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Model 三:产品差异优势
我常感叹台湾是国际大厂的代工殖民地,许多企业为了接代工订单,都只能流于低价抢单的商业循环,获利成长有限。
而看完前面成本优势叙述的读者,可能会想,“按照你的说法,除了鸿海等超级大公司外,台股里不就没几档可以投资的好标的了吗?”
投资人也不必悲观过头,虽然代工的利润低,但只要产品有差异化,就能为竞争力加分。
例如偏成熟产业的网通业,厂商多,而且都集中在硬体设备的制造上,即使业者生产的产品都不错,但也因为大家都好,反倒突显不出投资价值。
这时,若产品或服务和其他业者相较,有独特性存在(如产品加值力及领先速度),就很容易成为市场赢家。
所以我去call这类的公司时,访谈的重点在于:“你们公司的产品和其他同业的差别在哪?有没有其他人做不出来的部分?”
就像做ODM(委托设计与制造或原始设计制造)的中磊(5388),会因应客户的硬体需求,透过软体在产品上,做出客制化的设定,为产出的产品大幅加分。
在产品硬体上,大家的技术差异不大,但做到软体的差异则有加分,因而为中磊建构起一道不易跨越的进入障碍,使它的竞争力大为提升。
这也是中磊与规模较大的某家竞争厂商,投资价值及个股股价自2011年第2季起便产生黄金交叉的原因。
此外,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另一项重点,则是企业推出领先同业新产品的速度与能力。而中磊在台湾市场推出微型基地台,亦领先同业1季到半年的时间。
虽然不能像Apple一样,透过产品的特殊性和领先市场1年以上的时间,赚翻全球,但可别小看1季到半年的“这点”时间,就从事代工的电子业来说,这样的领先速度已足够将对手远抛在后。
Business Model 四:技术与专利优势
为国际大厂代工的台湾电子业,最大的弱势是缺乏相关的高阶及核心技术,只能以高价向国际大厂买技术授权来进行制造,再透过压低成本与规模经济而生产获利,这也是DRAM产业如今会这般惨不忍睹的主因之一。
从股市投资的角度来看,靠技术领先而有营运优势的公司,在短期无法有后进业者追上它时,获利成长的概率较大。领先幅度愈大,获利性就会愈高。
就像台积电(2330)能受到国内外法人的青睐,就是因为它的晶圆代工技术是领先国际的,在制程领先下,国际大厂都会拿着订单来排队。
而另一种领先国际技术的方式,不在于技术的绝对领先,而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就像在电子束检测设备上领先国际的汉微科(3658),找到其他国际大厂(如美商科磊)在技术上虽可做到、但未涉足的领域,并钻研出成果,让业者直接“让贤”。
虽然台湾电子业能单靠领先国际技术,而形成经营优势的领域及企业不多,但亦有结合技术及其他优势,而让市场法人偏爱的企业。
像是光学镜头制造商大立光(3008),在台湾市场里,属于技术优势经营的企业;但由于技术上仍落后于日本同业,因此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便是利用“技术+成本优势”进攻。
在技术能力上,并入低成本、管理良好及汇率等混合优势,取得赢过日本同业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技术优势之外,专利优势也是国外常见,但台股中付之阙如的企业经营模式。过去台湾企业并不重视专利优势,只懂得靠“做多、做便宜”,以争取订单及创造营收。
不过,在中国大陆和东盟制造业兴起后,企业要杀出血路,就得靠专利。只要产品受到专利保护,就可以站在相对较高的产业位置。
因此,若有上市柜企业懂得利用专利优势,就值得特别关注。例如联发科、凌耀(3582)、谱瑞(4966)等公司,技术竞争优势就领先台湾同业。
企业每多一项专利,就等于多一道护城河,增加了抵御外敌的能力,倘若它所处的市场亦是偏向寡占型态,就是我心目中具有专利优势的好公司。另外,认证的进入障碍、认证时间与客户关系,也是我认为可以留意的优势。@(待续)
摘编自 《操盘手的万无一失投资术》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