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摸索,多涉猎,就会渐渐发觉自己的专长。
新鲜人有八项能力很重要:“专业知识与技术”、“国际观与外语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团队合作”、“稳定度及抗压性”与“强烈学习意愿”。
有人主张软体工程的系统开发要先详细的做系统分析,再依照规格发展程式。也有人主张,应该先发展程式雏型,再逐步修正成最终的系统。
前者强调详尽的需求分析,但是人们通常要等系统开发完成后,才会发现自己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所以雏型法就强调,干脆快速开发系统雏型,借此来确定使用者的需求。
那么,快乐工程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哪一种呢?有一天,儿子突然问我:“你觉得我长大能做什么职业?”我对他说:“做什么都可以,只要快乐就好”。
后来,他跟我说,他喜欢打球,想做运动员。女儿在旁边也抢着说她长大想当歌星。
我清了清喉咙,告诉他们,运动员到了三十岁体力会变差,歌星唱到三十岁,也会开始变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王建民与蔡依林,那三十岁以后你们要做什么呢?
我这么担忧,是因为很怕将来要“养老防儿”。
接着分析给他们听,哥哥数学好,将来可以做工程师或建筑师,妹妹语言好,将来说不定可以读国际企业。
但是从他们的表情看来,并不喜欢我给他们的分析。
孩子渐渐长大,当父亲的我开始对他们有期待,而这个期待,受限于我的背景,孩子不一定喜欢,父母自以为是的帮孩子着想,结果是带来双方的压力。
家长与企业主总是喜欢做规划定规格,然后希望人生能够照着自己的规划走。
柯林斯(Collins)在“从 A到A+”的研究中发现,A+公司有一个特质就是“先找对人,再决定要做什么事。”
换句话说,不是由企业领导人决定巴士往哪里开,而是先找对人,再由这群人决定要把车子开向那个方向。重点在于你有什么样子的人。
天下 Cheers杂志每一年都会评比企业对社会新鲜人的能力要求,新鲜人有八项能力很重要:“专业知识与技术”、“国际观与外语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团队合作”、“稳定度及抗压性”与“学习意愿强”。
看了这则报导后,我也想过,与其帮孩子找职业方向,不如注意孩子在这八项能力的培养。因为有了这八种能力后,在各行各业都会出类拔萃。
但,这也是一个期待,也是一项压力。
企业可以换员工,可是我不能。
我是玩弹珠长大的,这八项能力也不赖,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成长?
小时候我想当军人,大一点想当科学家,直到大学,才清楚自己最想当的是教授。多摸索、涉猎,就会渐渐发觉自己的专长,这也是雏型法的精神。
为什么要剥夺孩子们摸索的乐趣?他们还小,未来会更了解自己的专长,说不定他们真的可以是下一个王建民与蔡依林呢!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提醒自己,做孩子的朋友,与他们一同成长。@
摘编自 《大排长龙更快乐:快乐经济学的50堂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