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说完的那一刻,在四月初的凉爽天气里,我却已经像跑了十几圈操场般大汗淋漓。
二○○二年六月,怀着满腔的热血,我回到达仁乡卫生所服务,但一看到卫生所及各村卫生室破旧不堪且狭小拥挤,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在我印象中,卫生所原本是在本乡的最大部落土坂村内,后来因交通不便,所以与乡内其他行政机关一起迁移到南回公路边的安朔村。
最近一次改建是在民国七十一年,算一算现有的卫生所建筑也将近有三十年的历史,不仅内部空间狭隘,早已不敷使用,屋顶和墙壁更是处处龟裂。
因此刚到任时,为了提升本所的医疗服务品质,除了从奇美医院带回崭新的医疗观念,并全面更新所里的各种药物及各项医疗仪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争取卫生所的重建工程计划。
回乡的第一年,我开始着手向卫生署提出申请重建工程的计划。隔年初,内政部建筑工程的专员亲自前来勘查,发现本乡卫生所及各村卫生室,不只空间不足,更时时有龟裂崩塌的可能,确实需要全面重建。
他们希望我们在四月份就提出重建工程的草图至卫生署送审,但时间紧迫,更艰难的是,身为医生的我,根本不懂工程,而卫生局的承办人员也是才刚接这项业务的新手,我们根本不知道“工程审图”需要事先遴选建筑师,接着请建筑师规划建筑物的设计草图,再请建设师拿工程设计图到卫生署工程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
因为时间实在太赶,我只好委托同事一位学建筑设计的朋友帮我们拟了一份简图,我和卫生局的督导两个人就带了这份简图,不知天高地厚地搭机飞往台北审图去了。
到了会场,还好我们是排在较后面的审查单位,但看着前面几个卫生所都是由建筑师事物所的专业人员出面,一边放powerpoint,一边解释建筑基地的整体规划与水土保持计划,也详细解说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动线设计的概念,更说明所使用建材的特性、防火设备以及防震强度等专业术语,听到一半,我早已头皮发麻、坐立难安,我身旁可爱的卫生局督导还天真地拍拍我的肩膀问我:“主任,待会儿由你来解说设计图,你没问题吧?”尽管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六神无主,我还是强作镇定:“没问题,看我的。”
终于轮到我了,完全没有建筑设计概念的我,硬着头皮开始看图说故事,我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挟带丰富的想像力,竭力把设计图解说完。一解说完的那一刻,在四月初的凉爽天气里,我却已经像跑了十几圈操场般大汗淋漓。
更没想到审查的结果,在全国十几间卫生所的激烈竞逐中,我们竟然被排在该年度第一优先补助的对象。我想,要是其他卫生所的专业建筑师知道我根本只是个临时上阵的冒牌角色,可能会气到昏倒吧。
当年争取到四千万元的补助经费,不知羡煞多少的卫生所,但临走前,审查委员特地嘱咐我回去后重新将建筑基地与周边道路的相对位置图,和内部空间的详细规划图重画一遍,再来复审。我唯唯诺诺,只想赶快逃离现场。
回来后,考量到卫生所原来的基地过于狭小且腹地不够,我开始积极寻找适当的地点,当作卫生所新大楼重建之处,在勘察过许多乡公所的公共造产用地,并与乡公所土地审查委员会多次协商后,最后选定距离卫生所现址不远,占地约五分,原为砂石场的一块地当作未来卫生所重建工程的基地。
在好不容易取得土地使用同意后,却因土地无偿拨用与变更地目的繁复手续,光是公文往返就耗费两年的时间,也使得当初使尽九牛二虎之力争取到的经费,早已挪给其他卫生所重建了。
土地拨用及变更手续完成后,我们重整旗鼓,再度向卫生署申请叩关,这次我们学得经验,事先委托县政府城乡局代为办理建筑师遴选。九十六年初,我们再度获得卫生署青睐,争取到三千多万元的经费。
不幸的是,遇到隔壁金峰乡卫生所因受海棠风灾的侵袭,整栋建筑物被河水冲走,于是必须移拨部分经费给金峰乡卫生所,我们的经费被压缩到两千多万元,又因那一年所有原物料,特别是钢筋和水泥价格飙涨,我们原先设计的工程图施工成本增加不好,卫生署补助的经费根本不够,造成重建工程三度流标,为了使卫生所医疗保健空间及员工的办公厅能及早改建,我们只好请建设师修改设计图,将员工休息室和周边设施暂时搁置,终于在二○○七年一月份举行破土典礼,更在二○○九年二月六日正式完工启用。
真的要感谢这一路坎坷走来,许多人的付出与协助,包括本乡前后任乡长的大力帮忙,乡民代表会的鼎力支持,县政府卫生局和城乡局及林建筑师事务所的全力配合,更要感谢本所工程承办人员医检师司木炎君的辛勤奔走,才能让使卫生所的重建工程有了完美的结果,当然我们也才能在更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为所有乡民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绕地球八圈的旅程
望着这栋矗立在南回公路旁边二十多年的旧建筑即将走入历史,心中却起了一股怀旧的感伤。
二○○九年一月,我们正忙着新大楼的搬迁,还得筹画落成启用典礼,简直忙翻了。我们预计二月二日起将开始在新医疗大楼展开医疗保健业务,二月六日举办开幕剪彩仪式。
我内心的雀跃和期望自不待言,然而这两天上班时,一踏入旧办公室,望着这栋矗立在南回公路旁边二十多年的旧建筑即将走入历史,心中却起了一股怀旧的感伤。
记得小时候,每次跟父亲离开部落出远门,回程行经山下的大溪部落时大都已是晚上,由于父亲习惯走路,又不喜欢花钱包车,所以从大溪到故乡土坂村七公里的山路,大部分都是和爸爸一起走路回家。
小小年纪的我,望着前方迂回的路,心里总会想,好远的路啊。而每走一段路,就不禁会回头看看,并感慨原来不知不觉,我也已经走好长的路了。回想六年多来返乡看诊的时光,起初我带着满腔的热诚及理想。
一路走来,荜路蓝缕。以平均每星期将近一千公里的车程计算,六年来,我在东海岸走过的路也已经超过三十万公里。绕地球一周大约四万公里,换算下来,这六年,我竟也绕行地球八圈之多了。
宋朝大英雄岳飞曾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对我来说,这三十万公里的路程,每一段都有我流下的血泪和辛酸,每一段也都带来不同的丰硕的收获,这些滋养着我的灵魂,我也由一个狂傲莽撞的青年步入沉稳内敛的中年,只是当我期待着新大楼的完工启用时,又不禁想起我在旧大楼看诊时的点点滴滴。@(待续)
摘编自 《守护4141个心跳》 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