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文昌蓉綜合報導)有鑑於影視「韓流」席捲亞洲市場,帶來無限商機,經濟部、文建會及新聞局也打算仿傚韓國,直接投資大型戲劇,提升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對此,立委認為,政府如果真的要振興文化產業,就要有長久的配套措施,而不該只是學到皮毛而已。至於著名導演吳念真認為,多補助可以幫助一些文化人度過難關,不過決策仍需從長計議,他建議新聞局找專家、導演和拍過片的人開公聽會,多聽聽專業人士的聲音。
韓劇帶動的「韓流」熱潮,不但打響韓國明星的名聲,也帶動韓國流行文化、觀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讓韓國賺進的大筆的外匯。
為了提振文化產業,政府打算師法韓國,直接投資製作連續劇,結合民間與數位內容,進攻華人文化市場,經濟部、文建會及新聞局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構想。新聞局長史亞平透露,政府有意仿效韓國,補助獎勵多拍攝電視劇。
民進黨團表示,很高興政府發現了這個問題,不過立委林淑芬認為,韓國並不是只補助拍一部片子,而是有完整的文化產業規劃,她希望馬政府不要只學到皮毛,重點在於打造堅實的文化產業結構。立委黃偉哲指出如果只學皮毛,會淪為東施效顰。
而曾經是演員的無黨團結聯盟立委高金素梅表示,這不失為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如果只是用拍戲的方式想要吸引商機,實在太蠢了。
高金素梅說:「人家韓國是有一整套的計畫,他們是如何跟企業結合,然後這有分年、分段、分時間的,而不是只有拍一個連續劇。」
吳念真:不能光靠補助
曾經拍過許多經典國片,近年來也有不少創意廣告作品的知名導演吳念真表示,政府在做決策時應該多傾聽專業人士、導演或製片等意見,瞭解情況。
他並指出,推廣文化產品要衡量的事務很多,並不是贊助某項文化產品就能讓它走向國際,尤其面對外國競爭時,國力對文化的影響是不可分的,不是你做什麼人家就會買。
最後他建議政府,如果想將台灣的文化發揚國際應該這麼做:「要讓人家(外國人)認識台灣,電影比電視劇快多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