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和行销人员的美丽新世界(1)

尼古拉斯.瑞德(Nicholas A.C. Read)、史帝芬.毕斯翠兹(Stephen J. Bistritz)

人气 4
标签:

第二章 业务和行销人员的美丽新世界

业务人员除了必须保住有利润可图的客户,还必须努力赢得新客户,他们经常需要接近客户的高阶主管,并与对方建立信任关系。

这群利害关系人经常最先察觉可以利用外在资源(包括商品和服务)来改善自己的营运机会,同时将这种想法从概念发展为预算。

在中小型企业里,这个人或许会继续担任专案负责人或参与评估委员会,但在大型企业里,高阶主管却可能在这个时候觉得已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将选择供应商的任务交给采购人员。

在授权之后,业务员想接近发起专案的高阶主管的可能性就大幅降低,因为任务已交给下属,专案经理已另有其人。

优秀的业务人员知道,等到收到正式的提案邀请书才知道有交易案,就已失去先机。因此,他们通常会带着买方要求的文件去拜会,并要求会见关键决策者,理由当然是这样做更能好好准备解决方案,以满足买方需求。

表面上这个理由听起来还不错,但我们采访过的采购经理表示,根据招标程序规定(尤其是政府机构的专案),如果他们只授与一家供应商会谈权利,而不同时通知其他供应商,他们可能会被指控“私相授受”或“营私舞弊”,这可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问题。

当业务员要求会见其他利害关系人时,他们听到的弦外之音其实是:“我之所以需要多拜访一些人,是为了判断你列出的需求范围是否不利于我的胜出。”或“我需要建立一群基本支持者来对你施加政治压力,否则,我不相信你会以我的出价来买产品或服务。”

因此,听到采购单位人员表示:“所有沟通一律经由本单位,不得径自找上级单位。”你不该觉得奇怪。我们也不该对以下这件事感到意外:在接到邀请函时,买方早已完成大部分的采购程序,早已利用网路搜寻过供应商名单,从中选择数家,然后进行比较。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曼在《了解全球化》中就预示网路会带来所谓的“资讯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他在书中引述《今日美国报》(USA Today)科技专栏作家凯文 ‧曼尼( Kevin Maney)的话:

网路是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它呼应了平面媒体的许多特色,但大降其创建、发送和存储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可亲近性。因此,打破了资讯垄断。

“资讯垄断”正是业务人员过去 200年一直用来影响买卖双方关系的利器。直到最近 10年,网路成为客户与业务人员对决的武器,从此不用再仰赖业务员所提供的信息,特别是高阶主管这个层级。

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 1990年代后期,行销人员开始熟悉 HTML的运作诀窍,于是使用电脑语言在公司网站上写满各式各样的资讯,包括公司的资格证书、产品信息、客户的证言或回馈意见、顾客为公司打的成绩单等。

行销人员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但这些网站的确剥夺了业务员的一项最大功能──“知识提供者”(knowledge provider)的角色。

由于多数公司的网站提供了非常多的资讯,许多客户认为不再需要业务员上门提供诊断意见,他们可以自己“行医”和“服药”。

但是,如果客户知道“他们必须找到你”,那么情况又有什么不同?

许多专业业务员都遇过“潜在顾客不积极寻找正确资讯”的状况。他们都有潜在或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却早已见怪不怪,学会容忍这些;他们需要有人来唤醒,才会做出必要的改变,步上正确的方向。

然而,一般来说,今天的行销部门大多不擅长“唤醒顾客”,但历史显示,过去的情况不总是如此。

现代行销学起始于 17世纪的平面媒体,当时发行的第一批报纸开始贩卖一些版面空间,供制造业者刊登广告,由这儿再扩大延伸到 1850年代的直接邮寄广告和邮购目录。

1920年代无线电收音机发明,公司行号就以赞助节目的方式来换取在节目中提及产品的机会。 1940年代电视节目播出时,这种“节目赞助”的做法就被沿用下来。

除了少数例外,透过印刷和电子媒体来做广告的产品都是一些家用消费品,譬如洗衣粉、牙膏、除臭剂、服装、厨房用品、食品和饮料、旅游、汽车等。

今天的消费品都已有明确的产品类别定义,客户知道产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所以购买决策都是基于个人喜好,譬如产品的风格、口味、价格、信誉、功能或新颖性。

这些产品的行销重点毋须强调“为什么我需要它”,而是着重“我应该买哪一个”;因为消费者已经得到足够的教育,早已了解产品的分类及应用。

因此,行销部门的广告重点就在于创造出“选择 A产品或 B产品”的冲动感。

但在 1850到 1950年间,工业化促使许多史无前例的产品问世。这些商品在当时不存在于消费者熟悉的类别中,其价值也不像今天的产品那么显而易见。

举例来说,今天的消费者认为电冰箱是现代化厨房中的标准配备,根本不用思考就会购买。

然而,在 1932年,伊莱克斯( Electrolux)却得大打广告说服人们:大家不应该将容易腐坏的食品储存在冰窖,而应该买一台瓦斯启动的冰箱,放在厨房里。

如下页图 2.1所示,伊莱克斯的广告出现一位戴着马眼罩的女人,标题写着“马眼罩……因为新观念让她惊慌”,文案一开始就说:“会飞行的机器、不用马拉的马车──他们总是充满怀疑。我们唯一的要求是,您亲自走一趟,张大眼睛仔细瞧瞧伊莱克斯。”

这则广告的图像和标题隐含以下信息:

●如果你不与时俱进,就是退流行的“老古董”。

●如果这名女性是“老古董”,那么在汽车时代里,她就像一匹戴上眼罩的马。

●将这位女性塑造成批判主题,也就暗示着当时最具性别歧视的弦外之音:你的丈夫可能会拿你去交换“移动比较快的机型”。

这是多尴尬的处境啊!

以今天的标准来说,这则广告是政治不正确,但行销技巧却相当完美。在目标市场对产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对一群不认为自己需要该产品的人宣传产品功能和优势,简直是对牛弹琴。@(待续)

摘编自 《谁,决定了你的业绩: 掌握关键决策者的驭客术》 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分公司 提供 (//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抢攻8大热门职务:拓土开疆的前哨
美12月采购经理指数上升至60% 创16个月高点
洛杉矶经文处年终回顾及展望
职场低调求生术:写给低调的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