港珠海学院新闻系学生“占中”感言

责任编辑:李金本

相关新闻
雨伞运动现温情 公民广场变身亲子教室
香港亲北京建制派议员要求梁振英下台
山东女子赴港声援“雨伞运动”
回应被中共封杀 周润发:那就少赚点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