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0日訊】(亞洲時報 潘小濤撰文)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十月十七日早上,冒著微雨到靖國神社參拜。這是他擔任首相之後,第五次到靖國神社參拜。跟之前四次參拜靖國神社不同,小泉這次刻意「平民化」:儀式簡化,沒穿上傳統的日本和服;沒進入主殿,只在殿前靜默及鞠躬;離開的時候也沒在簽名冊簽上「總理大臣」的大名;整個參拜儀式前後不到三分鐘。
小泉低調、從簡的參拜靖國神社,相信有兩個主要的考慮。第一,因應中國和南韓將作出強烈的外交反應,希望以低姿態,減少外交上的衝擊;雖然小泉希望與中國維持現時這種「冷和平」關係,但他也不明白,中日關係全面破裂對他和日本都沒有好處,所以才擺出軟化一點的姿態。第二,日前大阪及福岡的法院裁定,「小泉是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的,因而違反了憲法」。所以,小泉要竭力避免染上官方色彩,以免再被裁定「違憲」。
但是,無論小泉多低調,參拜儀式多簡化,只要他在首相的任上踏足靖國神社的範圍,已會損害中日和韓日關係,因為這表明了日本首相對二戰時期發動侵略戰爭的立場,他拜祭的亡魂之中,不知多少是發動那場戰爭、導致數千萬人無辜死亡的元兇,而這些都是中韓兩國人民最痛恨的戰犯。所以,低調、從簡,都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伎倆。當然,我們不能因而斷言,小泉在「神舟六號」返回地球後幾小時去靖國神社,是刻意的挑釁中國,因為當天是日本秋祭的第一天,往後兩個月,小泉要參加APEC、東盟峰會等多項外交活動,很難再找到更適合的日子去拜祭。因此,對「神六」的「贈慶」,應純粹只是巧合,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既然他不想令中日關係全面破裂,也明知參拜會引起嚴重的外交後果,為甚麼還要堅持去靖國神社呢?這正是目前中日關係的弔詭之處,也反映了小泉面對的兩難困局。首先,他這次參拜靖國神社應是謝票之旅。在上月的國會選舉中,小泉領導的自民黨大獲全勝,「親小泉」、獲小泉支持的候選人還成為大贏家,除了他個人的魅力和改革決心,二戰遺族會等右翼團體對他的支持,也應記一功。因此,百多名國會議員,翌日追隨小泉到靖國神社參拜,當中有二十四人就是新當選的「小泉派」,他們就是要向右翼的支持者致謝。
第二,小泉要「踐諾」。他上台初期表明,每年都會到靖國神社參拜,悼念二戰戰歿者。大家不要忘記,小泉在國會選舉大獲全勝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展示了不惜與反對改革者玉石懼焚的改革決心,日本人因而認定:小泉是言出必行、行必出果的政治家。如果小泉因為中韓兩國的反對,今年放棄參拜,他的政治誠信將大打折扣,他的支持者會質疑他的改革決心:他因為中韓的巨大壓力而改變參拜靖國神社的立場,會否也在巨大阻力下放棄改革呢?
第三,維持目前中日這種「冷和平」關係,有利於小泉凝聚日本人的改革共識。中國的崛起,對日本人的心理打擊很大,甚至認定終有一天中日必定再度開戰。因此,「中國威脅論」已經成為日本改革、自強的重要推動力。目前小泉正推動包括郵政、金融等多項大刀闊斧的變革,受到很多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相反,不斷強化的「中國威脅論」,讓中日之間處於「冷和平」狀態,有助小泉凝聚更多日本人支持他的改革,好讓日本盡快擺脫目前的經濟困局。只要這種「冷和平」狀態不變,「中國威脅論」就會繼續被放大、誇大,右派就很可能長期主導日本政壇,而反對派的生存就會被進一步壓縮。
當然,小泉事前應也估計到,他這次參拜靖國神社,北京既不會容許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的反日示威,也不會作出異乎尋常的激烈反應,最多只會令中日關係再冷一點,甚至跌至冰點,但中日關係還不至於徹底破裂。
本文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