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把關飲用水 環保署開發微囊藻預警技術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十三日電)水庫若繁殖大量微囊藻類 (Microcystis),產生的毒素將危害民眾健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近期開發完成微囊藻檢測預警技術,希望透過即時的監控,提早發現水庫產生微囊藻的警訊,讓水庫及自來水廠能及時處理與因應。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林財富等發從去年八月至今年二月,進行國內飲用水水庫中的藻種調查及藻毒化學分析,結果發現,台北翡翠、嘉義蘭潭及仁義潭、台南曾文、高雄澄清湖、屏東牡丹,及金門陽明湖、榮湖、紅山水庫,水中都發現了微囊藻毒。曾文及牡丹水庫原水中的微囊藻毒含量都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安全標準。

環檢所副研究員黃壬瑰說,微囊藻素有「水庫殺手」之稱,水庫一旦產生微囊藻除破壞景觀,也會發出臭味,自來水廠將增加水的處理成本,最可怕的是微囊藻毒進入人體後將產生肝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

她表示,傳統微囊藻預警都是以人工巡檢的方式進行,當肉眼發現有藻類群聚生長的藻華現象時,往往僅能事後補救。

黃壬瑰指出,這套微囊藻預警技術是以葉綠素a為評估指標,透過微囊藻喜歡聚集在水域下風處及夜間集中在表層的特性,將葉綠素a連續監測儀置於下風處,當葉綠素a濃度超過6ppb且日夜葉綠素a濃度差超過2ppb時,立即啟動預警機制。

世界衛生組織葉綠素a的第一警戒標準為10ppb,黃壬瑰說,若水庫達此標準,水庫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會產生藻華現象,時間上無法及時處理;這套系統特別把標準降至6ppb,這樣可以多出三天的處理時間。

環檢所所長王碧表示,今年這套系統在嘉義蘭潭水庫測試,已累積兩千多萬筆資料,不過,蘭潭水庫的狀況良好,儀器並沒有測到異常;明年預計再尋求三座曾引起問題水庫合作,讓這套系統更完整。這套系統價值約新台幣四十萬元,歡迎各水庫一起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