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新年堪称华人社会第一大节日,在温哥华却冷清得出奇。大年三十、初一,大家照旧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西人如此,华人也很少例外。除了唐人街据说每年都有场狮子会热闹一阵,华人店铺会挂上几个大大的汉字召徕顾客,其他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节日标记。也真是,平时本来冷冷清清的华人社会,冷冷清清的华人之间人际关系,犯不着临到年终岁尾了,来那么一笔画蛇添足。
就在这国内必然张灯结彩万众欢腾的黄历新年前夕(公历1月18日,黄历腊月24),一群也必定受国内众人景仰的留学生之中,有一个叫李家冕的大连青年,在温哥华一处露天公园里,自己用刀子结束了年仅19岁的青春年华。
说起来,死者还几乎就是笔者的同学。在报上看到这个消息,来到学校,以为多少会有些谈论。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说起这件事。在回家的巴士上,恰好与两个同学同车。我将信将疑询问,他们肯定说死者生前确实与我们同一个校园上课。只不过我们是移民班学生,上学免费,他们完全自费罢了。
黄历新年过后,一家报社(本人忝为记者)通知我准备参加就这事召开的座谈会。又是在车上,与同学闲谈,他们对加拿大到处招兵买马,把人家“骗”来了,却又撒手不管,大为不满,要我“呼吁呼吁”。想想也是,要工作的找不到合适工作,教授、工程师只能在饭馆里给人家洗碗;来上学的连个学生宿舍都没有,一切都要自己自理。据说以前不这样,移民刚到,有生活补助,帮助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不料坐在后边的一位陌生华人同胞愤然插嘴说,这一切都是华人自己造成的。10年前,他刚到温哥华的时候,是有这样那样的补助。可是有些本来不需要补助的香港人,竟也开着宝马豪华车去领,弄得本地居民很有意见。后来人家就干脆不给了。当时温哥华的民风也不是现在这样子。走在马路上,不断会有车子主动停在你身边,问要不要搭乘。向人家问路,不但一律得到耐心细致的解答,还常有人开车顺路把你捎过去,甚至拿钱给你乘的士。后来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报纸宣传,有些不走正道的人,借问路搭车拦路抢劫。现在的温哥华到处脏乱差,华人随地吐痰扔东西,比上海北京都不如。
这是位年龄40岁上下的乘客,说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看装束,还是个打工仔。期间他曾经回国呆过两年,感到还是这里好,就又出来了。据他说,与其对西人的“歧视”耿耿于怀,不如先检讨检讨华人对自己的“歧视”。给西人干活,待遇其实都相当不错。倒是华人自己,常把华人不当人看。
这话我信。以我的亲身经历,给华人饭馆、衣厂、农场打工,不管多辛苦,都只能拿到最低标准的工资。逢有加班,还不照规矩多给酬劳。唐人街工资之低,闻名遐迩,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只要有点本事,英文好点的,都不愿给华人同胞卖苦力。我们这些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又无一技之长的新移民,迫于生活,才是各华人饭馆店铺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但是大家埋藏心底的奋斗目标,也常常是冲出华人圈子,给洋人效劳。至于普通华人之间,为了提防他人分享自己的机遇,抢走自己的饭碗,而每日每时经常不懈地互相保持戒备距离,事例就更是举不胜举了。
2月9日这天,座谈会如期进行。那简直就是死人替活人说话。笔者根据笔记和录音,现纪要如下。
座谈会由两位记者主持。其1为报社社长,其2为采访部主任。
首先是自始至终参与事件处理的驻温哥华总领馆教育领事冯涛发言:昨天上午我刚去机场送走了孩子的家长。这个事件到昨天为止,基本上就算结束了。但是给我们在温哥华的华人、总领馆还是留下了一些思考。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怎么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这以前,我们通过跟这里的教育界接触,去学校参观了解,已经感觉到留学生的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向。我们估计人数可能占有一两千人。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但主要还是做大学的公费生的工作。像李家冕这样,上大学预科或者中学,在国内刚刚是高中毕业的,我们接触得还不是很多。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要考虑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18日,总领馆是19日媒体机构给我们打电话才知道的。一开始,加方警察部门没有通知我们。于是就跟温哥华警察局联系。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周末,没有找到具体办案人。晚上总领馆黄历新年招待会后,我们教育组得到消息,知道出事的是一个学生。总领事要求我们赶快与警方接洽,并且与国内外交部领事司联系,因为已经收到领事司来的东西。
20日21日星期六星期天,继续电话联系警察局,但是联系不上。直到星期一,22日的上午,才联系上。下午1点约见他们,去了两个领事。警察局答应公平、公正处理。并且告诉了立案的编号。我们随后向国内报告,通知了立案的编号,以便家属办理来加拿大的签证。因为有这个编号,出来就比较简便。然后23日外交部告诉我们已经拿到签证,25日家属到了这边。来之前还问了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他们提出要翻译,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去机场接,有孩子的父亲,舅舅,还有个工作人员。
第二天是星期五,如果不进行联络,那么下边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整个的两天办不了事。我们去警察局听了介绍,家长对自杀提了些疑问。
星期一上午,李家冕家属又到总领馆,谈了想法。总领馆帮助他们找了一个律师。下午1点来种,律师给他们谈了看法,问了他们有什么问题。又跟警方联络,希望见面交换意见。星期二上午联系上了,同意下午见。我们就前往警局。警方介绍说有目击者,也有邻居听到孩子的喊声,并且出示了警方拍摄的50多张照片,是在送去解剖前拍的。家长对孩子胸部刀口提出的他杀疑问,后来证实是解剖时留下的。家属疑问就消失了。星期四正式火化遗体。
记者2:下面请几位同学谈一谈。
学生1(在温哥华一COLLEGE就读,下同):首先我感谢终于有这么一群人来关心我们留学生。我当年刚来的时候,最初的10天,非常非常难过。可是找不到人帮我。所以听到这个自杀事件,我又震惊,又觉得很自然。现在我做学生会主席,接触到很多新同学。我发现他们不但年龄小,而且程度、适应能力比以前的学生差得多。独生子女是一个问题。另外他在家里受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也很重要。有的独生子女很厉害,自主能力非常强。有的就不行。我觉得帮助办学生签证的中介公司当初应该客观地讲清楚,来到温哥华会面对什么。出国的学生必须要有自理能力。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力非常差,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帮助,我们学生会经常有学生来找,一点点鸡毛蒜皮事都要来找我。
另外,学生真的是非常有压力。来这边上学,家里凑足这么几万元钱不容易。金钱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都压过来,如果没有精神准备,很容易崩溃。
学生2:我理解这个同学的心情,但是不能接受他的行动。我初来第一个月觉得不错,第一到第三个月之间,这段时间反而觉得反差比较明显。3个月后又是一个周期。因为第一个月来的时候,我有很多同学跟我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同样的生活经历,然后又在同一个学校,我觉得那时候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可以讲。这就是说互相之间同学的帮助很重要。
刚下飞机,是我的房东去接我,一个洋人,长着金色头发蓝色眼睛,跟我讲英文。然后我们从飞机场开到温哥华要1个多小时,我坐在车上就傻了,整个人就傻掉了,我想这怎么办呢?周围全是老外,买个东西都买不了。
但是我上课之后,就有很多同学来帮助我。我觉得房东家庭再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只有真正了解你,知道你的想法的朋友才最重要。不一定要领着你去买东西,或者给你解答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仅仅知道在这里你有几个朋友就可以了。我觉得朋友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倾诉,你心里有什么压力,他能帮你解释。
等到第一和第三个月之间,又有一个反复时期。因为首先生活上的差距,这时候就出来了。毕竟国内有家长照顾,学校有老师管着。到这里完全靠自立。
我觉得这个李家冕,他可能第一个月没有适应这个环境,又没朋友,自己性格又比较封闭,和外界的接触不太多,家里的压力比较大,就出问题了。据我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经验,我的建议是,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而不是要外界提供主动帮助。因为学生之间在有同样经历的情况下,他们才懂得别人最需要什么。
记者2:郑先生是学务委员,对留学生问题有什么看法?
郑可达(温哥华学务委员):目前从大陆来的学生还是不太多。因为加拿大政府不放心,让太多的中学生来念书。他们的条件比较高。在我们学校有比较好的制度,他们来的时候,由学校局代表招待。另外在学校里边,安排辅导员跟他们联络,常常有人帮助他们,了解他们。不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是留学生,看起来跟普通学生一样,给他们安全感。另外尽量安排住房东家里。我们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他有一个保证人。到目前还没出什么大事情。
学生1的副校长: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我们有学生会来帮助他们。我们有学生咖啡厅。90%多的学生住在房东家。住房东家很重要,我希望学生起码住一个学期到一年。
学生1:每个学生刚来的时候几乎都住房东家。但是大陆来的学生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他很快跳班。不管房东家再好,他也会搬。因为中国学生会算。他自己出去租房子,3个人住一间,一个人200元钱,再加吃伙食300元钱,共500元钱。可是他没考虑到,他要的是自由,要的是便宜,自理怎么办。自由了却不能处理好自理,怎么办。这样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像我去我朋友家,家里乱得要命,锅碗一个星期洗一次。如果出现这种问题,你能强迫他住房东家吗?他们不愿意,百分之百。有的人整天地都在找房子。我问他们干吗?才来几天就要搬啦?回答说是房东家不好,不自由。
记者1:(笑)那就看学校是不是可以建一个学生宿舍了?
副校长:住房东家,白天去上课,晚上回来,讲英语啊,辅导啊,好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气氛比较好一点。自己找房是很便宜呀,300,200元,一起住。我记得3个男孩1个女孩,合租一间公寓,女的睡房间,男的睡地上,很不方便,结果又走了。每天花时间来找地方,搬家,没有时间读书。
记者1:胡先生和田先生都有帮助新来小留学生的经历,那么,你们接触他们以后——-
田(房东):刚才一位同学讲,他来了4年了,终于有这么多人来关心他们了。我感到很悲哀。为什么要等4年才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要等到死掉一个人,才会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觉得是我们华人社区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声音和行动太少,所以他才有这种感慨。希望我们今天这个活动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不管是形成一个组织,或者每个人良心上、自己的意识上能够想到,别人来这边不容易,我有这个义务或者责任去帮助别人。像这个李家勉事件,当时我们想表示一下,哪怕献上一束花,在他死的地方。可是没见一个华人这么做。我们的行为好像没挺孤立的。
胡(房东):当时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想为这个孩子,为他的家人能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每个人做一点小事,集中起来就是一件大事。我们新移民,有家庭,可能比你们留学生面临的困难更大。现在我们适应了,好像调整过来了。那么就有时间,甚至有一些条件,去帮助一些没有调整过来的人。
我们温哥华去年发生一个经理被刺死的事儿,之后有很多人送了鲜花。这就让人感到对人的重视,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素里有个小女孩被坏蛋弄死了,大家非常关心,也非常感人。虽然我们可能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便我们关心了也解决不了问题。
像我这样的人,目前没找到合适工作,家里负担不是很重的情况下,比方说,碰到北京来的,请他吃顿什么东西,可能他非常“涩”的这一天就过去了。虽然我们只能做到这样很小的事情,但是很小的事情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是应当尽一些微薄之力。
另外再补充一点,将来这些个中介机构在国内招生的时候,希望能够讲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一定要把在温哥华也好,在美国也好,真实的华人生活背景生活情况讲得清楚一点,让人家心理有些准备,不要到了这边了,反差突然增大。
记者1:非常感谢胡先生。其实有一些团体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中侨互助会。吴先生是负责青少年心理辅导的主任,请问你在工作中有没有接触到小留学生的求助?你有什么对策?
吴国元(中侨互助会青少年辅导部主任):是有的。我们温哥华每一年差不多600个华人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移民学生,很小的部分是留学生。如果大专里面他们的辅导员或者辅导部做不了,就会转介过来。
我看有几个步骤。第一个是预防方面,中介公司非常重要,让学生了解两地有什么不同。这里有些习惯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事情要自己做。第二个是来到这里同声同气的照应很重要。不一定是什么团体。再进一步,无论别人怎么帮助,有一些情况,可能是马上适应不了的,或者他的想法已经比较固定了,转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他转介到几个方面,可以到医院,可以是团体,让我们比较专业的辅导员跟他们谈。这个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开导他们。
张明义(学生2的老师):我们学校在各方面给学生关怀。有新生的入学训练,给学生预备一切的辅导,除了课程方面以外。比如介绍保险卡,怎么买电话卡。另外有大哥大姐的帮助。有一些同学很愿意义务为同学解答疑问,那么我们就给他们电话,让他们之间互相联系。我们还有一个部门,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不管是学习上的,或者生活上的。有的学生连失恋都会跟我们谈。比如有的学生来以前,在国内就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了。因为两地分开,就分手了。结果觉得很伤感。我们就会给一些必要的辅导。
另外,活动方面也相当重要。如果生活很枯燥的话,也是不行的。我们有一些学生的活动。特定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农历年,在学校会有PATY。还有一些免费活动,到郊外去的游玩。
我们除了英文刊物,还有中国学生会的刊物。
记者1:中国学生有多少人?
张明义:具体数字我不清楚。不过是相当多。因为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签证率大大提高了,所以中国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在真的占大部分了。
总之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原来在本地的中文报还有一些专栏,那个其实也是让学生有一个说话的园地。
在寄宿房东家庭方面,我们也有所安排。当然有些学生也确实提到它的不足之处。一个是比自己租房当然贵一些。然后吃的方面,有些男生,19岁20岁,跑来跟我讲,说饿了很多天。因为吃面包吃不饱。虽然房东家可以打开冰箱随时吃,但是他们可能觉得不想吃,不像米饭那样适合。有时候我们就给他建议,比如转到中国人的家庭。
记者2问学生:刚来的时候,对你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学生1:我觉得还是环境的差异。很明显,一下飞机就感觉不一样。再一个就是孤独感。孤独感很难克服,如果老是钻牛角尖,很容易会“走”。
记者2:据说台湾学生来上课有开宝马的,这种差异存在吗?对你有压力吗?
学生1:当然存在,台湾人是有钱。不过大陆现在也慢慢有钱了,我们周围计划买车的也满多的。它也可以造成一种被孤立或者被隔离的状态。这要看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记者1:我想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来关心别人。其实不仅留学生,对所有海外华人,也有这个问题。不管你今后的目标在哪里,如果在人生相遇的这段时间里,大家伸出自己温暖的手,多说几句你好,给社会多一点微笑,而不是冷冷地对待别人,那就不一样。我刚开始在美国的时候,那是一个中等城市,20万人。但正是这样的城市人比较朴实。西人也好,台湾的教授也好,都很热情。看到你是中国人,他就会给你个微笑。我们私下讲,从早“HI”到晚。让你感到很亲切。
在欧洲的时候,也是很小的一个地方,大学城。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比如我们一个中国人,他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一个瑞典人经过,就停下车来,把自行车放到汽车上,一直带他到自己家,拿工具把自行车修好,还给他一顿饭吃,再送他回到他的家。我们中国人之间,能不能也有这样的一些互相帮助呢?
我出国这些时间,感到中国人的人情是越来越淡了。大家都会保护自己了。那当然是双方的原因。可能新来的人有些不一样了,不像过去的人那么朴实了。但是是不是可以对对方多一些理解?这些学生可能从小娇生惯养,或者目中无人,如果社会多一些关心,也许他们会有一些改变。
吴:补充一下,有些极端情况,当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如果旁人发现有危险,一定要打911,或者带他去医院。不要怕跟当事人谈有关自杀的问题。
以下谈论的主要是要不要成立非营利民间组织,来帮助留学生。也许它会非常有用,但因为太过琐细,又过早涉入各方利害关系的暗中纠缠,不提也罢。
座谈会结束,我从报社出来,面对街上车水马龙的洪流,滚滚向前,一丝茫然的凄凉感掠上心头。在这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世界上,小民百姓的纯粹个人遭遇能有多少“闲人”感到持续的兴趣呢?我们多数人的命运,注定是要悄悄地来到人间,又悄悄地离去的。李家冕,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能劳动温哥华各方神圣,成为一时新闻的焦点,他应该知足啦。至于活人们借他死人的名声,王顾左右而言它,做一些活人没能耐或者没心思做到的事情,发若干活人本来不想发不想听的议论,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做个顺水人情了。
这世上的活人是不是比死人更可怜可悲可哀呢?我真不愿意说出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可又不由自主冒出这个想法。
1500年前,晋朝诗人陶渊明还活得好好的,就防患于未然,早早给自己“身后”准备了一首送葬的挽歌。本人才疏学浅,就借花献佛,拿来给李家冕同学送行罢: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僬荛。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
- (3/10/2001)
- (3/7/2001)
- (3/7/2001)
- (3/6/2001)
- (3/6/2001)
- (3/5/2001)
- (3/2/2001)
- (2/23/2001)
- (2/20/2001)
- (2/20/2001)
- (2/16/2001)
- (2/16/2001)
- (2/13/2001)
- (2/5/2001)
- (1/30/2001)
- (1/27/2001)
- (1/24/2001)
- (1/17/2001)
- (1/12/2001)
- (1/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