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導)公共專業聯盟於9日舉辦「土地及經濟發展」研討會,有近百市民及關注本港土地政策的機構代表參與。聯盟指本港的物業住宅一直是發展商一方獨大的市場,物業市場價格未能通過市場競爭,地產商可控制物業價格,令本港市民買貴和租貴樓,等於變相交間接地稅。
買家毫無談判能力
公共聯盟建議當局應恆常提供土地物業供應,以減低物業市場出現的寡頭壟斷,採取降低門檻措施,增加土地及物業市場的競爭。
聯盟的土地及經濟組召集人韋志堅表示,港府2002年推出的9招托地產市場措施,使住宅物業市場脫離市場價格,過高的物業價格缺少競爭,住宅市場供應不足,導致價格容易暴漲,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維持,引發在職貧窮,直到現在還在托市,做法錯誤。
韋志堅說,本港土地價格偏高 ,因為政府近年來沒有推出土地,供求雙方議價能力不相若,沒有競爭性。買家在市場中毫無談判能力,這顯示物業住宅市場競爭不足,土地市場被大地產商壟斷。中小企業難以生存,減低了香港經濟多元化和商業互相配套的深度,令本港經濟不能夠多元,失去平民大眾化。
政府賣地政策失敗
民主黨議員房屋政策發言人李永達說,政府沒有完整的勾地政策,解決地產商寡頭壟斷只有一個方式,定期賣地。
李永達說02到03年,賣地數目是急劇下降,政府自己干預土地市場,限制供應土地,停建居屋和公屋。03年和 09年度,政府完全沒有賣過地,09至10年度,只賣地一塊305.8平方米。
地產商一直以土地底價高,不勾地為借口。因為勾地很麻煩,公開拍賣,價錢高。但他們卻通過收集農地、市區重建地及工業地,可更彈性地在市況對地產商利好時才補地價。李永達說:「幾個主要大的地產商長實、新鴻基、恆基、新世界,每個都有超過2至3千萬平方英尺,甚至1億平方英尺的土地儲備。1年用1千萬平方英尺來修建樓,就算是10年不勾地,就足夠用10年。地產商就可控制供應,少銷厚利。」
公共聯盟建議當局調整土地政策,可減低物業價格暴漲的機會,使物業市場合理化,香港經濟便會趨於多元化,從而催生其它配套行業。本港經濟有機會進入,創造新的經濟行列。◇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