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因過度食用甜點與酗酒而導致的關節炎,但根據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其主要根源實為遺傳因素。
研究分析了260萬人的基因(DNA)數據,發現遺傳因素在決定誰會罹患這一影響約4%美國成人的疾病中起著主導作用。
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榮譽研究教授、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托尼‧梅里曼(Tony Merriman)在聲明中說:「痛風是一種基於遺傳因子的慢性病,患者不應自責。認為痛風完全由生活方式或飲食造成的這一觀念亟需破除。」
遺傳因素是核心角色
這項的論文刊於《自然遺傳學》,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了260萬人的遺傳信息,揭示了遺傳因素在痛風中的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整合了來自全球的DNA數據集,其中約75%的數據來自23andMe公司——一家以消費者基因檢測聞名的美國企業,其客戶同意參與研究。
梅里曼指出,許多人誤以為痛風純粹是由生活方式或飲食導致,這種誤解常使患者感到羞愧,進而避開尋求必要的治療,如獲得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的預防藥物。
他解釋,雖然紅肉等飲食因素可能觸發痛風的發作,但根本原因是尿酸過高。尿酸是一種小分子,是嘌呤(DNA的基本組成成分)的分解產物,在關節中積纍形成結晶引發疼痛,這些結晶並引發免疫反應進而加劇症狀惡化。
基因影響著尿酸的生成與排泄,基因的某些變異可能打破尿酸生成與排泄的平衡,導致尿酸水平升高,提升痛風風險。
研究識別出與痛風相關的多種免疫基因與致病途徑,為預防痛風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例如可重新利用托珠單抗(tocilizumab)來治療。此藥現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它免疫相關疾病,它的靶點是白血球介素-6(一種參與免疫反應的蛋白質)受體,研究認定白血球介素-6受體是與痛風相關的新遺傳因素。
梅里曼希望這些發現能為痛風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他表示:「我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根據確定的新靶點找到更有效、更容易獲得的治療方法。」
飲食仍很重要
紐約諾思威爾醫療系統(Northwell Health,前身是長島北岸猶太保健體集團)亨廷頓醫院(Huntington Hospital)的註冊營養師史蒂芬妮‧希夫(Stephanie Schiff,未參與研究)告訴《大紀元時報》,儘管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在痛風中的作用可能比最初認為的更大,但飲食仍具影響力。某些食物或食物類型可能引發或加重炎症。
希夫表示:「我見過的痛風患者經常給我一份他們的飲食限制清單。這份限制清單很長。」她補充說,被限制的食物包括紅肉(牛肉、豬肉、羊肉)、加工肉類、內臟、海鮮、高脂乳製品、精製碳水化合物、糖與酒精。
與其它炎症性疾病飲食建議類似,她推薦痛風患者避開高糖食品、加工肉類,及高度精製和加工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病情。
希夫說:「我會建議痛風患者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入——如蔬菜、水果、未精製穀物、種子、堅果和豆類。」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