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火鸡雏鸟的“叽叽”声触发了雌火鸡的自动哺育反应,哪怕它是从充气臭鼬玩具发出的也照样管用;“因为”这个词触发了兰格实验里受试者的自动顺从反应,哪怕兰格根本没有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理由。按下按钮,磁带就哗啦啦地播放了。
兰格做的另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在许多环境下,人类的行为并不按机械化的磁带启动方式展开;但她和其他专家也相信:大多数时候,人类行为真的跟机械播放的磁带没什么两样。
就拿本章开头的例子来说:绿宝石起初总是卖不掉,但当销售人员误将价格抬高了一倍,顾客却一拥而上买了个精光。
为什么人们的行为这么古怪呢?这么说吧,除非你从“一按按键就自动播放”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然还真没法理解这种行为。
消费者大多是生活富裕的渡假客,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亦即“刻板印象”(stereotype)──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
许多研究显示,要是人们不清楚物品的品质,经常会使用这一模式。因此,想买“好”珠宝的渡假客,一看到绿宝石价格上涨了,就觉得它们更贵重,更值得拥有了。
价格本身成了品质的触发特征,绿宝石在渴望品质的买家中销量激增,这完全是由于价格暴涨这一点带来的。
挑起游客愚蠢的购买决定很容易,但要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看法会变得更为宽容。人们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更何况,这条规则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被应验过。
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把这条规则演变成“价格贵等于东西好”(如图1-1所示)。
以往,“贵等于好”的公式都是管用的,因为一般而言,物品价值高,价格也会涨;较高的价格通常代表了较佳的品质。
因此,当消费者发现自己想要品质好的绿宝石首饰,但却对绿宝石懂得不多时,便很自然地用上了价格这个一贯的准绳。
尽管买家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对绿宝石的价格作出反应,实际上是走了条捷径,打赌压胜算。
他们并不是煞费苦心地了解每一点能暗示绿宝石首饰价值的特点,力争稳操胜券;相反的,他们只把宝压在一点上——因为他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这一点是跟物品的品质相关的。
他们下注打赌:光凭价格这一点就能告诉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但这一次,由于销售人员把“1/2”误当成了“2”,他们赌错了。
就长期而言,综合他们过去、未来整整一辈子遇到的所有情境,把赌注压在走捷径上却可能代表着最为理性的方法。
事实上,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在大部分人类活动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很多时候,它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另一些时候,它则是必要的。
你我生活在一个极端复杂的环境中——说不定是地球有史以来变化最为迅速、最错综复杂的环境。为了应付这种环境,我们需要捷径。
哪怕就是短短的一天当中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们也不可能把种种相关的面貌都加以辨识和分析。
我们做不到,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相反,我们必须频繁地利用我们的模式、我们的首选经验,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分类,一碰到这样、那样的触发特征,就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
有时候,人的行为并不适合所处的情境,因为即使是最佳的刻板印象和触发特征,也不可能每次都管用。
我们容忍这样的不完美,实在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没有这些特征,我们只能傻乎乎地立于原地——慢慢分类、鉴别和比较——本该采取行动的时机飞逝而过。
种种迹象显示,将来我们会更依赖这些刻板印象。充斥在我们生活里的刺激会更为复杂、变数更大,我们必然要越来越依赖捷径加以应对、解决一切。
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就认为,这是现代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点,他断言:“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不假思索就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优惠券就是文明带给我们的进步。消费者认为,只要出示优惠券就可以按优惠价买到商品。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会机械化地按照这种认知去做呢?举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验来说明。
该公司邮寄出优惠券之后发现有一处印刷错误,因此收到优惠券的消费者并不能照往常般享受打折待遇,省下一笔钱。可大多数消费者仍跟以前一样,按照昔日的习惯使用它们。
这件事情蕴含的道理一目了然,也极具启发意义。我们希望优惠券能完成双重使命:不只希望它省钱,还希望它帮我们节省思考如何去做的时间和精力。
当今世界,我们需要优惠券的第一个优势是解决荷包吃紧的问题;同时,又需要它的第二个优势,解决更为重要的脑力吃紧问题。@(待续)
摘编自 《影响力:让人乖乖听话的说服术》 久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