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历史的长卷,众多的人物穿梭其中,为我们树立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典范,尤其是忠、奸的对比总是如此的鲜明与活跃,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为人处事的根本道理。
“义”薄云天的关羽
在《三国演义》一书里,充分的展现了人们因为身处乱世的无奈︰有人借乱世逞一己私欲而争霸天下;有人为百姓福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人为谋求百姓福祉而无私的奉献着;有人却只是汲汲营营的谋求着私利。
关羽的忠义更是传颂至今,其中他为了保护其主公(刘备)家眷,不得已而以三事相约降曹,在归曹营的途中,曹操故意制造机会让他和结义的兄长(刘备)之妻共处一室,意图扰乱其君臣之礼使其失节,关羽于是秉烛站立在屋外,彻夜不眠的守护着刘备的家眷毫无倦色,不但是尽忠更是守礼守节。
到了曹营后,曹操又故意只拨一府给关羽居住。关羽就将一宅分为两院,内门让给刘备的二位夫人居住,更拨老军十人把守,自己却甘愿屈居于外宅。
曹操见关羽如此守节更加敬佩,愈加以重金和美女引诱,期望他可以早日归顺为己所用,关羽不但不为所惑还把一切赏赐交给二位夫人使用,美女也全数送给二位夫人做为侍婢。
每隔三日就在内门外躬身施礼,向二位夫人问候请安,谨守君臣之礼、兄弟之义。等到一得知兄长下落更是过五关斩六将,誓死护卫二位夫人到安全的地方和兄长会合。曹操感佩于关羽的忠贞节义遂不忍杀害,终肯放行。
反观书中许多人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有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杀害的;也有好 女色而强夺人妻致使君臣反目相逼的;更不乏卖主求荣、兔死狗烹的……《三国演义》在此烘托出了关羽的忠义气节。
天理循环报不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敬天信神的民族,历代的典籍、史册以至于民间著作,多有这方面的描述和记载;《三国演义》里面也描绘了诸多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故事。举例如下:
曹操为逃避董卓的追杀而投奔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伯奢因家中无酒款待而外出买酒,但是曹操怀疑他要出卖自己,好去报官讨赏,因而错杀伯奢一家八口,当发现自己错怪他人时,急忙要逃走,却正遇到伯奢买了酒回来,此时曹操不但无悔悟羞惭之心,干脆连伯奢也一起杀害了,还自以为暗夜神鬼无查。
后来曹操有了一股稳定的势力,便想接父亲来同住,于是写信派人去接父亲前来,却在半途遇上贼寇劫财,全家四十几人全部死于非命,作者于是认为这是天理循环报应不差的结果。
东吴的孙权原本和刘备有着共同抵抗曹操的盟约,却用吕蒙的奸计害死了关羽,之后还洋洋得意,正当孙权要好好褒奖吕蒙时,吕蒙突然被关羽附身对其破口大骂,孙权惊骇万分赶紧率领众将士对关羽下拜,才平息关羽冤死的怒气。关羽离去后,吕蒙就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孙权怕得罪刘备,就把关羽的人头用木匣装盛着送给曹操做贺礼(曹操虽曾感动于关羽的忠肝义胆而不忍心杀害,却在后来和关羽领兵对峙时大败,情况危急之际曹操接受了司马懿、蒋济的建议,派人前往东吴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关羽于是被吕蒙用计害死,这才解除了曹操的襄阳、樊城之围)。
曹操打开木匣见着后非常得意,却见关羽张开口转动眼睛,胡须头发都张开来了,曹操惊吓过度便昏了过去,众官员们急救良久才苏醒过来。曹操醒后就把关羽用王侯之礼厚葬,并追封为荆王。
从此以后,曹操每晚合上眼睛就看见关羽,心里非常惊惧害怕,身体也就愈来愈不好了。另一方面,关羽被害死之后,魂魄忿忿不平,经常在夜半三更时呼喊:“还我头来!”后来在玉泉山遇到一位得道的老僧普静为其说法:“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关羽这时才恍然大悟、皈依而去。之后往往在玉泉山附近显圣护民。
废曹芳魏家果报,再受禅依样画葫芦:曹操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位高权重,却又害怕天子不服,和对自己不满的大臣串通谋反,危及自己的权势,因此更加严格的监督汉皇帝的一举一动,前后杀害了怀孕五个月的董贵妃和伏皇后以及伏后所生的二位皇子,更将诸多大臣灭族杀害。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进一步弑君篡位,改国号为魏。然而皇位传到第三代曹芳时却面临了和汉皇帝一样的窘境:一切政权皆归司马氏、皇后被杀、大臣司马师废帝曹芳为齐王另立新君曹髦,曹芳只能泣拜太后,乘王车大哭而去。
作者引诗:“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魏帝传至第五代曹奂时,大臣司马炎仿照曹丕篡汉模式逼迫魏帝禅位,国号大晋,魏国自此灭亡,一共只传了五帝。作者引诗:“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人们即使是在暗室里的作为也都逃不过神目的窥探。这也是古人所以谆谆教诲后世要处处积德行善的原因。
不敬神佛、迫害修道人,不得善终
孙策迫害修道人于吉而遭报应:由于战乱连年、天候长期干旱,百姓们饥穷多病,于吉经常以道术帮人治病却不收取费用,因而普受官民们敬重,孙策却把他当做迷惑众人的妖士而欲宰杀,众臣民虽然极力劝阻,孙策还是下令诛杀。
于吉自知天命将尽难逃一死,临死前为救万民之苦,仍然沐浴更衣登坛求雨,果然求得三尺甘霖从天而降,随后又大喝一声收住云雨。纵使于吉如此大显神迹,孙策仍然不悟,见官民悉数俯地拜谢于吉,竟勃然大怒,不但将其斩首还把他的尸体暴露于市集,当他是个罪人。
然而于吉终究是个修道的仙人,一夜之间尸首就不翼而飞、遍寻不着了。从此,孙策经常在白天、黑夜见到于吉,每次见到于吉都不悔悟,甚至要再次砍杀于吉,由于于吉已经应劫而死,身体不必再受这个空间的束缚,因而可以来去自如,孙策根本杀不着他。
孙策的母亲得知这个情况,知道是报应来了,要孙策前往道观忏悔,孙策只得遵照母亲的命令前往道观焚香忏悔,心里却是百般的不情愿,所以只是形式上做做样子、焚焚香,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走出道观又看见于吉怒目瞪视着自己,愈加愤怒,于是拔佩剑望于吉掷去,一人中剑而倒,原来是奉命动手杀害于吉的士兵,剑入脑袋七窍流血而死了。
即使是这样,孙策还是不肯悔悟,反而叫人把道观拆除,武士们刚要拆除屋瓦时,看见于吉站在道观上使用飞瓦袭击地面,所以不敢拆除。孙策见此情景更加愤怒,就命令士兵把道观里的道士全赶出来,然后放火烧了道观,结果又看见于吉站立在火焰中。
孙策不但烧不死已经成仙了的于吉,反而把自己气得形容憔悴、旧疾复发、金疮迸裂而死,死时才二十六岁。
这里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讯息:人们一旦对修炼的人犯罪要赶紧悔改,否则终将遭受恶报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