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状元之母
杨察的母亲,教子有方,远近闻名。孩子稍有不合礼义的举动,她便严加训斥,甚至打他,绝不纵容宽待。
杨察参加省试,考取了第二名。报喜的人到他家的时候,他的母亲还没有起床。她听到消息后,赶忙起身。看到儿子的行为表现后大怒,训诫说:“考出这样的成绩,真是污辱了杨家的门庭。你却还因此沾沾自喜,难道还不被人厌恶吗?”她好久不跟杨察说话,有意冷落他。
儿子感到了压力,不再得意自足。于是,更加埋头苦读,勤奋不辍。
这一年,杨察参加廷试,果然中了状元,取得了天下第一。
二、官宦子孙,祸害更大
富贵人家的子孙,如果不肖,不过是嗜酒、好色、赌博、放荡等等,这些都属于破家之事。而官宦人家的子孙,如果不肖,其结果,可就不只是破家了,他们的祸害更大,更烈。
官宦们的子孙,如果居住在乡间,就亲近小人,让他们仗势欺人,侵害百姓,为害一方。如果乡人犯法,他们认为是自己的事,名之为“担当”。乡人打官司,他们则伪造父祖的书信,交给当地官员,干涉州县的政务,指曲为直。他们随便的差伕借船,减税免罪,以非法所得,来花天酒地的享受,骄奢淫逸,作恶多端,以至使其父祖陷于非法的境地,而被惩处。
看看远近的官宦人家,三十年前的显贵望族,现在仍然自存的,能剩几家?这都是起因于前面所说的那些。
作为父兄的官宦本人,能够常常防范子弟误入歧途,或者更能常常关注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能有几个?如果发现其子弟巳经越轨犯法,能及时主动惩处,以免继续祸国殃民的,更是寥寥无几。
家门的不幸,往往就出在这里。
三、秦英教子
秦英,是杨相(元丰、廖、浙本作矩。钱、刘、李、《函》本作拒。张、吴、何、王、石本作相)的妻子。杨相死后,她仍然能严格教育孩子们。
大儿子元珍,有一次外出,大醉而归。秦英一天未见到他,便生气的说:“我活着,你就如此没有节制;我死后,你又怎么能带好你的弟弟?”大儿子从此以后,不再喝酒。
二儿子仲珍,有一次,请他的朋友们到家中玩,客人来了以后,秦英注意到:其中没有一个是贤能之人。她热情礼貌的招待了客人,等客人走后,就狠狠的责备了仲珍一顿。她引用孔子的话,教育儿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逢迎谀媚),友善柔(喜好奉承),友便佞(花言巧语),损矣。”她的二儿子从此以后,择良友而交。
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几个儿子,后来都成了一代名士。秦英的教子方法,一直流传了三代。
四、宰相夫人,也须拜礼
宋代,吕微仲担任宰相时,他的兄长吕进伯,从外地回来,他们兄弟二人一起,坐在东府正堂之上说话。这时,吕微仲的夫人,由两名婢女搀扶着,顺着台阶进来,来给吕进伯行礼。吕进伯急忙说:“你是宰相夫人,不要给我行礼了。”
吕微仲连忙让两名婢女离开,于是,夫人独自在烈日下,给吕进伯行了礼,然后退回内室。
吕进伯不愿烦劳宰相夫人给自己行礼,而夫人却依然给他行了礼。这件事传出去,人人都称赞吕微仲的家法严谨周到。
五、“人皆因官富,我独以官贫”
房彦谦担任泾阳县令时,因为家中有旧产业,因此他就把自己的俸钱,全部用于周济亲友,以至于家中屡屡告空,他却仍然恬淡处之。
房彦谦广曾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别人都是因当官而富,唯独我因当官而贫。我没有什么钱财遗留给你们。留给你们的,只有清白二字。”
房彦谦家风清正,教子有方,他的儿方房玄龄,后来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六、子读书,母买书
唐代的交河地方,有一位青年,名字叫王兄昭,从小喜欢读书。
有一次,集市上来了一位卖异书的人,他的母亲想给他买下那部难得的好书。她回家,找出家中所有的钱,也不够那部书的价钱。只得开启她的手饰盒,见到盒中,尚有几枚金钗,她看了看,又想了想,然后叹息道:“我怎么能爱惜这些东西,而让我的孩子读不到好书,长不了见识呢?”
于是,她毅然决然,拿出了金钗,去交换来那些好书。
后来王兄昭,果然有了成就。他写的诗,在当时颇富盛誉。
七、子不礼于伯叔,则不孝于父
人,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然而有的人,却视自己的兄弟如仇人,那么他的孩子也因为父亲的缘故,往往对自己的伯父、叔父不礼貌。这种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同自己一样,是父亲的儿子,而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以后的兄弟。
我和我的兄弟们不和,那我的儿子们,难道就不仿效我吗?儿子们既然对他们的伯父叔父没有礼貌,渐渐地,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对父亲不孝的。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儿子们和睦相处,自己就要先做出榜样,先和自己的兄弟们相处好;如果想要自己的儿子孝敬自己,就要先教育他们礼遇他们的伯父、叔父。
八、非己之物,绝不妄取
赵轨,是隋代的河南洛阳人。少好学。入隋为齐州别驾(官职名),以清廉为州人所敬。后升任寿州总管长史,开渠灌田,发展农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有一年,遇上饥荒,邻家的桑椹,忽然落到了他家院子里,赵轨知道后,连忙派人把桑椹送了过去。
他告诫他的孩子们说:“我并不是在这件小事上故意做作,以求得好名声。实际上,无论是什么东西,不属于自己的,都不可妄取!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九、悖理伤义,是为速祸
福建有个人,名字叫文绍祖,他的儿子和一位姓柴的人家的女儿定亲,已经下了定礼。
忽然,柴女中风,文绍祖就想退婚。他的妻子说:“我们的孩子,他的每一件事,都应该顺应天理,那样,他的寿命自然就会长久。已与柴家人定了亲,再来退婚,也就是悖理伤义,这样做,只会产生速祸。”
文绍祖被妻子说服了。后来他们的儿子,仍然把柴家的女儿娶了回来。
十、任官不可张扬,更勿求人
范镇(1008—1089年),是北宋时的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字景仁。仁宗时任知谏院,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退休。到了哲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封蜀郡公。
范镇的子弟中,有一个人,在赴任新官职的时候,请求他给当朝权贵们,写几封引见信。范镇没有答应,说:“出任官职时,不能去到处张扬,使人人皆知。求人引见,也是受人恩助。那样,你在朝廷中受他人的恩惠多,就没法正身律己,公平办事了。”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