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户晓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岁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加上他家学渊源,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都是当时书法名家,因此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与环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头角。他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齐名被喻为“吴中四才子”。
祝枝山是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格调与气节。当时无锡有一位华太师屡次恳求祝枝山为他题字。然华太师乃哗众取宠之人,祝枝山不愿委曲求全,每每借故推诿。有一回华太师把祝枝山接到太师府,硬要祝枝山为他的儿子的书斋题匾。
祝枝山苦无对策之际,忽然看见太师后园竹林一片,这时他灵机一动,胸有成竹的写下“竹苞堂”三字。华太师连声赞好,祝枝山也满意地离去。原来太师两个儿子均是不学无术之徒,“竹苞堂”中“竹苞”两字拆开正是“个个草包”,祝枝山此举可谓凭借敏捷的才思讽人于无形。
然而才子也有才子的困顿与才子必须面对的人生决择。纵使祝枝山才气横溢,无奈年过半百依然功名无成。五十二岁时与儿子一同进京赴试,儿子登科而自己却名落孙山,三年后再次应试,依然落榜而归。上天给“吴中三家”安排的考验似乎差不多,三人都无缘功名,但文徵明、王宠两人选择寄情山水,祝枝山却沉迷于酒、色、赌的生活。 风流才子吟诗弄月,享乐于酒舞间,虽美其名曰附庸风雅,犹不足取也,更何况无节制地纵情其中,其与颓废放荡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