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2日訊】台海局勢,是戰是和,操之在人。
在臺灣,孤島寡民,無人敢啓戰火。儘管從上到下,政見紛紜,公開辯論,舌戰激昂,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卻真正是高度一致——“絕不放第一槍!”
在大陸,蕓蕓大衆,好像都講“統一”。儘管社會上下,難題叢生,“統獨”之說,與這些難題毫無關聯,但至少表面上似乎是衆口一詞——“不惜使用武力!”
如果把兩岸民衆分別看成整體的話,臺灣民衆就像這樣一個小兄弟——儘管想“分家”,絕不想打架;大陸民衆就像這樣一個老大哥——“絕不讓他分家,要分就打死他!”
僅僅因爲弟弟說要“分家”,哥哥就要打死弟弟——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態度是否有點野蠻?這樣的想法是否有點愚昧?在當今時代,如此行事是不是一種倒退?如此爲人是不是一種罪過?
這些年來,我們的社會在不少方面有很大進步,在一些方面已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出於良知的批評已開始發揮矯正失誤的作用。所以,儘管道德的“滑坡”是觸目驚心,“從衆”的習慣還揮之不去,但我相信,是非還是可以說清,良知不會完全泯滅。正因爲如此,在台海是戰是和這件大事上,允許發出不同的聲音,思考一下不同的觀點,是絕對必要的。因爲,比起“統還是獨”來,“戰還是和”才是與千千萬萬老百姓性命攸關的頭等大事。
當然,這件大事是比上面的“兄弟”比喻複雜得多。那麽,我們就來看一看,從這件複雜的事情裏面,究竟可以得出什麽結論?
一.
臺灣的民衆,確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由2300萬人組成的社群。這個社群在過去110年之中,至少有105年生活在並不控制中國大陸的當局治下,因而在政治上同中國大陸非常疏遠,這並不是臺灣民衆的過錯。在延續了三、四代人的這種歷史條件下,尤其是在反抗國民黨專制統治已成功多年,“黨禁”和“報禁”已開放多年,縣市長乃至最高權力機構的直接選舉已實行多年的情況下,這個社群整體上(由相對多數票表達)不願接受,至少不願立即接受現在控制大陸的政府之控制,這是十分自然而可以理解的,而且是應該考慮應該尊重的,最起碼,這也不是這個社群的過錯,不是臺灣民衆的罪過。要這麽一個無罪的社群去承受戰火帶來的恐怖和死傷,這顯然不是我們應該得出的結論。
如果我們又想到,臺灣民衆中還有千千萬萬的人並不贊成“急獨”,甚至根本反對“台獨”。我們還不管青紅皂白依然得出“開打”或“動武”的結論,這是不是有點野蠻呢?
也許有人覺得,台海開戰,不是要“殺死小弟弟”,只是要遏止“台獨”。那麽,我們可以想一想,在一個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市那麽大,居民也有兩個北京市那麽多,即人口密度同北京差不多的孤島上,投入中國最精銳的軍隊和最強大的火力,包括海、陸、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火力,會是怎樣一幅大屠殺的慘像!如果再考慮到, 精確制導而發射有度的美國導彈,尚且常常殃及無辜平民,考慮到開戰後臺灣軍隊不可避免的拼殺和美國火力不能排除的捲入,這個“小弟弟”能夠只是“斬首”而“全身”嗎?千千萬萬並沒有犯罪,甚至反對“台獨”的民衆, 不就得無辜被殺而血肉橫飛嗎?台海開戰,豈止是“有點野蠻”呢?
二.
那麽,台海開戰,能不能遏止“台獨”呢?採用一種手段能達到目的,可稱爲理智,不能達到目的而堅持採用,可稱爲愚昧。我們且來看看,台海開戰, 是智還是愚?
殺死“弟弟”,並不能遏止“分家”——假如弟弟一家已被斬盡殺絕,則其小“家”已滅,大“家”也無所謂“分”(因爲“家”的主體是人不是物);假如其家人尚有餘種,則其人心中就會埋藏下萬世不滅的深仇大恨,豈止像現在這樣,只是爲“分”了很久的狀態, 爭一個“名分”而已?
這一點,可以從以武力維護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在東帝汶,以戰爭維護統一的前南斯拉夫在前南各地, 以及現在俄羅斯在車臣的結果,看得一清二楚。
其實, 所謂統獨之爭,除了表面上的名分之爭外,長遠地看,主要是人心之爭,民心之爭。八十年代兩岸關係逐漸轉暖,台商進入大陸投資,臺灣各界民衆也來探親訪友、觀光旅遊。大陸開放了懷抱,臺灣也投桃報李,雙方都拉近了距離。九十年代李登輝想用“台獨”理念籠絡人心,大陸報以導彈試射時,一些臺灣學生就打比方說:“大哥同小弟又握手又拍肩,小弟自然親近大哥。大哥忽然對小弟又警告又揮拳,小弟自然要逃開大哥,離得遠遠的了。”
說白了,統一就是要臺灣人“服管”。1895年以來,控制大陸的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除了5年之外)和共產黨政府都未曾同時管轄他們,所以他們至少暫時不服。對於“不服”,中國古人的智慧不是壓服,而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如使大陸文明昌盛,臺灣人心自然向往。儒家理想的政治是尊崇(“大”的本義)一統,即以“仁德”來感召社會,最終達到“遠近大小若一”的境界,而不是靠暴力統一,因爲暴力不能征服人心。所以古人又說“止戈爲武”,制止戰爭才是真正的英武。揮拳會使人心逃避、遠離,殺人更使人心死滅、仇恨。如此看來,台海開戰,豈止是“有點愚昧”呢?
三.
古今中外,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總有一些社群會要求同另一些社群分離,也有一些社群會要求同另一些社群合併,所以中國古人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古代,這種“分合”或“統獨”之爭,常常用武力解決,而這必然伴隨著生靈塗炭、屍骨成山的悲劇,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然而從古到今,也總有不少仁人志士,不從帝王將相的功業出發,而以人民大衆的生命爲重,悲天憫人、殫精竭慮,爲和平解決各種國內國際難題, 發揮了高超的膽識和智慧,成爲真正流芳百世的聖賢英傑。尤其是其中一些抛棄成見不計宿怨的偉人,能夠與政敵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更不但在今世獲得和平締造者的獎譽,而且在後世獲得子孫萬代的景仰。
人類文明進入當代時期,和平解決各種爭端包括統獨爭端, 已成爲有良知者的共識。不論結果是統還是獨,堅持採用文明的而不是野蠻的手段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是人類良知的進步。正因爲如此,英國的蘇格蘭和義大利的北方有不少人想“獨立”,但雙方根本不會想到“武力”;比利時的佛拉芒問題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問題的“統”“獨”雙方,儘管仍然勝負未定,但卻不會威脅到任何人的生命安全;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成了兩個國家,不但沒有死一個人,而且仍然和平共處;前東德和前西德合成一個國家,採取的是全民節日慶典般的方式,不能不讓人想到即使在東德還是共產黨執政時,渴望統一的兩德就已有一個基本共識——“和平第一,統一第二”!
這是一個文明的共識,也是一個進步的共識!
在世上已有了這樣一些解決統獨問題的文明方式和進步表率的時代,倘若還去效法那些血雨腥風冤冤相報你打我殺而以恐怖主義爲結局的既野蠻又無效的做法,這豈止是一點倒退?
可以想象,在人口和面積不過兩倍於北京市,人口密度與北京市相等的臺灣,一場大規模戰爭,必然使整個寶島變成瓦礫廢墟,不必說多年居於亞洲前列的經濟會完全崩潰,也不必說在華人社群中第一次實行的民主會不復存在……即使只想想辛苦保存下來的千年故宮珍寶、多年建成的臺北地下鐵路,想想那風景如畫的阿里山日月潭,那堪以自豪的世界第一高樓……再想想那麽多爲大陸經濟作出貢獻的台商及其家人,那麽多大陸民衆喜愛的歌星、演員、作家,那麽多政治上暫時不要統一、文化上卻保留中國傳統的民衆,那麽多奔走呼號反對台獨和嘔心瀝血傳承中華文化的知識份子,那麽多爲反對陳水扁而上街遊行的家庭婦女,那麽多聰明可愛、充滿活力的青年學生……把所有這一切, 統統付諸一炬,燒成火海,不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倒退嗎?
還有,大陸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及其成果,也會因開戰而面臨危險,甚至毀於一旦。一方面,國際社會(不論有多少國家在我們的外交努力下表態支援“一中”政策,也不等於它們贊成開戰),尤其是發達國家,會因中國人比“六四”事件可怕百倍的自相殘殺而驚愕百倍,不論是由此而來的西方的“逃離”、“制裁”,還是由此而來的中國的保守、封閉,都必然導致中國在許多年中自絕於國際社會和先進文明,其結果必然是經濟上政治上的大倒退。另一方面,如果臺灣軍隊在“放第二槍”時向其射程所及的地區加以報復,那麽損失最慘重的地區,也恰好是改革開放後成爲大陸經濟龍頭的地區,即包括上海廣州和深圳在內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廣東、福建、浙江和江蘇等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這些地區的建設成果毀於一旦,人民群衆家破人亡,會是怎樣的慘像?會是多大的倒退?
四.
姑且不說導致政治、經濟、社會的大倒退,就已經是對民族、對人類犯下的罪過。僅僅就道義而言,就各大文明傳統對民衆、尤其是對統治者的要求而言,破壞和平、發動戰爭本身就是最大的罪過。孟子說:“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于爲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孟子•離婁上》)可見儒家認爲,人命重於一切,爲土地開戰殺人,是犯了最大的罪。老子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三十章》)又說:“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可見道家同儒家一樣認爲,不應該主張國家領導人動武,用兵必致罪過、必遭報應。至於佛教主張“不殺生”、“放下屠刀”,基督教主張“寬恕”、“愛人”、“動刀的必死於刀下”,其反對發動戰爭更是衆所周知的,而且與儒道兩家的說法驚人地一致。一個有趣的對比是:印度的阿育王同中國的秦始皇幾乎同時,都是第一個統一國家的君主,但一個遭國人唾駡,已經成爲暴君的代名詞,另一個世代傳頌,至今仍爲全人類所景仰,其原因就在於阿育王信奉佛教後,爲統一戰爭的人命代價而痛悔不已,立柱刻石, 警告後人切勿開戰,並將施政方略全部集中于交通、衛生、甚至傳教等提高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措施上。
綜上所述,在台海開戰,絕不是勇敢,而只是野蠻;絕不是智慧,而只是愚昧;絕不是中國社會的進步,而只是大倒退;絕不是對中華民族的功德,而只是大罪過!
對於決策者來說,真正的勇敢,是力排衆議,把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寧、幸福,置於自己的名聲、地位之上,像當年的德國人一樣,堅持“和平第一,統一第二”;真正的智慧,是用理性面對兩岸某些人士的激昂,用冷靜消除兩岸某些言辭的狂熱,像前輩一些政治家和外交家,不但以機敏的頭腦想出“兩岸”一詞,而且以博大的胸懷提出“擱置”策略,更能像孔子當年告誡的那樣:“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具體的做法,可以是先與對岸締結“不戰”與“不獨”互爲條件的協定,再以大陸的政治改革和對方的配套措施,使大陸民衆與臺灣民衆皆大歡喜,達致“雙贏”的佳果!
果能如此,則大陸社會會因建立多元憲政而真正公平發展,真正長治久安,走向文明世界之前列;臺灣民衆也會消除疑慮,人心歸向,最終以某種形式統一爲中華民族的政治共同體(目前雖在政治上不統一,但仍是對雙方有利的經濟、文化共同體),攜手對人類文明做出大貢獻!
果能如此,豈非中國社會的大進步?豈非中華民族的大功德?
台海開戰,是野蠻、愚昧的大倒退、大罪過!
台海維和,是文明、智慧的大進步、大功德!
全世界華人聯合起來,維護和平,反對戰爭!
2004年7—8月於北京
──轉自《觀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