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口
【大紀元8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常是攸關未來十年、二十年,或更長遠的國家人力資源,但因著眼長期,短期效果不易彰顯,甚至因若干抑制性的政策導致部分族群或團體的不滿,因此許多民主國家,因考量選票因素,長遠的政策,可能不若短期的措施來得討好,政策的拿捏往往需要政府的相當魄力。
台灣新移民現象並非近一年才開始出現,早在九○年代政府開放探親後,兩岸通婚現象也就日益增加,伴隨鄰近的東南亞國家,使得這兩個地區的外來配偶大增,而且九成九均為女性;這樣的特殊情況,以及衍生的社會與教養問題,都在民進黨政府執政後逐漸浮現。
其實,新移民原本是開放社會的人流現象,像封閉的中國社會在制度上與文化上,就不容易接受外來國家的移民;尤其台灣在高舉主體性的同時,愈來愈多的新移民,在人口結構形成的質量差異,也給予民進黨政府更多說服台灣與中國並不相同的理由。
同時,對於這些所謂的「第五族群」,游內閣除強化相關輔導與融入社會的各項措施,也在國境線上給予更嚴格的篩選管制,避免若干假結婚或「老夫少妻」情況,而衍生社會問題;游揆昨日感性與動感的演出,有助澄清民進黨並非「福佬沙文主義」,政府是多元一體與一視同仁。
不過,對合法來台的新移民,社會固然要接納包容,但政府一個更大的職責是,究竟未來台灣的人口結構要走向什麼樣的狀態?除更為多元與分殊,在來源、性別、教育、乃至職業等,政府是否應有更大的把關?畢竟新移民會對社會帶來新的刺激,除教導和諧外,如何激盪新的發展動力,將是更大關鍵。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