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二十四日電)澎湖縣政府旅遊局近期接獲民眾反映,部分遊客在牽罟等休閒漁業活動時,隨意將不符體長採捕限制規定的幼魚棄置,澎湖縣政府今天再度籲請業者或民間社團向遊客宣導不符採捕限制以上體型的魚類應予以放生,藉以維護澎湖縣漁業資源。
澎湖縣近年來不論官方或民間業者有意推廣遊客到澎湖參與傳統漁業轉型休閒體驗漁業的活動,項目包括,夜照小管、牽罟、巡滬、海田釣海鱺等,確實讓這股休閒體驗風流行起來,不僅成為澎湖觀光休閒新興產業,也為業者帶來許多利潤,不過其中牽罟活動,近期有民眾發現業者和遊客疏忽不適合食用的太小魚類的處理而任其死亡,因而向澎湖縣旅遊局反映。
澎湖縣政府旅遊局人員說,縣府近來多次接獲民眾反映指出,遊客在從事牽署等休閒漁業活動時,對於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稍早為保護漁業資源訂定的魚類採捕體長限制等相關規定,擔心對海洋漁業資源造成影響。
該人員指出,經縣府查證後,已去函澎湖縣各縣旅遊業者及民間社團,在接待遊客進行相關活動時,應遵照規定將未達採捕體長規格魚類放生,避免對海洋漁業資源造成街擊,至於所捕獲不適合食用的魚種,也籲請宣導放流大海,才能維護海洋生態永續經營。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許文東說,縣府為保育海域漁業資源生態,已自九十二年五月十六日起公告實施澎湖縣全新的魚類體長採捕限制,凡於限制體長規格內(六至九公分以下)魚類均禁止採捕、處理、販賣或持有,違反遭取締將依法辦理,但領有合法養殖登記證的業者,販賣及持有以人工繁養殖方式培育的稚魚不在此限。
他指出,另澎湖縣各地潮間帶的海洋生物相豐富,淺海的珊瑚是最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珊瑚礁淺坪提供魚蝦貝類等眾多生物棲息繁殖,隨著遊客參與增多,間接或直接造成珊瑚破壞和漁業無限制濫捕,目前已公告五種貝類不得採捕、處理、販賣或持有,另規定城前至大倉島和沙港到員貝等兩處海底步道禁止各種車輛通行,藉以保護近海各項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