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1月21日訊】宋纖,字令艾,十六國時期敦煌效谷人。少年時期的宋纖學習刻苦,有很好的品德和操行,處事沉著老練,一心讀書,不善交往。學業成就之後,隱居在酒泉南山之中,專心鑽研經學,很在成就,成為聲播河西的名士。並熱心教育,在其門下學習的弟子達三千多人,在當時影響很大。
宋纖一生對功名仕途淡泊,多次謝絕州郡徵召,不願為官。前涼張祚(公元354年一355年)時,敦煌太守楊宣仰慕宋纖的高潔品行,請當時最有名的畫師精心繪製了一幅宋纖肖像,親自作了一首詩題於畫上,讚頌曰:”為枕何石?為漱何流?身不可見,名不可求。”並把畫像掛在大廳內,進出門都觀瞻。楊宣的這首詩,其實是講酒泉太守拜訪宋纖的往事。前涼張駿(公元324年一346年)時的酒泉太守馬炭,人稱”高尚之士”。聞聽宋纖乃一方名士,隱居在酒泉南山中鑽研學問,教授弟子,非常崇敬。便敲鑼打鼓,以隆重的禮儀,屈尊前往拜訪。然而宋纖不為所動,閉門不見。馬炭見此情景,也不好勉強,十分感慨地說:”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於是,題詩一首銘刻於石壁之上:”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鬱,蔚如鄧林。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這件事後來被傳為美談佳話,更使宋纖名揚遐邇。
後來,前涼國主張祚欲征宋纖為太子友,專門派遣特使張興備厚禮前來酒泉請宋纖出山。見到宋纖,張興曉以大義,言真意切。宋纖推辭再三,難以推脫,萬般無奈地說:”德非莊生(莊周),才非幹木(段幹木),何敢稽停明命!”只好隨張興到了前涼國都姑臧(今武威市)。張祚聽說請來了宋纖,高興異常,命太子以摯友禮親自到宋纖住所拜見。宋纖心情不佳,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辭不見,太子所贈禮品一律不收。隨後,張祚任命宋纖為太子太傅。時間不長,宋纖便上疏:”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沒。素有遺屬,屬諸知識,在山投山,臨水投水,處澤露形,在人親土。聲聞書疏,勿告我家。今當命終,乞如素願。”於是,”不食而卒”,時年八十二歲,溢曰玄虛先生。
宋纖淡泊功名,隱逸山林,喜好山川形勝,注重修身養性,專志鑽研經傳,注重教育大業,潛心教授生徒。而且終生勤奮好學,年過八十,仍”篤學不倦”。利用教授之余,對《論語》作了注疏,還寫了數萬字的詩詞文章,為河西地區的文化繁榮作出了貢獻。
【明心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