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

東周之諸侯爭霸時期─春秋戰國(六)

戰國“統一霸業”下的七國爭戰:趙國的興亡史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趙國的先祖

趙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個祖先。傳到中衍,他給殷帝太戊趕車。他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取名惡來,侍奉紂王,後被周人殺死,他的後代就是秦人。惡來的弟弟名叫季勝,他的後代就是趙人。

後傳到了奄父,奄父字公仲,周宣王的時候討伐戎人,他給宣王趕車。在千畝之戰中,奄父曾使宣王脫險。奄父生了叔帶。叔帶的時候,周幽王荒淫無道,他就離開周王朝到了晉國,侍奉晉文侯,開始在晉國建立趙氏家族。

從叔帶往下,趙氏宗族越來越興旺,到趙衰(cuī,崔)時,趙衰爲侍奉晉獻公還是侍奉幾位公子進行占卜,結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時,結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重耳由於驪姬之亂逃亡到翟,趙衰做隨從。翟人討伐廧咎(gāo,高)如,得到兩個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給重耳爲妻,年長的女子給趙衰爲妻,生了趙盾。當初,重耳在晉國的時候,趙衰的元配妻子已生了趙同、趙括、趙嬰齊。趙衰跟隨重耳在外逃亡,共計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晉國。重耳做了晉文公,趙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國家政事。晉文公所以能返回並且成爲霸主,大多是趙衰的計策,這些事記在《晉世家》裏。

趙衰回到晉國以後,在晉國的原配妻子堅決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來,並且讓翟妻的兒子趙盾做正宗繼承人,而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居下位侍奉他。晉襄公六年(前662),趙衰去世,他的諡號是成季。

趙盾接替成季主持國政兩年之後,晉襄公去世,太子夷臯年紀小。趙盾由於國家多難,想立襄公的弟弟雍爲國君。雍當時在秦國,就派使臣去迎接他。太子的母親日夜啼哭,叩頭對趙盾說:“先君有什麽罪過,爲什麽要抛棄他的嫡子而另找國君呢?”趙盾爲此事憂慮,恐怕她的宗親和大夫們來襲擊殺死自己,於是就立了太子,這就是晉靈公,並派兵去攔截到秦國迎接襄公弟弟的一行人。靈公即位之後,趙盾更加獨攬晉國的政事。

靈公即位十四年,越來越驕縱。趙盾多次進諫,靈公不聽。一次吃熊掌,沒有煮熟,就把膳食官殺了,讓人把他的屍體擡出去,正好被趙盾看見。靈公因此害怕,想要殺害趙盾。趙盾平素待人寬厚慈愛,他曾經送食物給一個餓倒在桑樹之下的人,這個人掩護救了趙盾,趙盾才得以逃走。他還沒有逃出國境,趙穿就殺死了靈公,立襄公的弟弟黑臀爲君,這就是晉成公。趙盾又回來主持國政。君子譏諷趙盾“身爲正卿,逃亡沒有出國境,返回來也不誅討逆賊”,所以史官記載說“趙盾殺了他的國君”。晉景公的時候趙盾去世,他的諡號是宣孟,其子趙朔承襲爵位。

*公孫杵臼慷慨營救趙氏孤兒

《史記》記載,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要誅殺趙氏家族。當初,趙盾在世的時候,曾夢見叔帶抱著他的腰痛哭,非常悲傷;之後又大笑,還拍著手唱歌。趙盾爲此進行占卜,龜甲上燒出的裂紋中斷,可後邊又好了。趙國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斷說:“這個夢很凶,不是應驗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兒子身上,可也是由於您的過錯。到您孫子那一代,趙氏家族將更加衰落。”

屠岸賈這個人,起初受靈公的寵信,到景公的時候他就做了司寇,將要發難,就先懲治殺靈公的逆賊以便牽連出趙盾,同時遍告所有的將領說:“趙盾雖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賊之首。做臣子的殺害了國君,他的子孫卻還在朝爲官,這還怎麽能懲治罪人呢?請各位誅殺他們。”韓厥說:“靈公遇害的時候,趙盾在外地,我們的先君認爲他無罪,所以沒有殺他。如今各位將要誅殺他的後人,這不是先君的意願而是隨意濫殺,隨意濫殺就是作亂。爲臣的有大事卻不讓國君知道,這是目無君主。”屠岸賈不聽。韓厥就告知趙朔趕快逃跑。趙朔不肯逃跑,他說:“您一定能不使趙氏的香火斷絕,我死了也就沒有遺恨了。”韓厥答應了他的要求,他謊稱有病不出門。屠岸賈不請示國君就擅自和將領們在下宮攻襲趙氏,殺死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並且滅絕了他們的家族。

趙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趙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宮裏躲藏起來。趙朔的一位門客名叫公孫杵臼,杵臼對趙朔的朋友程嬰說:“你爲什麽不死?”程嬰說:“趙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養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過了不久,趙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賈聽到後,到宮中去搜查。大人把嬰兒放在褲子裏,禱告說:“趙氏宗族要是滅絕,你就大哭;如果不會滅絕,你就不要出聲。”搜查到這裏的時候,嬰兒竟然沒有聲音。

脫險以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今天一次搜查沒有找到,以後一定要再來搜查,怎麽辦呢?”公孫杵臼說:“扶立遺孤和死哪件事更難?”程嬰說:“死很容易,扶立遺孤很難啊。”公孫杵臼說:“趙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爲其難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讓我先死吧!”於是兩人設法得到別人家的嬰兒背著,給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裏。程嬰從山裏出來,假意對將軍們說:“我程嬰沒出息,不能扶養趙氏孤兒,誰能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藏在哪里。”將軍們都很高興,答應了他,就派兵跟隨程嬰去攻打公孫杵臼。

杵臼假意說:“程嬰,你這個小人哪!當初下宮之難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隱藏趙氏孤兒,如今你卻出賣了我。即使你不能撫養,怎能忍心出賣他呢!”他抱著嬰兒大叫道:“天哪!天哪!趙氏孤兒有什麽罪?請你們讓他活下來,只殺我杵臼可以吧。”將軍們不答應,立刻殺了杵臼和孤兒。將軍們以爲趙氏孤兒確實已經死了,都很高興。然而真的趙氏孤兒卻仍然活著,程嬰終於和他一起隱藏到深山裏。

過了十五年,晉景公找到趙氏孤兒趙武,並且誅殺了屠岸賈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屬趙氏的封地賜給趙武。

趙氏恢復爵位十一年後,晉厲公殺了三位郤(xī,西)氏大夫。欒書害怕牽連到自己,於是就殺了晉君厲公,改立襄公的曾孫周,這就是晉悼公。從此以後,晉國大夫的勢力逐漸強盛。趙武接續趙氏宗族後二十七年,晉平公即位。平公十二年(前546),趙武做了正卿。十三年,吳國的延陵季子使晉國,他說:“晉國的政權最後要落到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後代的手裏。”趙武死後,諡號是文子。

傳到趙襄子時,他和韓康子、魏桓子一起打敗了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他們三家的領地更大了,超過了諸侯。西元前403年,韓與趙、魏一起被周王室承認爲諸侯國。

*趙國的發展

獻侯年紀不大就即位了,首府在中牟。襄子的弟弟桓子驅逐了獻侯,在代地自立爲侯,一年後去世。趙國人認爲桓子即位不是襄子的意願,就共同殺了他的兒子,又迎回獻侯即位。獻侯十年,中山國武公開始即位。十三年,在平邑築城。十五年,獻侯去世,他的兒子烈侯趙籍即位。

敬侯十一年(前376),魏、韓、趙共同滅亡晉國,瓜分了它的土地。趙國攻打中山國,又在中人地區交戰。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兒子成侯趙種即位。

此後,趙國分別與衛國、魏國、齊國、秦國等發生了戰爭,互有勝負。

到了肅侯元年(前349),趙國又奪取了晉君的端氏縣,把晉君遷到屯留安置。四年,朝拜周天子。六年,進攻齊國,奪取了高唐。七年,公子趙刻進攻魏國的首垣。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征伐魏國,俘虜了魏國將軍公子趙卬。趙國進攻魏國。十六年,肅侯遊覽大陵,經過鹿門,宰相太戊午牽住馬頭說:“正當農事繁忙的時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沒有飯吃。”肅侯聽了立即下車認錯。十七年,圍困魏國的黃城,沒有攻克。同時開始修築趙長城。

二十四年,肅侯去世。秦、楚、燕、齊、魏派出精兵各一萬人同來參加葬禮。肅侯的兒子武靈王即位。

*趙武靈王的改革

武靈王元年(前325),陽文君趙豹任宰相。梁襄王和太子嗣、韓宣王和太子倉到信宮來朝賀。武靈王年少,還不能處理政事,設有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官三人。

武靈王八年,韓國進攻秦國,沒有取勝就撤離了。五國互相稱王,只有趙國不稱王,趙君說:“沒有實力,怎能處在這個名分上呢!”下令趙國人都稱他爲“君”。

九年,與韓、魏一起進攻秦國,秦國打敗了三國軍隊,斬殺了八萬人。齊國在觀澤打敗趙軍。十七年,武靈王到九門,修築野台,以便瞭望齊國和中山國的邊境。

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先王重臣肥義,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束。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然後召見樓緩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府)水的險阻,修築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麽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樓緩說:“很好。”可是群臣都不願意。

武靈王派人轉告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的行爲準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規,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爲重要。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爲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建立了,然後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於國家的事,行爲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

所以我願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爲了盡我的愚忠。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聖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願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於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抛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衆人的心意,背棄學者之教,遠離中國風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使者回去如實稟報。武靈王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我要親自去請求他。”

武靈王於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爲了便於穿用的,禮是爲了便於行事的。聖人觀察鄉俗而順俗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爲了利民富國。剪掉頭發,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俗。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爲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聖人認爲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於行事,禮制不必相同。

儒者同一師承而習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爲了荒遠地區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捨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聖賢也不能使它相同。窮鄉僻壤風俗多異,學識淺陋卻多詭辯。不瞭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的博采衆見以求盡善。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爲了制止世俗之見。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施。從常山直到代地、上黨,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所以我認爲如果沒有舟船的設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麽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騎射,就是爲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

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黨設要塞,襄主併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先王以此爲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爲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可是叔父卻順從中原的習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願,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頭。武靈王於是賜給他胡服。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這時武靈王才開始發佈改穿胡服的命令。

很多人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武靈王說:“先王習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實際情況規定禮制。法規政令都順應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於使用。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

聖人的興起並不互相因襲卻能統一天下,夏、殷的衰敗並未變禮制也終於滅亡。那麽,違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舊禮並不值得稱道。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麽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爲的人了;習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麽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衆的人才了。況且聖人認爲,只要有利於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於行事就可以稱爲禮法。規定進退的禮節,衣服的制度,是爲了使平民百姓有統一的遵循,不是爲了評論賢人的。

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啊!”終於推行胡服並招募士兵練習騎射。所謂胡服騎射,即改傳統的甲兵爲騎兵,改車戰爲運動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爲增強,成爲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這次服飾改革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趙國,它對中國歷史發展所産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爲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後,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並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惠文王是惠後吳娃的兒子。武靈王自稱爲主父。

後來因爲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最終導致主父被餓死。

*趙武靈王之後的征戰和衰亡

惠文王五年(前294),趙國把鄚、易兩地給了燕國。八年,修築南行唐城。九年,趙梁領兵,與齊國聯合進攻韓國,直到魯關之下。到了十年,秦國自稱爲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討宋國,在魏國得到河陽。秦國奪取梗陽。十二年,趙梁領兵進攻齊國。十三年,韓徐爲統帥,進攻齊國。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國宰相樂毅統率趙、秦、韓、魏、燕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奪取了靈丘。趙王與秦王在中陽相會。十五年,燕昭王來會見趙王。趙國與韓、魏、秦聯合攻齊,齊王敗逃,燕軍孤軍深入,攻下臨淄城。齊國謀臣便寫書信說服趙王。趙國停止進兵,並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大水成災,漳水泛濫。魏冉來趙國任宰相。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二十二年,趙國瘟疫大規模流行。立公子丹爲太子。

二十八年,藺相如帶兵征伐齊國,打到平邑。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圍了閼與。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趙王剛剛即位,太后掌權,秦國加緊進攻。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觸龍說服太后同意長安君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著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卜,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徵殘缺。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落下來,象徵有氣勢但沒有實力。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徵憂患。”

過了三天,韓國上黨的守將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黨,就要並入秦國。那裏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上黨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麽樣?”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麽說是無故呢?”

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爲會安安穩穩的得到上黨的土地了。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于趙國。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隨意從小國弱國那裏得利,小國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裏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爲敵,一定不要接受。”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但是孝成王沒有聽平陽君的話,派人接收土地。秦國爲此發兵,大敗趙軍,將軍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趙國士兵都被秦將白起坑殺。孝成王後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長平之禍。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長平之戰前,東方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採取各種公開的秘密的、光明的卑鄙的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政。然而,歷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於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十年,趙國將軍樂乘、慶舍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號信平君。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爲趙王祝酒。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閑問他。樂閑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大怒。群臣都認爲可以。燕國終於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廉頗爲趙國大將,打敗並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

十六年,廉頗圍困燕國都城。把樂乘封爲武襄君。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將武襄君進攻燕國,包圍了它的國都。十八年,延陵鈞率領軍隊跟隨相國信平君廉頗幫助魏國進攻燕國。秦軍攻下了趙國榆次地區的三十七座城。十九年,趙國和燕國交換國土:趙國把龍兌、汾門、臨樂給燕國;燕國把葛城、武陽、平舒給趙國。

二十年(前246),秦王政開始即位。秦軍攻下趙國的晉陽。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孝成王之子趙偃即位,這就是悼襄王。悼襄王期間,戰事更爲頻繁,趙國先後奪取了燕國、齊國、魏國等土地。到了悼襄王的兒子幽繆王趙遷時,秦國更爲強大,並於西元前228年,俘虜了趙王,並於次年攻陷了趙國都城邯鄲。秦國俘虜趙遷之後,趙國逃亡的大夫們共同扶立趙嘉爲王,在代地稱王六年。秦國進兵打敗了趙嘉,終於滅了趙國,把它改爲郡。

司馬遷認爲,趙國亡國的原因在於趙王遷平素行爲不正,聽信讒言,並誅殺了趙國良將李牧,重用郭開。信以爲然。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這為我們了解歷史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 到距今約五千年前,神州舞台出現了人類歷史重要的一幕--黃帝時代的降臨。黃帝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受到無比的尊敬。其實中國人「敬天法祖」的特性,除了與上古神傳時代的人神共處有關之外,與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有著密切關係。黃帝之後有「絕天地通」的傳說,即人神分隔,中華民族就在神傳的文化基礎上,從黃帝時代開啟了以人為中心的、一幕幕璀璨的半神文化序幕。
  • 舜帝和禹帝時代
      
    關於舜帝的家世,《史記》是如此記載的:虞舜,名叫重華。重華的父親叫瞽(gu)叟,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gou,勾)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從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從窮蟬為帝之後一直到舜帝,中間幾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 五帝時期,天下的共主,譬如黃帝、帝嚳、顓頊、堯和舜,都是因為賢德而為各個部落所尊崇、所擁戴。禹死之後,盡管帝位傳給了別的賢人,但最後還是其子啟繼承了天子之位,從而真正開啟了中國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傳”的先河,即古人所說的“家天下”的肇始。
  • 歷史走過了夏朝,走入了殷商。關於商朝歷史,早期其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史記》等後代典籍來瞭解,缺乏當時的文字證明。但是殷墟遺址的發掘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歷史「信而有證」,故商朝被視為中國信史之開端。這些甲骨文也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記錄。在殷墟遺址,除了發掘出殷商的宮殿、陵墓、作坊、殉坑,以及數量頗多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外,還發掘了不下十六萬片的甲骨,上有不同的漢字四千餘個,而可辨認的近兩千。甲骨上面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時、年成、戰爭、農事、狩獵等等,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此,這些刻辭有助於瞭解商朝生產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
  • 春秋時期,楚國雄據南方,楚莊王一鳴驚人,成為五霸之一。楚在春秋時代先後兼並了十二國。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
  • 燕國同韓國一樣,在戰國期間崛起的七國中屬於相對弱小的國家,它瀕臨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著,所以艱難的生存在強國之間,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然而燕國卻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只有它最後滅亡。
  • 韓國基本上未曾出現過一位較有作爲的國君。不過,韓國卻曾出現過兩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時爲相,實行政治改革,結果使韓國“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前後達十五年之久。這可以算是韓國歷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頁了。另一位傑出的人物是韓非,這位韓國公子曾向當權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議,但都未被採納。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