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救世古鑑】

傳說逢此凶相必遭死劫 他們為何不掛心?

作者:懷忍忍
font print 人氣: 219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孫叔敖、庾亮和呂洞賓這些史上的隱士名士身上都有些富含深意的故事流傳下來。他們如何應對凶災呢?呂洞賓為何不要「點金術」呢?他們對應外界事物的「存心」不同於一般人……

小小孫叔敖如何應對死亡的憂懼?

孫叔敖是春秋時代楚國人,他很有才學,但隱居不做官。楚國相國虞丘把他推薦給楚莊王,請楚王聘用孫叔敖代自己為相。

孫叔敖擔任楚國相國後,以教化的方法引導人民向善,三個月使得楚國大治,國風純樸,「吏無姦邪,盜賊不起」,民生樂利。然而,孫叔敖對相國之位並不眷戀,也不在意當不當官,在他一生中,三得相位而不喜,三去相位而不悔,得失拘絆不了他。 從他小時候的一件事,就得以看到他這種無私的胸懷。

孫叔敖小時候外出遊玩時,在路上遇到一條兩頭蛇。回家後他對母親說:「人家都說見到兩頭蛇必死,兒今天在路上見到了一條兩頭蛇,不多久就要死了!」

母親問他:「蛇現在哪裡呢?」
孫叔敖答道:「兒恐怕別的人又見到那條兩頭蛇,所以就殺了它並且把它掩埋了!」

母親欣然地對他說:「你不會就這樣死了!我聽說有陰德的人,必有陽報;有德勝百殃,懷仁除百禍。」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孫叔敖果然無恙。孫叔敖品行端正,恭敬節儉又有滿腹才學,後來由於楚國相國虞丘的大力推薦而當上了楚國的令尹,也就是相國、宰相。

一般人突然遇到蛇的時候,為自己的生死憂慮懼怕都來不及了,孫叔敖竟然能夠在自己的生死劫難中想到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的心地,豈止為他得來相國的職位,他治理國政的功業更是了不得。

晉朝大將軍庾亮如何效法孫叔敖?

東晉一朝的大將軍庾亮,有「玉樹臨風」的美譽。他光明磊落,才識極佳,氣宇非凡,風度翩翩,自幼就博得美名。十六歲時,就被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徵召為官,但他不就。庾亮跟隨會稽太守的父親庾琛留守會稽,當時人都忌憚他的威嚴,而不敢造次。一個十六歲的青少年竟然而有這樣的威力,奇才之名不脛而走。

庾亮學習古人典籍時,受到孫叔敖的純真至善感召,也培養善心善行,效法孫叔敖,而有不俗的表現。

庾亮所乘的一匹馬,臉上的白額一直延伸到馬口,那是一種被稱為「的盧」的凶馬。相馬經書裡說「的盧」妨主,也就是會給主人帶來不幸,會給遭來殺身之禍,地位低的人有「的盧」就會客死他鄉。

有人告訴庾亮快把「的盧」馬給賣了。

庾亮答道:「把它賣了,必然要有買它的人。我怎能把自己的不安轉移到他人身上呢?古時候,孫叔敖埋兩頭蛇以免後人看到而遭殃,傳為千古美談;我效法他,不也就通達生命的道理了?」

庾亮留下了「的盧」馬,後來他成為晉朝的大將軍。

呂洞賓為何不要點金術?

在華山中,追求修仙之道的呂純陽(洞賓)遇到得道仙人鍾離權。鍾離權看呂洞賓是個修仙之才,一面教他修煉之道,一面試一試他的道心。

鍾離權傳授給他金丹之術,告訴他這丹術可以點鐵為金,用來濟世。
純陽問道:「這點鐵而成的金子,最終會不會變回本樣?」

鍾離權答道:「過了五百年後,會恢復本來的性質。」
純陽說:「如此則會害了五百年後得到這金子的人,使他受到損失,我不願這樣作。」

鍾離權聽後,說道:「修仙要積三千功德善行才能成就。憑著你這一言,三千功德善行都完滿了!」

@*#
資料來源:《德育古鑑》《晉書》《史記》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 連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國的君主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孔子傷時之亂而嘆之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
  • 蓋儉嗇無文,雖未合於禮之中,而猶不失為淳古之風,是即本之所在也。居喪者與其習熟於儀節,而無慘怛之誠,寧可過於哀痛,而少品節之制。
  • 鳥兒為何來到他們身邊?真有因緣嗎?(孫明國/大紀元)
    看看這些故事,想想世間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聚首,像不像是恩與債的交會呢?施恩與欠債都有報!萬物有靈,受人之恩湧泉相報。當下的善緣來自過往善行的善報。
評論