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1月22日訊】
公元前399年,當被譽為“在所有凡人中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被雅典人處死的時候,他的學生,29歲的柏拉圖被深深震撼了,他幾乎用他的一生來尋找死亡對於人的意義。他虛妄地幻想用他的方式找回他最尊崇的人,喚回他心中最高貴的靈魂,所以他進入到一個比蘇格拉底更為虛幻的理想世界,而他的著作中也無不閃耀著蘇格拉底的智慧。
我們甚至無法區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觀點,因為老師並沒有留下任何著作,而學生以對話的形式將老師的觀點記錄了下來,裡面又混合了大量自己的思想。在柏拉圖現存的近三十篇對話中,早期的部分約13篇被認為是逃亡途中記述的蘇格拉底的思想,而中期7篇和晚期的6篇闡述的主要是自己的觀點。在這些作品中,柏拉圖幾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
柏拉圖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繼承蘇格拉底的衣砵完善了“理念”理論。
他舉了一個例子來形象地說明他的理論:一群從未出過洞門的穴居人終年生活在山洞中,他們眼裡唯一的常見之物就是他們自己的影子,因此他們認為世間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有一天,終於有一個人發出疑問,這些影子從何而來?思索之後,他轉過身體就突然發現了照出身影來的火光,他大吃一驚。然後,他嘗試著走出山洞,他更加驚訝了!外面明亮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如此絢麗奪目,令他如獲至寶。他經過思考得出結論,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以前他們的想法都是錯的。這個穴居人想到洞裡的同伴,決心說服他們來到光明美好的世界,於是他返回山洞。但同伴們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說法,並指著影子說,世界上除了這些影子之外,別無他物。最後,他們把這個異類的同伴殺死了。
很明顯,這個認識到外面世界的人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試圖告訴我們,我們隨時見到的這個感官世界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它的背後還有一個真實的永恆的“理念”世界。前者只是後者的影子而已。創造者以理念為模式,創造出世間萬物。所以真理需以理念為對象,只有理念才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
柏拉圖又進一步發展了蘇格拉底的靈魂論,認為只有靈魂才能溝通現實世界和理念世界,也只有不朽的靈魂才能認識不朽的理念世界,認識真理。他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流動的,包括人的身體,只有我們不朽的靈魂,這個靈魂是理性的,由於它不是物質,是不變的永恆的一。它是我們溝通現實世界和理念世界的橋樑。靈魂在人出生之前,已經認識到理念,靈魂進入人的身體後,要認識真理,必須排除身體的干擾,逐漸回憶起從前的認識。這是柏拉圖著名的“回憶說”。
柏拉圖有關創造者的說法被早期基督教借鑑為上帝造物,影響至深。他也是第一個被承認的徹底的所謂唯心主義者。他通過他的理論發現和創造了另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光明更真實更永恆的世界,後來的許多學者都受其影響。黑格爾就在他的基礎之上完成了一個概括人類所有已知知識的龐大的哲學體系,成為一代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和終結者。
柏拉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恆不變的事物,也關心人類道德與社會有關的永恆不變的事物。他和蘇格拉底一樣,認為善是世界存在的原因和目的,是道德的極限,認識善就是認識真理,認識永恆的理念。故至善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中描述了他的政治觀點。其主要內容是說,理想的政治應有哲學家來治理。而國家應和人體一樣,分為頭,胸,腹幾個不同功能的部分,分別代表理性,意志,慾望。其相互關係如下:
身體 靈魂 美德 國家
頭部 理性 智慧 統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氣 戰士
腹部 慾望 自製 勞力者
與盧梭的契約論比起來,柏拉圖理想中治理國家的方式是憑借個人的美德治理天下,這是他的報復。柏拉圖差一點就在敘拉古國實現了他的報復,最終因為該國王族和國王間存在矛盾而作罷。
美學方面的成就使柏拉圖成為西方美學世界的第一人,他第一個系統地闡述了一種與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美學觀。他借回憶說論道,人均有不同的靈魂來認識從前曾知曉的真理──理念,只不過每個人對理念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同罷了,絕大部分人處於蒙蔽之中,只有認識到真理和善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智慧。認識到理念世界的人用人自己有限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是人類所謂的藝術。因此,對理念的理解乃是美的動因。
柏拉圖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認為人類所了解的數學知識就是人了解理念世界後的產物。他認為數學的狀態永遠不會改變,是人可以真正了解的狀態,而世界的一切奧秘都寓於其中。
柏拉圖因為蘇格拉底的原因在國外流浪近二十年的時間,當他再次回到雅典以後,他和他的老師一樣在城外的阿加德米創辦了自己的學園,同樣以啟發誘導的教育形式為主。他的學園吸收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前來學習,其中就包括出類拔萃的亞里士多德。
無論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來看,我們確實嚴格無法區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他們的觀點和理想同出一轍,共同建立了一個恢宏的哲學王國。他們試圖把人從愚昧中解脫出來,進入他們所理解的理性世界,因為人們很少去注意自己身邊一些永恆的事物,而只關心現實世界中自己某些慾望的目的。
借用一位哲人的評論作為本文的結束:“大多數人活在影子之間就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他們從不去思考是什麼東西投射出這些影子。他們認為世間就只有這些影子,甚至從不曾認清世間萬物都只是影子,也因此他們對於自身靈魂不朽的物質從不在意”。
【明心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