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訊】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登台演出。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
被尊稱為「樂聖」的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26歲時開始耳聾,在晚年全聾的狀態下還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曲的戲劇效果。
遺憾的是,至今影壇還沒有一部令貝多芬崇拜者們滿意的這位音樂大師的傳記大片,其中《不朽真情》(Immortal Beloved)被認為是貝多芬的音樂蓋過了電影,觀眾最後會因音樂而不得不原諒了導演;《複製貝多芬》(Copying Beethoven)一片更是因杜撰歷史而被廣泛抨擊,自然與奧斯卡獎無緣了。
不過,這些影片的可取之處除了貝多芬的音樂外,也偶爾透露了一些真理。如影片中的貝多芬教其抄寫員如何作曲時說,「上帝在向你說話。你得傾聽心中的聲音。」
「音樂是上帝的語言。我們音樂家比所有人都更接近上帝,我們能聽他的聲音,讀他的唇語,我們孕育的音樂是上帝的兒子;能讚美他,就是音樂家,如果我們做不到,就什麼都不是。」貝多芬在定義音樂家時如是說。
即便在全聾的狀態下,貝多芬仍然堅信並讚美造物主,他在口述其第九交響曲時描述道:「第一小提琴渴望地向神訴求,然後上帝回應,雲開了,慈愛的手伸下來,慢慢(將之)托入天堂,你在這種慈悲中得到永生,人神合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