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還只是站在河的出海口,卻感覺隨時可以出海遠行了,再多走一步,就離開了。這一走就要離開很多東西——背後那塊廣闊的大陸,腳下堅硬的土地,橄欖油與葡萄酒的味道,以及小酒館裡悠悠滄涼的歌聲……略略一遲疑,轉過身去。離開前先喝一杯、吃一頓,再走吧。
這種欲走還留,捨與不捨,正是葡萄牙首府——里斯本的都市情緒。因為這裡是歐洲最邊緣的城市,望出去是遼不可測的大西洋,是去旅行,去流浪,去獵奇,去探險,去發現新大陸。這個城市給人一種高遠的感覺,好像每個旅人都是將去征服世界的哥倫布。
但是歐洲精緻、古老、華麗的文化也就到這裡為止了,所以一切顯得有些頹廢陳舊,不在乎,每一片斑駁都是刻意留下的痕跡,彷彿是為了流浪多年的人,回來時還有與家鄉相認的可能。如果不是一九九八年的世界博覽會,趁機替年邁的里斯本上了點粧,還回一點青春,不然里斯本應該更滄桑些。
離開前先喝一杯、吃一頓——但,喝什麼、吃什麼呢?總是要那種味道最濃郁,最厚實的,最不矯飾造作的。最好是可以叫人回想很久的味道,像回憶裡的母親或是遠年的戀情。
這是一個沒有廚師文化卻有美食精神的城市。好吃的東西都是最平凡、低價的,讓人不花多少錢,隨時可以在路邊對著一盤油泡章魚或是烤香腸來一杯小酒;或是,一塊小點心對著一杯香濃的咖啡。很少一座觀光大城像里斯本,觀光客根本不會想找麥當勞、披薩或是廉價的中國餐廳,這裡也幾乎沒有這些可憎速食的空間。但是,如果你是專吃米其林星級餐廳的闊佬,大概也要失望了。
在這裡,你要學會輕鬆地走進任何一間帶點鹹魚味、油炸味和一屋子煙味的館子,把大衣掛在門口的衣架上,找個位子坐下來。
里斯本很多小餐廳,很像日本的小館子,坐在檯子上的單身客人特別多。還沒點菜,老闆先送來一小盤切片白乳酪和黑橄欖。奇異的黑白對比,非常的里斯本。白乳酪和橄欖是里斯本人的餐前習慣,要搭配一小杯帶點氣泡的綠酒(Vinho Verde),酸得像綠蘋果,輕淡爽口,讓你看著菜單挑菜的時候,慢慢地用一顆顆甘鹹撩人的橄欖,培養享受食物的胃口。
泅泳美食的海域
不管你怎麼點,很難不吃到鱈魚。各式各樣的鱈魚。葡萄牙人叫鱈魚「Bacalhau」,單子上的做法就有二、三十種:烤的叫「Assado」,炒的叫「Nabrasa」,湯煮的叫「Cozido」。最簡單的,葡萄牙人拿新鮮的鱈魚排,以橄欖油煎(很多油,幾乎是炸的),端上桌時,魚排下鋪著菠菜,魚排則還有一半浸在油裡!
鹽醃鱈魚:將魚去頭,然後將魚身縱剖攤平,先用鹽水洗過,再以乾燥的粗海鹽厚厚地埋住、封住;這一封埋至少要六個星期,讓魚本身少掉一半的重量,但是仍保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水分,才算完成。在過去,這個被時間封住的魚,就可以裝箱上船,隨著船員水手航向世界了。
現在,它則泅泳在美食的海域。
醃過的鱈魚乾,帶著更濃厚的大海味道,魚肉的纖維變得更粗獷。想吃的時候,再泡回淡水裡去除鹽分。這時候的肉,帶著鹹鹹的回甘,容易撕成碎絲狀,葡萄牙人用橄欖油把切細的洋蔥、馬鈴薯、香芹炒過,再和鱈魚、蛋一起拌炒,起鍋後放上黑橄欖。這叫「Bacalhau a Bràs」,小館子的地方菜。
另一種也是洋蔥、馬鈴薯、黑橄欖,不過多添了牛奶和水煮蛋,最後放進烤箱烤。這叫「Bacalhau a Gomesde Sà」。
或是用薯泥、鮮奶加鱈魚泥一起和成泥狀,上面灑上乳酪去焗烤。或是將這種混合的鱈魚泥,再加一點洋香芹,或薄荷,或香荽,做成球狀,放進橄欖油裡小火慢慢地炸,炸成金黃色的小球,當前菜的小點吃。也可以在一個盤子裡,一次吃到這三種炸鱈魚球。
所有地中海的民族都吃鱈魚,但是只有葡萄牙人有本事做出三百六十五種吃法,偏偏葡萄牙不靠地中海!雖都是用橄欖油做的,可是這裡已經不是地中海了。
還有一點奇怪的是,只有胖太太做出來的才好吃,而且一做就是一大盤!像是擔心要遠行的孩子,以後吃不到家鄉菜的感覺。在里斯本,許多東西都變得很大。巨大的螃蟹,巨大的鰲蝦,還有壓扁了的烤雞排。餐盤裡的分量,也都無故地被放大了,最好什麼都叫「meiadose」(半份)。否則你很難消受這樣的分量。
--摘自 馬可孛羅文化《比流浪有味》@(//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