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5天3宗致命工業意外 工權會倡改善法例

人氣 34

【大紀元2024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香港報導)工業傷亡權益會(12日)聯同工程界、學術界、勞工團體代表和死者家屬召開記者會,表示本港在最近5天之內發生3宗致命工業意外,情況令人憂慮。工權會促請政府改善工業安全法例法規,並就判罰過輕個案上訴,彰顯公義。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今年1月至今已經有11位建造業工人在工作時喪命,逾百人在工作場所離世。她強調「一宗意外都嫌多」,政府、業主、顧問、專業人士、承建商、管理層、從業員、管工和前線工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投標制度、分判制度、行內陋習、培訓不足、法庭判決欠阻嚇力等原因有關。

她建議政府增加平安卡課程長度,各類專科牌照續牌前必須完成一定時數的訓練;把安全教育納入中小學校本課程中,從小建立安全意識;改善工業安全法例法規,與時並進,就判罰過輕個案,勞工處及律政署必須提出上訴,彰顯公義。

死者家屬陳先生透露弟弟在2022年5月喪生,他上星期曾到法庭旁聽有關的工傷案件,涉事僱主只被判罰9萬元。但被告表示自己沒有錢交罰款,希望改判監禁,最終法官批准被告分90期、每月繳交1千元。陳先生質疑判刑過輕,並非「懲罰」,又懷疑被告在案發後曾經賣樓。翻查資料,該工業意外在油麻地發生,一名棚工在搭棚期間墮斃。

建造業每千名工人致命率逐年攀升

資深工程師何永業引用數據指,2014年建造業每千名工人的致命率為0.242,到了2016年,下降至0.093,但是自此致命率逐年攀升,到了2023年,致命率為0.178。他呼籲建築業界各持份者切實執行建造業檢討委員會2001年發表的《建業圖新》報告書中的建議,重新全面檢討報告並補充建議。

關於11月9日大圍有建築地盤發生吊籠致命意外,他呼籲政府深入詳細調查原因,找出究竟是設計、安裝、保養或操作出現間題,採取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以防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泥頭車司機協會會長陳三才說,在土木工程署註冊登記3千部泥頭車中,大半都是自僱個體戶,司機持有工人註冊證及建造業平安咭,進入建造地盤工作,而並沒有簽署分判合約。司機由於流動性較高,逗留在建造地盤時間較短,每日面對陌生工作環境,容易發生工傷意外事故,而總承建商或分判商往往迴避責任。

協會促請總承建商減少工程分判層數,聘用專職專責安全主任;為每一個建築工序提供安全設施及適時審核;要求分判商聘用專職專責安全督導員;為進入地盤工作的任何工人,包括自僱人士提供工傷意外保險。@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上週五兩宗致命工傷 孫玉菡:難第一時間交代細節
范鴻齡:考慮港醫管局引入賞罰制 重犯者停加薪
港警方今年破獲59宗「太空油」案件 逾90人被捕
港兩男一女一氧化碳中毒 涉無煙道式熱水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