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人生感悟:心有準則不迷途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無為人準則,就非常容易隨著外在環境與自身慾望的無形誘惑而隨波逐流,難以做到胸懷大志,榮辱不驚。即使外表看似剛強,事實上內心的世界卻很脆弱。人世間具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心有準則,在逆境中仍然堅守著內心的良知道德,在人生的路途上有為有守,呈現出壯麗的生命格調。心有準則,就活得有力量。

元代學者和名臣許衡,小時候曾經跟著一群小朋友到荒郊野外去追逐、遊玩。由於正值大熱天氣,大家又玩得很瘋狂,不久就覺得非常口渴。此時剛好路邊有一棵梨樹,於是大家都爭相前去搶食梨子。只有許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梨樹下坐著不動,沒有參加搶梨大戰。很多人吃得口水直流,就很納悶的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梨子,他卻淡淡的回答說:「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隨便摘。」

許衡這麼回答,大家都不以為然,直覺得掃興。有人回嘴說:「現在是什麼時候?兵荒馬亂,很多人家死的死、逃的逃,這只不過是一棵沒有主人的梨樹而已,為什麼不能摘來吃?不吃白不吃,未免太傻了吧!」許衡卻一本正經的回答說:「這棵梨樹或許真的沒有主人,可是我們的心中,難道也沒有個主嗎?一定要隨心所欲偷吃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嗎?」許衡小小年紀就心有準則,講出這番深有哲理的話,不僅那班小朋友聽得莫名其妙,即使成年人聽到了也很難理解。然而,心有準則的許衡不受世俗所惑,一心勤奮向學,在長大成人之後終於成為一代理學大師。

準則來自自身對生命意義的思索與定調,如何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如何為人生的軌跡定下坐標,對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要什麼,不要什麼?都有正確的看法。這樣的人生,即使不能名留青史,也容易顯現出非凡的特色。「心有準則」是擁有一個正的人生格調的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正見網2005年10月24日】(//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青春健康本是一種無法替代的美,再多的化妝品也掩不住皺紋與病態。其實,衰老並不可怕,很多人只是不能忍受過早衰老而導致容顏憔悴。30歲的女人開始遭遇歲月無情帶來的尷尬。
  • 從小就曾經想過人死後會去那裡?是傳說中有天使的天堂?還是目蓮救母電影中那個恐怖的地獄?人死後還會爬起來呼吸吃飯嗎?
    也在大法的書中找到了我要的答案,更真實的感受到書中所講的,要改變人生的路唯有修煉,才能踏上一條真正永恆的路。

  • 自由時報編譯張沛元╱特譯納森‧赫克特是在農場長大的鄉村男孩,哈莉特‧麥爾絲是高中網球隊的都會女孩,一九七○年代初,這對原本宛若兩條平行線的年輕人的人生,在皆取得德州達拉斯南方衛理會大學的法律學位後逐漸緊密交織。身為同一家法律事務所的明日之星,同樣積極、有幹勁的赫克特與麥爾絲相當匹配且互有情愫,朋友都認為他倆一定會步上紅毯。
  •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二十三日電)北京某大學一名攻讀博士的女學生,結婚懷孕三個月,卻因為學生身份拿不到「准生證」,四處奔走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小孩一出生就可能成為「黑戶」。    中國大部分的地區規定,育齡夫婦生育第一胎,必須辦理「生育證」,因為需要有關部門的批准,而且批准還不太容易,故不少地方的人都稱此為「准生證」。申領准生證要交費用,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懷孕,如果沒有按時懷孕,准生證作廢。
  • 在這裡,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就大有可為的。一個人進行積極語言思維訓練後,自知能力可以明顯提高。例如,朱建軍先生的「意象對話」技術就能提高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以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優秀」比「不優秀」的人生更為精彩豐富,你想當哪一種呢?
  • 西方人常說「人如其食」( You are what you eat),大致是說飲食習慣反映人的個性和生活環境,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選擇的食物會洩露其心情,飲食習慣忠實地反應個人性格與生活環境。例如壓力大的人會想吃鹹的,寂寞的人往往將肚子吃到撐才罷休。
  • 〔自由時報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因為你,我存在」,「謝謝你,因為你讓我的人生不孤單」,這些話說起來可能肉麻了些,卻是脊髓損傷者對「推手」或「牽手」的肺腑之言。
  • 自由時報記者翁家祥╱專題報導「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韓國編劇常常神來之筆將男女主角送作堆,不論是訂婚、拍婚紗照、甚至契約結婚,總喜歡搞得像世紀婚禮一樣豪華,幾乎每部韓劇男女主角,最後都得走入禮堂。
  •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奈及利亞利沙二十三日法新電)搜救人員今天說,昨天晚間失事墜毀的尼日利亞客機上的全部一百一十七名乘客無人生還,他們正在冒煙的飛機殘骸間,努力收集和辨識數以百計散落的罹難乘客斷肢殘軀。
  • 每年更換人工關節的病人何其多,疼痛外加適應期,處處降低病人生活品質,在苗栗頭份長大的李萬柱在美國默默研究再生組織醫學工程,早已利用幹細胞和奈米技術研發出「人工軟骨」組織,造福這類病人;不忘本的他,正打算將技術帶回台灣照顧鄉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