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3日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一項最新調研顯示,來自於中國各界和海外的四川地震捐款有80%流入各級政府財政,而目前仍在災區的非政府組織和志願人員正面臨資金匱乏的困擾。報告呼籲中國政府公開賑災資金的使用情況。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北京出版的《中國青年報》的報導說,這項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也就是非政府組織)研究所副所長鄧國勝博士主持的這項調研顯示,去年汶川地震後,來自中國各地和海內外的抗震救災捐贈款物,截至到今年4月30號,總數已超過767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政府直接受捐約占58%,各地紅十字會、慈善機構,以及地方公募基金會的受捐份額約佔31%。
儘管根據國務院下達的文件規定,地方性公益組織可自行安排使用相關捐款,但是調研人員在對中國7個省 (市) 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發現,這些捐款中的大多數,最後仍然交給了政府部門使用,成為了各級政府的「額外稅收」。調研報告認為,80%的地震捐款最終流向政府的現狀,不利於推動中國公民社會的健康發展。
報導說,清華大學的調研結果還顯示,目前有些省份,一些民間公益組織募集來的定向資金,被強行轉入政府的財政帳戶。有少數承擔災區援建任務的省份,政府用於災後援建的資金有一半以上來自社會捐款。「官辦民間組織」如:中國紅十字總會、中華慈善總會等16 家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只得到了救災捐贈資金的約11%左右。
據報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的姜聞然教授認為,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是導致海內外賑災捐款流向政府的主要原因:
「去年四川賑災以後,除了國內捐款以外,國外有大量的捐款,目前這種大量的、私人的,很熱情的捐助基金呢轉到政府的財政,我覺得這是和中國整個現行的和歷史上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結構有關係的。中國雖然有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基本上還是一個一黨專制這麼一個政府機構,大包大攬的現象從上到下是一個比較自然的,很習慣性的一個情況。」
報導又說,去年5月12日發生汶川地震後,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參與賑災援助的行動異常活躍。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災區參與救災的民間組織有300多家,志願人員達到300萬人左右。但是清華大學的調研結果顯示,截至到今年4月,仍然堅守在災區的民間組織目前已不足50家,志願者不到5萬人。清華大學的鄧國勝博士認為,中國的非政府組織缺乏資源和資金支持是其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政府全盤包攬公共事務,也造成了中國非政府組織無法正常發展的狀態。
此外,加拿大的姜聞然教授表示,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缺乏獨立的監督機制,是官僚階層貪污腐化的原因所在。去年四川地震後,中國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現象,應繼續以公眾輿論為影響,推動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和公民社會的成長:
「中國政府操縱財政,特別是由地方政府操縱財政的時候呢沒有一個監督機制,那麼這裡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官僚機構的泛用或者貪污腐化這種現象愛,所以說現在80% 流到政府財政裡。這些錢是怎麼用的?我覺得公民社會要明確地在公眾輿論的角度反饋,向政府提出壓力,讓他們把透明度擴大。這樣呢有利於中國的非政府民間組織的一些發展。」
據了解,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21家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起的「社會組織5.12行動論壇暨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於8月12號在北京開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佈了此次調研成果,與會的多位學者也就中國非政府組織參與救災的行動和機制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