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

東周之諸侯爭霸時期─春秋戰國(七)

戰國“統一霸業”下的七國爭戰:韓國的興亡史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韓國的興亡史

韓國是戰國時期力量最弱的國家。它東鄰魏國,西鄰秦國,兩個鄰國都比它強大得多。韓國兩面受敵,常被侵伐。加上韓國的經濟條件較差,人口較少,因而國力難於興盛。客觀條件固然是韓國弱小的重要原因,但主觀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從三家分晉直到韓國滅亡,將近二百年間,韓國基本上未曾出現過一位較有作爲的國君。不過,韓國卻曾出現過兩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時爲相,實行政治改革,結果使韓國“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前後達十五年之久。這可以算是韓國歷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頁了。另一位傑出的人物是韓非,這位韓國公子曾向當權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議,但都未被採納。

司馬遷談到,韓氏在晉國,並沒有什麽大功,卻能和趙氏、魏氏一樣,做諸侯十幾代之久,這是因爲當初韓厥感動了晉景公,讓趙氏孤兒趙武繼承了趙氏的爵位,因而成全了程嬰和公孫杵臼的大義,積了天下少有的陰德所致。

*韓國的先祖

韓國的祖先和周天子同姓,姓姬氏。以後他的後代待奉晉國,被封在韓原,稱爲韓武子。韓武子之後再傳三代有了韓厥,他隨封地的名稱爲韓爲氏。

韓厥在晉景公三年(前597)的時候,晉國司寇屠岸賈將要作亂,說是誅殺靈公的賊臣趙盾。趙盾早已經死了,就要殺他的兒子趙朔。韓厥阻止屠岸賈,屠岸賈不聽。韓厥就去告訴趙朔,讓他逃走。趙朔說:“您一定不能使趙氏的後代斷絕,我死後也就沒有遺恨了。”韓厥答應了他。等到屠岸賈誅滅趙氏的時候,韓厥稱病不出家門。程嬰、公孫臼把趙氏孤兒趙武藏了起來,韓厥是知道這件事的。

晉景公十一年(前589),韓厥和郤克率領八百輛戰車的兵力征討齊國,在鞍打敗了齊頃公,俘虜了逢醜父。從這時候起,晉國設置了六卿,韓厥位居一卿,號爲獻子。

晉景公十七年,景公生病,占卜的結果說是大業的後代子孫不順心的人在作怪。韓厥就讚揚趙衰(cuī,崔)的功勞,並說他如今已沒有人接續香火,以此來感動景公。景公問道:“他還有後代嗎?”韓厥當時就談到了趙武,景公因而把趙氏原有的田邑重新給他,讓他接續趙氏的香火。

晉悼公七年(前566),韓獻子告老。獻子去世後,他的兒子宣子繼承爵位。宣子遷徙到州邑。

宣子去世,他的兒子貞子繼承爵位。貞子遷居到平陽。韓貞子去世,他的兒子簡子繼位。韓簡子去世,他的兒子莊子繼位。韓莊子去世,他的兒子康子繼位。

傳到韓康子時,他和趙襄子、魏桓子一起打敗了知伯,瓜分了他的領地,他們三家的領地更大了,超過了諸侯。西元前403年,韓與趙、魏一起被周王室承認爲諸侯國。

韓文侯二年(前385),韓國進攻鄭國,佔領陽城。又進攻宋國,打到彭城,俘虜了宋國國君。七年,進攻齊國,打到桑丘。鄭國反叛晉國。九年,韓國進攻齊國,打到了靈丘。十年,韓文侯去世,他的兒子哀侯即位。韓哀侯元年(前376),韓與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二年,韓國滅了鄭國,於是把都城遷到了新鄭。

*韓國的征戰和衰亡

韓昭侯元年(前358),秦軍在西山打敗韓軍。二年,宋國奪取了韓國的黃池。魏國奪取了朱邑。六年,韓軍征討東周國,攻佔了陵觀、邢丘。昭侯八年,申不害任韓國宰相,實行法家的治國之道,國內得到安定,各諸侯國不敢前來侵犯。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二十四年,秦軍攻下了韓國的宜陽。

昭侯二十五年,發生旱災,昭侯下令修建高大的城門。屈宜臼說:“昭侯出不了這座城門。爲什麽呢?因爲不合時宜。我所說的時,不是指的時間,人本來就有順利或不順利的時候。昭侯曾經順利過,可是並沒有修建高門。去年秦國攻下了他們的宜陽,今年發生旱災,昭侯不在這個時候救濟民衆的急難,反而是更加奢侈,這就叫做衰敗的時候卻做奢侈的事情。”二十六年,高門修成了,昭侯也去世了,果然沒能出這座門。他的兒子宣惠王即位。

宣惠王八年,魏軍打敗了韓國將軍韓舉。十一年,把君號改稱爲王。與趙王在區鼠相會。十四年,秦軍進攻並在鄢陵打敗韓軍。十六年,秦軍在脩魚打敗韓軍,在濁澤俘虜了韓國將領和申差。韓國著急了,想與秦國議和。楚國擔心秦韓合兵攻伐楚國,便派人送厚禮給韓王,並承諾如果秦國攻打韓國,楚國一定派兵相幫。韓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停止了與秦國議和的行動,並和秦國斷交。秦國因而大怒,增加兵力進攻韓國,兩國大戰,而楚國救兵一直沒到韓國來。十九年,秦軍大敗韓軍於岸門。韓國只好派太子倉去作人質來向秦國求和。

宣惠王二十一年,韓國同秦國一起攻楚,打敗了楚將屈丐,在丹陽斬殺了八萬楚軍。這一年,宣惠王去世,太子倉即位,這就是襄王。

襄王十四年,韓國與齊、魏兩國一起進攻秦國,到了函谷關就在那裏駐軍。十六年,秦國把河外之地和武遂還給韓國。襄王去世,太子咎即位,這就是釐(xī,西)王。

釐王三年(前293),派公孫喜率領周和魏的軍隊攻秦。秦國大敗韓軍二十四萬。五年,秦軍攻下韓國的宛城。六年,韓國把武遂地帶的二百里土地給了秦國。十年,秦軍在夏山打敗韓軍。十二年,韓釐王與秦昭王在西周國相會,並幫助秦國進攻齊國。齊國戰敗,齊湣(mǐ,敏)王外出逃亡。十四年,韓王與秦王在兩周國之間相會。釐王二十三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的華陽。

韓國向秦國告急,秦國不來援救。韓國相國對陳筮(shì,士)說:“事態急迫,您雖有病,還是希望您連夜到秦國去。”陳筮到秦先會見穰侯魏冉。穰侯說:“事情緊迫了吧?所以才派你來。”陳筮說:“還不很急呀。”穰侯發怒道:“如果這樣,你的君主還能派你做使臣嗎?你們的使臣來來往往,都是來向我們告急的,你來了卻說不急,爲什麽?”陳筮說:“韓國如果真的危急,就要改變政策去追隨其他國家,因爲還沒到危急的時候,所以我又來了。”穰侯說:“你不必去見秦王了,現在我立即發兵救援韓國。”過了八天,秦軍趕到,在華陽山下打敗趙軍和魏軍。這一年,釐王去世,他的兒子桓惠王即位。

桓惠王元年(前272),韓軍進攻燕國。九年,秦軍攻佔了韓國的陘城,並在汾水旁築城。十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黨郡守獻出上党郡投降趙國。十七年,秦軍攻佔韓國的陽城、負黍。二十四年,秦軍攻佔韓國的城臯、滎陽。二十六年,秦軍全部攻佔了韓國的上黨地區。二十九年,秦軍攻下韓國的十三座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去世,他的兒子韓王安即位。韓王安五年(前234),秦國進攻韓國,韓國形勢危急,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國把韓非留下,後來就把他殺了。九年,秦軍俘虜了韓王安,韓國領土全部歸屬秦國,設置爲潁川郡。韓國終於滅亡。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這為我們了解歷史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 到距今約五千年前,神州舞台出現了人類歷史重要的一幕--黃帝時代的降臨。黃帝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受到無比的尊敬。其實中國人「敬天法祖」的特性,除了與上古神傳時代的人神共處有關之外,與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有著密切關係。黃帝之後有「絕天地通」的傳說,即人神分隔,中華民族就在神傳的文化基礎上,從黃帝時代開啟了以人為中心的、一幕幕璀璨的半神文化序幕。
  • 舜帝和禹帝時代
      
    關於舜帝的家世,《史記》是如此記載的:虞舜,名叫重華。重華的父親叫瞽(gu)叟,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gou,勾)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從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從窮蟬為帝之後一直到舜帝,中間幾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 五帝時期,天下的共主,譬如黃帝、帝嚳、顓頊、堯和舜,都是因為賢德而為各個部落所尊崇、所擁戴。禹死之後,盡管帝位傳給了別的賢人,但最後還是其子啟繼承了天子之位,從而真正開啟了中國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傳”的先河,即古人所說的“家天下”的肇始。
  • 歷史走過了夏朝,走入了殷商。關於商朝歷史,早期其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史記》等後代典籍來瞭解,缺乏當時的文字證明。但是殷墟遺址的發掘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歷史「信而有證」,故商朝被視為中國信史之開端。這些甲骨文也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記錄。在殷墟遺址,除了發掘出殷商的宮殿、陵墓、作坊、殉坑,以及數量頗多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外,還發掘了不下十六萬片的甲骨,上有不同的漢字四千餘個,而可辨認的近兩千。甲骨上面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時、年成、戰爭、農事、狩獵等等,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此,這些刻辭有助於瞭解商朝生產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
  • 春秋時期,楚國雄據南方,楚莊王一鳴驚人,成為五霸之一。楚在春秋時代先後兼並了十二國。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
  • 燕國同韓國一樣,在戰國期間崛起的七國中屬於相對弱小的國家,它瀕臨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著,所以艱難的生存在強國之間,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然而燕國卻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只有它最後滅亡。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